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板桥 胸中之竹与胸无成竹诠释 陈军宝

郑板桥 胸中之竹与胸无成竹诠释 陈军宝

21


论文网 论文大全
论文网 论文大全
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 不及“ 中之竹 ” 有 时超 出“ 中之 竹” 胸 , 胸 。第 四 , 构思 中的 形象是浑然一体的 , 而任何一种艺术 的、 物质的手段都 不可 能十全十美地把它表现 出来 。不管 是色彩 、 条、 音 、 线 声 节 奏, 还是语言 、 文字 , 都难 以把它 完整 、 全面 、 确切地 表现 出 来。艺术家只能根据绘 画、 音乐 、 文学等 不同艺术形式 的特 点而突出其某一 方面 。所 以 , 胸 中之竹 ” “ 一旦 化为 “ 中 手 之竹” 就 与原来 的不 同了。 ,
艺术家 的终 身 遗恨 。第 二 , 胸 中之 竹 ” 想 不论 多 么成 “ 设
外 物时 , 自然形象的主动 选择 即 已体 现出 画家 的个性 精 对 神、 深厚情感 、 独特理解与艺术要求 。通过对被选择物象 观 察、 识、 认 研究 、 体悟 后 , 记录其 感 受 , 画创 作 即 由“ 中 绘 眼
地、 全面地理解 “ 意在 笔先 ” 的含义。
20 0 7年 9月
“ 胸无成竹 ” 并不是不要深人 观察客 观对象 , 并不是 不 要在构思中形成意象。郑板 桥“ 以造物为师 ” “ , 凡吾 画竹 , 无所 师承 , 多得于纸窗粉壁 日光月影 中耳。 这 是他 绘画创 ” 作 以 自然 造化 为师的生 动写照 。他在家乡住宅衙斋种 了许 多竹 子 , 他熟悉 、 掌握竹子 的生长规律 , 发现 、 捕捉到竹子 的 千姿 百态。实 际上他 已经做 到 了“ 有成 竹 ” 胸 。待 到灵感
曾说过 :意 翻空而易 奇 , “ 言征实而难巧也 。 “ ” 手中之竹 ” 不
பைடு நூலகம்
能等同于“ 中之竹 ” 原 因很多 。第 一 , 胸 , 受艺 术家认 识 能 力、 表现能力限制。正如苏轼在 《 文与可 画贫笃谷 偃竹记》 中说 的: 心识其 所 以然 而不 能然 者 , “ 内外 不一 , 手不 相 心 当, 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 中而操之不熟者 , 平居 自视 了 然, 而临事忽焉 丧之 , 岂独竹 乎? 胸中之竹 ” …‘ 常常不如“ 眼 中之竹 ” 而“ 中之竹 ” , 手 又常常不如“ 中之竹 ” 这往往是 胸 ,
总之 , 艺术家必须有广博 的知 识、 深厚 的生 活 、 丰富 的 情感 、 娴熟的技巧 , 能完美地 实现这 个创作过 程 , 造 出 才 创 生动鲜明的艺术形 象来 。陆机在 《 赋》 文 中说 : 夫放 言遣 “ 辞, 良多变矣。妍 蚩好 恶 , 可得而言 。每 自属文 , 尤见其 情。 恒患意不称物 , 文不 逮意 。 刘 勰 也说 : 意授 于思 , ” “ 言授 于 意 , 无际 , 密则 疏则千里 。或理在 方寸而求 之域表 , 或义 在 咫尺而思隔 山河 。其实 , ” 这也都是讲 “ 眼中之竹 ”“ 中之 、胸 竹 ” “ 中之竹 ” 、手 的关系 问题。不过 , 陆机 、 勰 主要是从 刘 艺术家 的认识和表现 能力角度来 谈三者 差别 , 望求得 三 希 者统一 。而郑板 桥则从 艺术形 象的创造过程来 分析这三者 差别 , 出它们不可能完全一致 , 指 也不必求三者统 一。
中图分类 号 : 0 I7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05 5 20 )90 2 -2 10 —77(07 0 -0 1 0
象, 把精神情操 寄托在 物象之 中 , 并按 这种需要 对“ 眼中之
“ 板桥 先生 为近 30年来 最卓 绝 的人 物 之一 , 0 其思 想 奇、 文奇 、 书画尤奇 , 观其 诗文及 书画 , 不但 想见高 致 , 而其
tr r t g t i h o d e p o n t o n tto r e au b e a r s n . e p i h s t e r a x lr g i c n oa in a e v r v l a l tp e t e n y n i s y e Ke r s:Zh n n q a y wo d e g Ba io;” v n l h o g t—o t sr t g m;’Ha i g n ma e i n Ha i g a wel—t u h u ” ta e a ’ vn o i g n mid”
诠 释一 : 胸中之竹
竹 ” 以修改 、 加 补充 , 在胸 中形成完 整 的竹 形象—— 艺术意 象。在对“ 眼中之竹 ” 进行艺术加工 的过程 中, 作者 的人格 情操 、 品位 、 文化 审美情趣 、 识修养 、 学 艺术追求等都起着主 导作用。这既体现 了艺术 创作 中的主客 观统一 , 因为得 也 到抽象思维的制约与配合 、 活动的渗透与催化 , 情感 从而实 现了形象 、 理性 与情感 的统 一。郑 板桥 的 “ 中之竹 ” 正 胸 , 如司空图在 《 品》 诗 中所言 , 它是 “ 造 自然” 妙 的产物 , 一 是
T eE pa a o f HaigaW e —to g t u taa e h x ln t no ” v l h u h —o t rtgm”a d” vn g n ”b hn n io i n l S n HaigNoI ei Mid yZ eBa qa ma n
寓仁慈于奇妙 , 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 者。 ( ” 徐悲 鸿语 ) 郑板 桥是“ 扬州八怪 ” 中的代表人 物 , 是诗人 、 他 画家 、 书法家 、 篆刻家 , 也是文艺批评家 。在他 的诗文和书画题跋 中 , 有不
少 文艺和美学方面的精辟 论述 , 醒人耳 目, 启发后 人。反映 了当时文坛上的进 步思潮 , 我们应 当充分重视 。下面 , 笔者 就他 的“ 胸中之竹” 胸无成竹 ” 与“ 绘画理论作一诠释。
北宋苏轼在《 文与 可画篑 笤谷偃 竹记》 中写 道 :竹之 “
始生 , 一寸之萌耳 , 而节 叶具焉 。 自蜩腹蛇蚶 以至于剑拔十 寻者 , 生而有之也。今画者 乃节节 而为之 , 叶而累之 , 叶 岂 复有竹乎 ?故画竹 , 必先得成 竹 于胸 中, 笔熟 视 , 见其 执 乃 所 欲画者 , 急起从之 , 笔直遂 , 振 以追 其所见 , 如兔 起鹘落 , 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 予如此 。予 不能然 也 , 而心识其 所 以然 。 这就是“ ” 胸有成 竹 ” 一语 的出处。“ 有成竹 ” 一 胸 说 出 , 引起 了人们 的注意 。北 宋晁 补之 说 : 与 可画 竹时 , 便 “ 胸 中有成竹 ” 。黄庭 坚 云 : 先 有 竹 于胸 中, 本 末 畅茂 。 “ 则 有成竹于胸 中, 则笔墨与物俱 化。 清汪之元 云 : 古人谓胸 ” “
种审美的创造。
郑 板桥云 :古之善画者 , 以造物为 师。 板桥 自题 “ 大都 ” 《 墨竹图》 : 予客居天宁寺西杏 园 , 日 : 园竹十万个 , 道 “ 亦 后 皆吾 师也 , 复何师乎? 在《 ” 题画 ・ 中板 桥又说 : 凡吾 画 竹》 “ 竹, 无所 师承 , 多得 于纸 窗粉壁 日光 月影 中耳。 这是 他绘 ” 画创作 以 自 然造化为师的生动写照 。他 曾写有一段很有名 的画竹论述 : 江馆清秋 , 起看竹 , 光 日影 露气 , “ 晨 烟 皆浮动 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 中勃勃 , 遂有画意 。其实胸 中之竹 , 并 不是眼 中之 竹也。 因而磨 墨展 纸 , 落笔 倏 作变 相 , 中之 手 竹, 又不是胸 中之竹也 。总之 , 意在笔先者 , 定则也 ; 趣在外 者, 化机也 。浊画云乎哉 ! ” 这里 , 郑板桥告诉我们 , 术家 的创作 冲动 , 由外界 艺 是 客观事物所 引起 和触发 的。这就 是刘 勰 《 文心 雕龙 》 中所 说 的 隋以物兴” 或“ 以貌求 ” “ 中之竹 ” 是指客 观 , 物 。 眼 , 现实之竹 , 通过画家感受 , 映在脑 中的印象 , 审美 的直 反 是
dvl met o nin athr w i a oe yZ e aqa , h a e ersnai f a ghu Egt ce tcPitr.I— ee p n c t rto hc w spsdb hnB io w o s t peetteo n zo  ̄ i cnr ane n o ta e y h n W hr v Y h E i s
第2 3卷
V0. 3 12
第 9期
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
J UR O NAL OF SC I HUAN OL E C L GE OF EDU  ̄ O CA N
20 0 7年 9月
Sp2 0 e .07
郑板 桥 “ 中之竹 " “ 无 成 竹 " 释 胸 与 胸 诠
陈 军 宝
趣 ” 必须 随机 应变 , , 因势利导 。其结果 , 手 中之竹 ” 时 “ 有
思过程 中所形 成 的竹 的形象 。艺 术 家把 思想 情感 融 人物
+ 收 稿 日期 :Or-62 2 O70 -5
作者简介 : 陈军宝(9 2 ) 男, 16 一 , 陕西宝鸡人 , 讲师 。研 究方向 : 中学古代 文学教 学。
接 观照。它已经是人 的视觉 映象 , 而不是客观现实之竹 了。 “ 本是客观之物 , 竹” 画家在寻找与 自我精神相 贯通 的 自然
从“ 中之竹 ” “ 中之竹 ” 一个 巨大 的飞跃。 由 眼 到 胸 是
“ 中之竹 ” 手 中之竹” 即 由构思中的意象发展 落实为 胸 到“ , 画面上的艺术形 象 , 一个变化 。刘勰 在《 心雕龙》 又有 文 中
( 宝鸡教育 学院 中文系 , 陕西 宝鸡 7 10 ) 2 0 1 摘 要 :“ 中之竹” 胸 无成竹” 画理论 , “ 胸 与“ 绘 是 扬州八怪” 的代表 郑板桥 对古代 文艺理论 的丰 富和 发展 。
诠释这一理论 , 掘其 内涵 , 发 于今仍有极 大的实用价值 。
关键词 :郑板桥 ; 中之竹 ; 无成竹 胸 胸
诠 释 二 : 无 成 竹 胸
萌发 , 信笔挥去 , 无不生气勃然 , 是“ 无成竹 ” 这就 胸 。笔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