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诫子书》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诫子书》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和人生智慧。
3.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读通诗文,读准字音停顿,体会诗文韵律
2.读懂诗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背诵文章,聆听先哲智慧,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1.要求能快速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和停顿。
2.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3.结合课下注释或其他资料了解诸葛亮及《诫子书》。
4.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文言词语进行分类识记。
6.能熟练背诵全文,并能从中汲取生活和人生智慧。
【教学活动设计】
附: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读通文章 读懂文章 背诵文章
【教学反思】
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读通诗文,读准字音停顿,体会诗文韵律
2.读懂诗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背诵文章,聆听先哲智慧,汲取精神养料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章。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条件是“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行为动词是“疏通”;核心概念(关键词)为:“文章大意”,属于陈述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理解文意 (核心概念)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理解文意
(核心概念)
理解文意
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理解文意
(核心概念)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1.
读通诗文,读准字音停顿,体会诗文韵律 2.
读懂诗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
背诵文章,聆听先哲智慧,汲取精神养料
附件
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
1.
要求能快速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和停顿。
2.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3.结合课下注释或其他资料了解诸葛亮及《诫子书》。
4.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文言词语进行分类识记。
6.能熟练背诵全文,并能从中汲取生活和人生智慧。
附件3:表现性任务设计
1.能说出几个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
2.要求能准确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并做到会读会写;能读准停顿,并用“/”准划分朗读节奏,体会诗文韵律。
3.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能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4.自主思考时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交流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准确全文,并能准确默写全文,做到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