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成就的五大因素和条件

人生成就的五大因素和条件

旧文新发:人生成就的五大因素和条件(修改增补版)(张健柏)发表日期:2010-9-26题记:本文曾发表过一部分,后来考虑到对于“命运”部分的解读,会让某些“脑子清白”的高洁之士所误会和反感(估计这些人常常清洗自己的大脑,所以比一般人要清白些)。

不过很奇怪这些“高洁士”们偏又喜欢到我这里受到一些精神污染,他们看到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又喜欢骂人;我不想让人不愉快,就自己私密了;并不是网管干的,帮他们澄清一下。

我的博客现在似乎已经“解除封锁”,可以正常在百度等搜索到了,证明“他们”对我还是很善意和友好的。

我现在不想多写什么,也不愿意多说话。

不是因为外界的限制,而是因为我内心的体悟----每一个人,都在玩自己的游戏;如果大家都奔一条我认为是“悲惨”的路去走,那是因为大家并不认为如此,因为他们喜欢这种玩法。

我没有必要费劲去说服别人接受我的判断,因为这里本来就没有谁对谁错的概念,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多说什么。

有心人你即使不说,他也能找到你说了什么,知道你的关键所在,毕竟原来说的已经不少了。

有些人你天天陪她说也没有用,依然故我。

有些表示“需要我”的家长和“学生”,其实仅仅是“需要我参加他们的游戏”罢了,这又是我不愿意的事情,我又何必自作多情呢?与佛陀住世的时候广受欢迎,徒众无量不同:道家的先辈【老子】的结局,是骑头牛“只身出关”。

似乎在告诉后人:学道之人的最后结局必然就是“孤独”吧?大道尚隐,本来道就是“小众文化”。

这个结局,应该是很自然的。

当时的世界,虽然最需要老子的思想指导来“拨乱反正”,重归大道,但是却没有人真正懂得他的价值所在。

他似乎惨到连徒弟都没有,只有一个小关吏懂得老子的价值,硬留了的点文字下来,并成为他的“衣钵传人”,可显然“面授”时间并不长。

老子离开后,“安定团结”达八百年的周代很快就开始崩溃,惨不忍睹的社会纷乱开始了。

老子并非不知,也知道有方法去救,但是他的选择是孤独地走开。

他的选择就是尊重:对于人们选择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他应该给了当时的人很多机会来改变主意,甚至于他选择骑牛渐行渐远,而不是骑马绝尘而去,是不是内心对故土仍然有一丝眷念?慢慢的行去,是不是也给需要他的人一个机会,要骑个快马来找回个骑牛的慢性子老头,应该很容易吧?当然,没有人来把握这种机会。

老子今天即使再世为人,恐怕命运也未必比周代更好,人一般总是要遭遇巨大的不幸后才会聪明一点点的。

【老子】后来成为人们最重视的经典,是因为人们在经历过各种惨痛教训后,才发现他的价值无穷。

可惜,失去的安详与幸福已经不再;人世间在人心的不断堕落中,遭遇一次比一次凄惨的灾难和祸乱。

学道之人,如果忽略了“老子”这段“不言的身教”,光记住了“功成身退”的名言,总喜欢去“努力实现自我”,不知道“功不成也退”的道理,就只是个半瓶子水。

因此,学道的人,可能年纪越大,越不爱说吧?一:关于学堂D 班的分组问题说明说不写教育了,还是写了这篇文章。

此文主要的对象,是学堂的家长。

希望家长们不要把孩子的“读书”看得太重,以至于失去更宝贵,更有价值的东西。

学堂现在开始每学期对孩子们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进行评估。

今年的排名中,有一批学生被评为D 组,引起了家长的密切关注。

因为这个D组,就是学堂的老师认为心理个性格行为问题比较突出,老师们承认自己没有多少办法和能力来“好好教育”的孩子。

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认为没有太大的教育前景,难以取得预期教育后果的孩子,才会列为D 组。

排在D 组的新申请者,是绝对不考虑录取的,即使家长的学费加倍也不录(还真有家长表示愿意一年出十几万的捐款,让排在D 组的孩子上学的)。

至于原来的老生,排在D 组的,是有意提醒家长:您的教育投资,很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请认真考虑是否要接受现实或者退学。

但为了照顾这些老家长,除非这些孩子影响到其他孩子的正常教学,我们并不会强制学生退学,但家长必须面对孩子的教育失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简单地说,排在D 组,按照后面的理论来说,就是我们看到了“命”中选择了“玩自己命运设定的游戏”的孩子,而学堂的后天教育对此无能为力。

为了说清楚这一点,特别用了一个涉及“命运选择”的典型案例来说明。

这个评估,是学堂对教育认真负责的举动。

我们希望家长不要以为进入一个好学堂就万事大吉了。

现在的种子将来会开花结果,不要到N年以后发生实际的问题后才悔之莫及。

我们宁愿被家长们误解,也要把我们发现的真实评价告诉家长。

可能我们的判断错误,但是我们不愿意顾及家长的面子而假装问题不存在,稀里糊涂的混下去。

将来真正出现问题后,一般学生都早已经离开学堂毕业走了,查不出来到底是谁的责任。

这时候老师很同情对家长说:怎么会这样?我们觉得孩子一直都很不错的啊?这样家长可能会更“领情”和感动一些吧?虽然这种做法对我们最好,对家长的面子也“最好”,但是这种做法,却不符合真正教育者的良心。

孩子排到D 组,这对于以为只要花钱把孩子送到学堂,“到时候”就自然能够收获“精英教育成果”的家长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事情。

有不少被排到d 组的孩子家长很委屈:我们孩子四年前就送来学堂了,怎么排到最后?连新生都不如?不是说学堂的教育好吗?怎么体现不出来?据说有些家长看到评估后还哭了。

如果说,其他家长只是私下里嘀咕和不满的话,有一个奶奶级的家长,却很生气,当面向我质疑。

因为这一次,我的小侄儿也排在D 组,他三四年前就到今日学堂上学了。

他奶奶是我的长辈,对我自然很不客气地质问类似的话。

我对老人的回答是:一个再好的庄稼把式,也要选好的种子才能种好地,还要风调雨顺等等条件才可能长得好。

并不是靠人的技术好,拿什么种子去都一定能够丰产,不管外在条件如何都能够种好田。

老人对此无言,但还是说“我不管这么多,你就是要想办法把他教出来,好好打一顿都行,谁让他是你侄儿!”。

真是没办法!这个假期,这个孩子就放在我家,家长要求我用原来调整小慧的方式来调教一下。

因为两年前,从体制学校转学来的小慧问题多多,让她妈妈看上去就很恼火,被我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好好教育”后改变很大。

今年的排名,小慧排在A组还靠前面的位置,比我儿子的排名还高。

这个“典型转变案例”,学堂的家长都知道。

因此,孩子父母希望我“亲自出手”,好好教育一下小东西,希望在学堂已经学习了几年让老师都很无奈的小家伙有所转变。

不过,经过了一个假期的“教育”,我只能承认自己很无能。

这孩子长的很漂亮,看上去乖乖的,人其实不笨,但是心灵上却“油盐不进”,用蒙台梭利的说法,就是心灵已经失去了吸收力,排在D 组一点也不冤枉,的确是“不可教也”。

教育的作用,真的很有限。

原来我把小慧调好了,是我的“运气”罢了。

如果她不是这颗种子,我再怎么做也没用。

原因嘛,就在这里说说,希望家长们,特别是D 组的家长们,能够通过这个分析放下包袱。

不要执迷于“教育万能论”,更不要相信“读书万能”,“考试万能”。

尊重孩子们的生命选择吧,即使他选择的是“无知”,因为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对错,只有你对“对错”的看法而已。

何况“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在“读书”一条路上困死了。

别把读书太当回事-----古人为何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祖德,五读书?现在的家长,往往把孩子成就的全部希望,都放在让孩子“上学读书”这件事上,为了读书而忽略其他的一切,这很傻很无知!我开始办学堂以来,以为只要是好的教育,就能够改变孩子们的命运,这也很傻很无知!刚开始搞教育的前几年,可谓雄心勃勃,觉得自己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挽救孩子的命运,愿意努力去做很多问题孩子的转变工作。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媒体也整版地报道过一些学堂的“教育奇迹”,更有些飘飘然了。

想实行“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什么孩子都愿意教。

然而,教育实践表明:固然有一些问题孩子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转变过来;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无论教师如何高明,都无法教好。

一颗好种子,放到沙漠上固然出不来。

但把一个小草籽,放到最肥沃的土壤里,最精心地照料,依然长不成嘉谷。

如果是石头,就更绝望了。

于是深深理解了孔夫子“朽木不可雕也”的沮丧---生命原始的设定,远远大于后天的教育影响力。

后来学堂招生,就开始“挑孩子”了:如果发现孩子有可能教不出来的,就不录取了。

免得家长寄托莫大的希望,又花了大钱入学,最后却无法收获预想中的“成功”,会造成家长大大的失望。

因此,挑选孩子,最终还是为了照顾家长!否则统统收进来,无论孩子是否教育成功不管,起码学堂是赚到了钱的。

家长要批评我们没有把孩子教好的话,请找世界上一所能够把所有学生教好的学校出来的案例吧。

毕竟我们学堂也有教育很成功的案例,转变很成功的案例,您的孩子一样教出不来,怪谁呢?家长也没脾气:学堂又没有为这些孩子开小灶,都一样的上学,一样的老师,学不好显然是自己的事情。

但是这一来,我们与现在的其他学校,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其实远远比不上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教师的影响力。

即使孩子主要的时间都呆在学堂,但是家庭教育带来的能量场影响(或者说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是跨越时间空间距离的,依然决定着孩子的主要方向和状态。

因为学堂办学几年来,在与孩子争夺教育主导权上面,往往是“输给家长”的。

我们根本不敢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

很多孩子出现问题,学习上不去,根源是在家长哪里。

因此以后的学堂招生,不仅注意学生,也开始特别注意考评家长了:如果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学堂不符合,即使孩子还勉强过得去,也不予录取(其实我发现只要家长有问题,孩子表现很好的情况极稀有,即使学习上没问题,心理个性上也一定有问题)。

因为学堂办学几年来,在与孩子争夺教育影响力上面,往往是“输给家长”的。

这样选择,就是进一步承认教育的无能无奈之处。

现在的我,更加灰心泄气---教育敌不过的因素还很多,对教育的信心越来越缺乏,深知教育和老师的价值绝非万能。

这些因素古人早就说了,是我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教育本事能够“拯救孩子”,这简直太愚痴了。

违背规律一定会有教训的,学堂发展的这几年,基本上就是我不断发现和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学堂能力有限,教育能力有限的几年,是“远大志向”不断退步的几年。

一:家庭因素对于人生成就的影响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祖德,五读书。

什么是比读书更能够影响一生前途的“祖德”?简单点说,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要大于学校教育的影响。

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在推动“家庭自助教育”的含义,要教好孩子,要让孩子良好成长,家长一定要先提高自己。

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一些家长自己不学习提高,不接受教育,以为只要把孩子送给学堂就ok 的家长,根本就不愿意多说什么,当然也不愿意接受孩子入学。

也正因为这一条,所以学堂要先“考评家长”,家长不懂得基本的教育理念,不了解学堂的教育原则,孩子根本不考虑录取的可能性,这是入学第一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