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等指标计算方法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等指标计算方法

(本计算方法以内部核算地质储量为基础)
1、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指在现有注采井网条件下的人工水驱控制地质储量与动用地质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具备条件的以断块为单元统计,分别统计汇总到区块。

区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所有断块水驱控制地质储量之和/区块动用地质储量×100%。

区块长停井影响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断块长停井控制地质储量之和/区块动用地质储量×100%。

水驱控制地质储量=断块总的注水开发地质储量×注采连通程度
长停油水井损失地质储量=长停油水井控制地质储量×注采连通程度
(1)注水开发地质储量指断块内直接受注采井网控制的地质储量。

注水地质储量采用以下方法确定:
①注采井网相对完善、平面上分布均匀、油水井数比小于或等于3的断块,其动用地质储量即为注水开发地质储量。

②注采井网不完善、油水井数比大于3的断块,其注水地质储量按注水井实际控制区域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为:
注水开发地质储量=一线采油井及二线受效井受益采油井连线的闭合面积×闭合面积内油水井油层平均有效厚度×所在开发单元的单储系数。

(2)注采连通程度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层的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层的总有效厚度之比。

具体计算方法为:注采连通程度=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层的有效厚度/射开层的总有效厚度×100%。

(3)长停油水井损失的注水开发地质储量具体计算方法为:注水开发断块内长停井单井控制地质储量之和(以井距一半计算地质储量)。

长停井指连续停产
6个月以上。

(油井连续停产6个月以上,水井连续停注6个月或因压力高达不到配注要求停注3个月以上)。

2、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采油井中产液厚度与注水井中吸水厚度占射开总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时,尽可能利用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资料和所有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资料。

计算方法为: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1=(∑水井吸水厚度+∑油井产液厚度)/(∑水井射开厚度+∑油井射开厚度)(纯吸水厚度)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2=(∑水井吸水层厚度+∑油井产液层厚度)/(∑水井射开层厚度+∑油井射开层厚度)(吸水层厚度)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统计要考虑因压力高不能正常注水、未测试吸水剖面的注水井,具体要求:∑水井射开厚度要把因压力高不能正常注水井的厚度统计在内,其吸水厚度视为零。

(相对吸水量下限5%为参考值,综合历次吸水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分注率
指分注井总井数(包括油套、同心管分注井)与注水井总井数的比值。

(报废井不参与统计)
说明:(1)注水井总井数中不含报废井;
(2)分注井指为实现分层注水的地质目的而下入分注管柱的注水井,不包括工程上为保护套管或卡封层的井。

4、分层测试率
分层测试井数/分层注水井数(不包括油套、同心管分注井)×100%;分层测试井数是指在1年之内测试的井数。

5、分注井测调周期
分注井连续两次测调间隔时间称为注水井测调周期。

油田或区块平均测调
周期计算公式:
年平均测调周期(月)=12/(一年之内分层测试井次/分层测试井数)
半年平均测调周期(月)=6/(半年之内分层测试井次/分层测试井数)
(新分注井测试调配工作量统计在内)。

6、分注合格率
指分注井经分层测试证实合格的注水总层段数与分层测试的注水总层段数的比值。

分注合格率=分注井测试合格层段数/测试总层段数×100%。

测试合格层段:层段注水量与地质方案配注水量误差不超过正负30%的层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