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概况 (2)1.1工程名称 (2)1.2 工程简介 (2)1.3 工程范围 (2)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第二篇工程设计 (3)2.1设计依据、设计原则 (3)2.1.1设计依据 (3)2.1.2设计原则 (4)2.2 污水水质水量和排放标准 (4)2.2.1废水水质水量 (4)2.2.2废水处理标准 (5)2.3 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5)2.4 废水工艺流程选择 (6)2.4.1工艺流程简图 (6)2.4.2工艺流程简述 (7)2.5工艺流程特点 (7)2.6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8)第三篇辅助设计 (11)3.1高程设计和总图布置 (11)3.2建筑设计 (11)3.3结构设计 (11)3.4建筑材料及施工条件 (11)3.5电气及自控 (11)3.6消防设计 (12)3.7节能设计 (12)第四篇工程预算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篇工程运行费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篇项目工程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施工管理 (12)6.2安全生产 (14)第七篇附属及其它 (15)7.1项目实施进度 (15)7.2安装 (15)7.3调试 (15)7.4设备维护保养 (15)7.5工程说明 (15)7.6资料管理 (15)7.7保密 (15)7.8其它 (16)7.9验收标准 (16)7.10业主配套条件 (16)第八篇售后服务 (17)第一篇项目概况1.1工程名称××××××公司污水设计方案1.2 工程简介××××××公司拥有完善的生产工艺和成套的生产设备,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每天会产生少量的加工生产污水和少量生活污水。
公司上层领导为践行“绿色发展,环保高效”的理念,决定建设日处理量为5m3的污水处理站。
使污水处理后能够循环利用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
1.3 工程范围该污水处理工程范围为每天5m³的污水,每天运行10小时,每小时0.5m³的污水处理工程所需设备、建(构)筑物及配套辅助设施的工艺、土建、电气、仪表、给排水等相关专业设计内容。
处理站进出水管道、道路、绿化、供电、通讯线路设计不在本方案设计范围内。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篇工程设计2.1设计依据、设计原则2.1.1设计依据1.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规范、手册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02月28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10.《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2)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17.《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9.《电动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20.《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1.《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2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1993)23.《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2.1.2设计原则1. 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执行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2. 在生产建设总体规划指导下,通过污水改造工程的建设达到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保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选用适合本工程特点、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技术,安全可靠的工艺路线和设计参数,为工程项目的尽早实施,为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和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4. 污水处理站总平面布置力求布局合理,工艺流程顺畅,环境布局优美,并节约用地,占地面积少,使污水处理工程与原有设施及周围环境及景观达到协调一致;5. 选择稳妥可靠、技术先进、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维修量少、运行灵活的污水、处理新工艺和设备,与原有设施衔接合理,确保污水处理站长期稳定运行,达标排放;6. 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泥,选用噪声小的设备,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7. 选用质量可靠、维修简便、能耗低、售后服务佳的机电设备及行业通用的性能优异、价格适宜的环保专用设备和药剂,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约能源尽可能节约工程投资和节省系统的日常运行费用。
2.2 污水水质水量和排放标准2.2.1废水水质水量参照业主方提供的资料,确定废水水质水量如下表:表3—1 原水水质水量指标根据甲方提供的水质水量资料,污水3 m3/d,设计处理水量为5m3/d。
2.2.2废水处理标准设计出水水质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河南地方标准三级2.3 处理工艺选择原则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选择得当,才能使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节省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首先需要适应污水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以及当地温度、工程地质、环境等条件,然后综合考虑工艺的可靠性、成熟性、适用性、去除污染物的效率、投资省、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等多因素,选择最优的工艺方案。
[1]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2]工艺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处理效率高,出水稳定达标;[3]处理设施安全、成熟,并尽量减少工程投资成本,降低运行费用;[4]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管理和维修技术难度;[5]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较强的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能力;[6]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时不产生臭气及噪声等二次污染;[7]优先选择国内先进、可靠、高效、成熟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
2.4 废水工艺流程选择2.4.1工艺流程简图清水池达标外排2.4.2工艺流程简述(1)预处理本方案设计中餐厨污水和其他生活污水废水进入隔油池后进入化粪池,然后进入调节池2,油漆废水进入调节池1,之后废水进入EFS反应器。
(2)生化处理经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化处理阶段。
污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和部分有害无机盐类被好氧生物菌降解或吞噬而转变成生化污泥,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得以去除。
(3)沉淀处理生化处理和预处理段产生的污泥进入二沉池后污泥和污水得以分离。
污泥进入后续污泥处理工序。
(4)膜处理经前端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膜处理段后再在膜组件的作用下污水中绝大部分物质的以去除。
水质达到完全回应标准。
(5)污泥处理来自油漆废水、餐厨废水以及其他生活污水的综合废水连续处理过程中的泥渣,直接打入叠螺脱水机进行处理,污泥脱水时的滤出液返回到综合调节池进行二次处理,泥饼外运。
2.5工艺流程特点本方案设计采用稳定可靠的废水处理方案,技术成熟,操作调控灵活方便,相比其它同类污水处理的工艺主要有以下优点:1、方案设计工艺完善、技术成熟、功能稳定可靠,可确保出水达标排放;2、流程路线清晰,结构紧凑完整,一目了然;3、对设备的选型考虑关键部位选用优质产品;处理操作简单,效率高,不需配备大量操作维护人员;4、占地小,外形美观,与周边主体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2.6主要构筑物及设备2.6.1隔油池隔油池此处采用折流式结构,该池的设置主要是强化预处理的作用,其功能主要是隔除水中的浮油、浮渣,减轻后续处理负荷。
餐厨污水按照加工2小时,废水量为总排水量=2m³(L 的25%为例,则平均每小时排水为2.5立方,在最大流量时隔油池,有效容积V有效×W×H=2m×1.2m×1.5m,有效水深3.0m),采用砖混结构。
2.6.2 调节池从车间引来的油漆废水排入调节池1,根据喷漆废水的水质特点及一次性间歇排放规律,将油漆废水进行预处理,调节池起到调节水质水量,缓解后续处理的作用。
=5m³(L×W×H=2m×1.5m×3.5m,有效水深3m),采用钢筋混凝土有效容积:V有效结构。
污水由一台潜污泵泵入至EFS污水处理一体机中。
潜污泵型号:WQ25-3-0.35,流量:Q=3m³/h,扬程H=7m。
2.6.3 化粪池餐厨废水经隔油池后排入化粪池,其他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化粪池,沉淀杂质,并使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为酸、醇等小分子有机物,改善后续的污水处理。
有效容积:V有效=10m³(L×W×H=3m×2m×3.5m,有效水深3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污水由一台潜污泵泵入调节池2中。
潜污泵型号:WQ25-3-0.35,流量:Q=3m³/h,扬程H=7m。
2.6.4 生化处理部分EFS污水处理一体机和调节池2出水泵入接触氧化池内,接触氧化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所组成。
前端EFS污水处理一体机出水和调节池2出水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解入污水使活性污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
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
这样,污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该工艺具有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不易产生污泥膨胀,运行稳定,操作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水中呈溶解态、胶体态的有机成份在此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降解。
=7.5m³(L×W×H=2m×2m×3.5m,有效水深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