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教程初级学习笔记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教程初级学习笔记

.第一章网络安全测评1.1 网络全局1.1.1 结构安全a)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有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b)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c)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d)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e)应根据各部分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和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f)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g)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制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时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1.1.2 边界完整性检查a)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位,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技术手段:网络接入控制,关闭网络设备未使用的端口、IP/MAC地址绑定等管理措施:进入机房全程陪同、红外视频监控等b)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位,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1.1.3 入侵防范a)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b)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优质范文..1.1.4 恶意代码防范a)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b)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1.2 路由器1.2.1 访问控制a)应在网络边界处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能够起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有:网闸、防火墙、路由器和三层路由交换机等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 FTP, TELNET, SMTP, 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d)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e)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路由器可根据IP地址、端口、协议来限制应用数据流的最大流量;根据IP地址来限制网络连接数路由器的带宽策略一般采用分层的带宽管理机制,管理员可以通过设置细粒度的带宽策略,对数据报文做带宽限制和优先级别设定,还可以通过源地址、目的地址、用户和协议4个方面来限制带宽f)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地址欺骗中的地址可以使MAC地址,也可以使IP地址。

目前发生比较多的是ARP地址欺骗,ARP地址欺骗是MAC地址欺骗的一种。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低层协议,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

ARP欺骗分为2种,一种是对网络设备ARP表的欺骗,另一种是对内网PC的网关欺骗。

解决方法:1在网络设备中把所有PC的IP-MAC输入到一个静态表中,这叫IP-MAC绑定;2.在内网所有PC上设置网关的静态ARP信息,这叫PC IP-MAC绑定。

一般要求2个工作都要做,称为IP-MAC双向绑定g)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h)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优质范文..1.2.2 安全审计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b)审计记录应包括:关的信息; c)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d)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1.2.3 网络设备防护 a)应对登陆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用户登录路由器的方式包括:)通过串口进行本地连接登录;&1 利用控制台端口(Console 进行远程拨号连接登录AUX)通过MODEM&2 利用辅助端口(网络进行远程登录)通过TCP/IPVTY&3 利用虚拟终端(口令是路由器用来防止非授权访问都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无论哪一种登录方式,的常用手段,是路由器安全的一部分。

最好的口令存储方式是保存在包括口令的设置和存储,——需要加强对路由器口令的管理,认证服务器上。

或RADIUS TACACS+检查方法: show running-config会输出该路由器相关配置信息1)在特权模式下输入命令检查配置信息中是否存在类似如下的配置信息2)(虚拟终端)Line vty 0 4 LoginPassword xxxxx(辅助端口)Line aux 0LoginPassword xxxxxx(控制台端口)Line con 0LoginPassword xxxxx3)为特权用户设置口令时,应当使用enable secret命令该命令用于设定具有管理员权限的口令,enable secret命令采用的是MD5算法,这种算法比enable password加密算法强,不容易被破解。

4)如果设备启用了AAA认证,则查看配置信息应当存在类似如下配置信息aaa new-modeltacacs-server host 192.168.1.1 single-connectingtacacs-server key shared1优质范文..aaa new-modelradius-server host 192.168.1.1radius-server key shared1line vty 0 4aaa authorization login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2种或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双因子鉴别还需要访问者拥有鉴别特征:采用令牌、智能卡、数字证书和生物信息等e)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f)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g)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不应当使用明文传送的Telnet、http服务,应当采用SSH、HTTPS等加密协议等方式来进行交互式管理h)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1.3 交换机1.3.1 访问控制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d)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e)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交换机可根据IP地址、端口、协议来限制应用数据流的最大流量;根据IP地址来限制网络连接数交换机的带宽策略一般采用分层的带宽管理机制,管理员可以通过设置细粒度的带宽策略,对数据报文做带宽限制和优先级别设定,还可以通过源地址、目的地址、用户和协议4个方面来限制带宽f)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g)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优质范文..1.3.2 安全审计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b)审计记录应包括:时间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c)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d)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者覆盖等1.3.3 网络设备保护a)应对登陆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陆地址进行限制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须唯一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2种或者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e)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f)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g)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h)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1.3.3 网络设备防护a)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2种或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e)身边鉴别信息应该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程度要求并定期更换;f)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的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的措施;g)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h)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1.4 防火墙1.4.1 访问控制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防火墙的安全策略的配置应当根据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配置,只允许授权的IP地址、协议、端口通过,对于没有明确允许通过的数据流默认应当是被禁止的。

同时可以通过配置NAT、优质范文..静态地址映射、IP地址绑定等措施隐藏内部网络信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被保护网络的安全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 FTP, Telnet, 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d)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e)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g)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h)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1.4.2 安全审计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b)审计记录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审计相关的信息;c)应能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d)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1.4.3 网络设备防护a)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需要对远程管理防火墙的登录地址进行限制,可以是某一特定的IP地址,也可以来自某一子网、地址范围或地址组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2种或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e)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程度要求并定期更换;f)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g)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h)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优质范文..1.5 入侵检测/防御系统1.5.1 访问控制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此处的访问控制主要指入侵防御系统具有的访问控制功能,入侵检测系统IDS不具有此功能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d)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e)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g)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h)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1.5.2 安全审计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进行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审计相关的信息;c)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d)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1.5.3 网络设备防护a)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2种或者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e)身边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程度要求并定期更换;f)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h)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优质范文..第2章主机安全测评2.1 操作系统测评2.1.1 身份鉴别a)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Windows OS中查看“本地安全策略—账户策略—密码策略”中的相关项目:1、设置密码历史要求(此设置可确保用户无法复用密码):242、设置密码最长使用期限:70天3、设置密码最短使用期限:2天4、设置最短密码长度:8个字符5、设置密码复杂性要求:启用6、启用密码可逆加密:不启用Linux OS:PASS_MAX_DAYS 90PASS_MIN_DAYS 0PASS_MIN_LEN 8PASS_WARN_AGE 7 登录密码过期提前7天提示修改FAIL_DELAY 10 登录错误时等待时间10秒FAILLOG_ENAB YES 登录错误记录到日志FAILLOG_SU_ENAB YES 当限定超级用户管理日志时使用FAILLOG_SG_ENAB YES 当限定超级用户组管理日志时使用MD5_CRYPT_ENAB YES 当使用md5为密码的加密方法时使用c)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d)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e)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f)应采用2种或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2.1.2 访问控制a)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是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不仅应用与网络层面,同样也适用于主机层面,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系统资源不被非法适用和访问,适用访问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限制用户对特定资源的访问来保护系统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