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P62-64《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在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3.通过揭示圆周率的意义及介绍古人研究史料,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硬纸板圆片 8 个、绳子、软尺、直尺、计算器等。

学具准备:学具圆、剪刀、绳子、直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5分钟)师:同学们还认识我吗?我是......?(陈老师)师:今天来到这个会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你们紧张吗?生:不紧张师:孩子们真棒!老师发现有少数同学还是有一点紧张,没关系,我们先来放松放松,请大家先来欣赏一段牛人画圆的视频。

(播放视频)师:牛不牛?但有些动作我们可不要轻易模仿哦。

师:视频中的牛人很有创造力,发挥一下我们的创造力,你能用自己的身体画圆吗?看看谁最有创意?(熟悉学生时提前孕伏)抽三四个学生上台表演,轻松气氛。

师:同学们太有想象了!老师也想画一个圆,请一位同学跟老师配合一下(抽小的男生)。

师生面向讲台左面,两手侧平举,作向后转的动作。

(来,两手侧平举,向后——转——)师:看清楚我们画的圆了吗?我们再来一遍,现在看清楚了吗?(课件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俩谁画的圆大?(老师)为什么老师画的圆大?(因为老师的臂展长)师:我的臂展长,所以我画的圆大。

就做这个动作,有同学能画一个比老师的圆更大的圆吗?(如果没有,就问为什么?如果有,就让其他学生判断,然后师生面对面比较臂展。

注意调动情绪,活跃气氛。

)有同学能画一个比这位同学的圆更小的圆吗?(同上)师:这个游戏有趣吗?大家现在还紧张吗?好,请静息,准备上课。

上课——一、揭示圆周长的意义1.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一个较大的圆片。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圆)师:诶,像不像我们家里使用的菜板?(像)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菜板,我打算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手指),至少需要多长的铁皮呢?(疑问语气)(停顿)师:要求至少需要多长的铁皮,就是要求圆的什么?(周长)师: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贴课题)。

2.感知周长师:那谁来说一说这个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学生边指边说。

(师引导:圆的周长指的是从这儿到这儿的“长度”。

)(表述得很清楚,指的很准确,边指边说,有模有样)师:那这个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呢?谁上来指一指。

3.建立概念师:就像同学们说的,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课件反复闪烁圆的一周,并出示结论,黑板上贴出板书。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1.测量圆的周长(2分钟)师拿圆片:这个圆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预设1:用公式计算。

(给予肯定:你真了不起,后面的知识都已经知道了,还有其它方法吗?直到学生说出用测量的方法为止。

)预设2:测量(熟悉学生时提前预习方法,作好铺垫,便于课堂展示)师:你准备怎么测量呢?带上你的工具和小伙伴一起来演示演示吧。

(不小组讨论,学生直接上台演示)⑴绕绳法学生自带同伴上台演示测量过程,得到的结果是。

(学生边讲边演示,说清楚就行,简洁点。

)师:评价一下,他们这种方法怎么样?(生:简便……)(谢谢你们的展示)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方法,用线刚好把圆围一周,再把这一周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课件演示,并读数)。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绕线法。

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⑵滚动法学生自带同伴上台演示测量过程,得到的结果是。

(学生边演示边叙述,教师有意识引导打滑,感觉不好滚动)师:评价一下,他们这种方法怎么样?(生:容易打滑,不准确……)(谢谢你们的展示)师:我们来看,他们是先在圆上做一个标记,然后从标记处开始,沿着直尺的刻度线滚动一周,就得到了这个圆的周长。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滚动法(课件演示)。

(如果没有学生想要汇报,就不再追问第3种方法。

)师:诶,不管是绕线法,还是滚动法,其实啊都是把圆周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直线段,这种数学方法叫作化曲为直。

(出示板书:化曲为直)2.激发探究动机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个圆的周长。

那如果有一个圆形水池,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为什么?(不方便)师重复课前动作(演示一遍):你又能直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吗?(不能)师:看来,测量的方法有局限性,那有没有计算周长的方法呢?(生:有)3.猜想关系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引导学生用课前互动的两个圆来解释,课件出示直径配合。

语言:课前老师和这个同学一起画了两个圆,我们的臂展就相当于这个圆的直径,老师画的圆直径长,周长就长,同学画的圆的直径短,周长也短,所有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

)师:你真会推理。

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看要求。

(抽生读)(学生读要求时,教师板书:周长÷直径。

)4.实验探究⑴动手测量师:请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小组就到前面把数据录入电脑中,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组织得又快又好。

请开始!(有4个组的圆片两两相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分钟)学生测量、计算完成后上台录入(由小助手负责录入)⑶分析测量数据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好,请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停顿10秒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引导先观察前面两列。

预设1:我发现这些圆的周长和直径都不相等。

(师补充:也就是说这些圆大小不一样)预设2:我发现这些圆的大小不一样?(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它们的周长和半径不相等)(以上两个发现说到一个就可以了,再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列)预设3:我发现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或左右)。

师:这个发现了不起,给你点赞!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再指着最后一列浏览一下)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它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或左右)。

师指着直径相同的两列数据:同学们看,这两个圆的直径相同,可是我们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却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师:是的,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存在误差,要想知道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多少倍,我们还得换一种方法。

5.拓展延伸⑴圆外切正四边形课件边演示边介绍:任意画一个圆,再在圆的外面给它穿上一件正方形的外套。

①那么现在请你比较圆和正方形,谁的周长长呢?生:正方形的周长长。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直接看图,因为正方形把圆框柱了。

师:我们得出了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②课件出示直径。

师:这是圆的直径,我们继续观察,正方形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几倍呢?生:我认为正方形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4倍。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而正方形的边长正好等于圆的直径(课件动态转移直径与边长重合),所以正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4倍。

(课件在“正方形的周长”下出示:直径的4倍)(你的推理真严谨)③师:同学们请看(指着课件上的文字),正方形的周长=直径的4倍,圆的周长又<正方形的周长,那圆的周长就应该<直径的4倍。

(课件演示:将“正方形的周长”替换为“直径的 4倍”)师:圆的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这个范围还是很大,能不能再缩小范围呢?(停顿)我们继续来探究。

⑵圆内接正6边形①课件边演示边介绍:还是这个圆,我们从圆心把这个周角平均分成6份(课件先闪烁圆心),引出6条半径,再把这6个交点连接起来,这样我们就给圆穿上了一件正六边形的背心。

师: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正六边形是由6个等边三角形组成,也就是说正六边形的每条边都和圆的半径相等。

(课件演示正六边形的边与左右两条半径比较的过程)师:从这个图中,你又能推断出,圆的周长一定大于直径的几倍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完成导学单。

(一个组一张导学单)(2分)②师:哪个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你们的想法?(学生上台边演示边汇报。

)生:我们觉得圆的周长一定大于直径的3倍。

因为圆的周长大于正六边形的周长,而正六边形的周长等于6条半径,也就是3条直径,所以圆的周长一定大于直径的3倍。

学生汇报后,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作强调:思路清晰,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想法,他们说圆的周长大于正六边形的周长(课件先演示圆一条弧与正六边形一条边的比较,再依次闪烁圆的一周和正六边形的一周,然后出示:圆的周长>正六边形的周长),而正六边形的周长等于圆半径的6倍,也就是直径的3倍(课件出示:直径的3倍)。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圆的周长>直径的3倍(课件演示:将“正六边形的周长”隐去,替换为“直径的3倍”)。

⑶确定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范围师:刚才我们通过第一个图得到了“圆的周长<直径的4倍”,又通过第二个图得到“圆的周长>直径的3倍”(课件配合演示),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圆的周长在直径的3倍到4倍之间(出示:直径的3倍<圆的周长<直径的4倍)。

6.介绍圆周率发展的史料师:可是3倍到4倍之间还有很多数啊,能不能再缩小范围呢?其实啊,如果我们继续增加正多边形的边数,正12边形,正24边形……,继续往下算,就可以得到更加接近的范围,这就是无限逼近的方法:(板书无限逼近)。

数学家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的,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呢,一起看看吧。

播放微课(微视频配音节奏要调整)7.认识圆周率师:人类花了几千年的时间,最后终于达成了一个共识,无论是大圆还是小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叫做“圆周率”,用π表示(板书:圆周率、π)。

大家看屏幕,圆周率是个怎样的数?生1:无限小数生2:无限不循环小数师:对,圆周率是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计算,通常取3.14。

(板书:π≈3.14)三、建立圆周长计算模型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14倍,那现在你会计算的方法得到圆的周长吗?如果知道了圆的直径,怎样计算它的周长?生1:用直径乘以圆周率生2:用圆周率乘以直径师:为了简便,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为C=πd。

(板书)学生齐读。

四、练习反馈,拓展升华1.师:现在你能计算这个菜板的周长了吗?(课件给出数据:d=20厘米)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订正。

(展示时要求学生说出方法。

不要纠结于格式以及是否带公式。

)2.师:如果我们知道的是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生:先算直径,再算周长。

师:直径怎么算呢?生:半径乘以2师:再完整的说一遍生:先用半径乘以2得到直径,再用直径乘以π(3.14))师:可以用字母表示,先算直径就是2r ,再乘以圆周率π(π.2r),,通常写成C= C=2π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