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名著欣赏与写作

文学名著欣赏与写作


孔子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 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而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唐代孔颖达、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 持怀疑态度。
《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 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见于《左传·襄公二十 九年》),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 相同,说明当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 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 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 关雎》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周南 卷耳》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郑风 有女同车》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 如十五国风。
3、《诗经》的编订
采诗说
《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三月,群居 者将散,行人振木铎询于路以采诗,比其音 律,以闻于天子。”
《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用韵规律及诗歌 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 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 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 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 采诗说是可信的。
《诗经》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船 夫:最爱西湖二月天, 斜风细雨送游船。 十世修来同船渡, 百世修来共枕眠。
许 仙:一霎时湖上天清云淡, 柳叶飞珠上布衫。
小 青:(白)小姐,您看雨过天晴,西湖又是一番风景 啊!
白素贞:雨过天晴湖山如洗, 春风习习透裳衣。
宋代词人苏轼在 《东坡题跋》下 卷《书摩诘蓝田 烟雨图》中写过 这样一句话: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 诗。
“献诗说” 指统治阶级中的贵族文人,有目的地作诗以献
王者,意在“补察其政”。“古之王者,政德既成, 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 勿兜(韦昭注:兜,惑也),……有邪而正之,尽戒 之术也。(《国语·晋语六》)”
一般说来,诗歌在庙堂上的运用,目的最初应 该是用于祭祀或宴享等礼仪活动,后来可能也用于 一般娱乐或政治目的。
2、体例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主要指采集不同地区的民歌,包括周南、召 南、邶[bèi]风、鄘[Yōng]风、卫风、王风、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kuài]风、曹 风、豳[bīn]风等15国风共160篇;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文学名著欣赏 与写作
文学与美术 文学
美术
互渗互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画——象——言
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 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
《山居秋暝》
《白蛇传·游湖》
船 夫:浆儿划破白萍堆, 送客孤山看落梅。 湖边买得一壶酒, 风雨湖心醉一回。
4.《诗经》的版本与流传
汉初传授《诗经》的四家:
齐人辕固生传齐诗; 鲁人申培传鲁诗; 燕人韩婴传韩诗; 鲁人(一说赵人)毛亨、
毛苌传毛诗。 齐诗、鲁诗、韩诗今已失
传,今天看到的《诗经》, 为毛诗一派的传本。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所收作品历时悠远、跨域广阔,反映了中 华民族西周到春秋,自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的社会 状况。
孔子时代,“诗三百”应该已经基本成型,孔子所能做的事 情,大约只是在音乐或文字方面对“诗三百”进行加工整理, 并用它教育学生,最终确定了“诗三百”的儒家经典地位。 而编定“诗三百’’的仍然应该是周王朝的巫官或乐官。
孔子对《诗经》的贡献是在音律方面。 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 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 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辞流 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一、《诗经》概貌
1、定名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时间约在春秋 后期。收录了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到春 秋中叶(约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现存 305篇。
最早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 典,称为《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周南 桃夭》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郑风 山有扶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小雅 鹿鸣》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小雅 采薇》
《雅》诗只要用于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 乐的不同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计105篇。除 《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 品;
颂是指周朝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
先功业的。《颂》诗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 颂4篇,计40篇。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于 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 产生于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 《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
表达了自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等社会各阶层的思想 情感,展现了广阔的时代画面,包容着丰富深刻的 内涵,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 文化以及世态人情。
为我们古代文学、文化、语言、宗教和社会历史等 诸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具体的资料。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 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