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 PPT
• 早在开宝年间,有一农夫名叫田儿,
身体虚弱,直至五十岁还没有妻子,为 了身体强壮起来,他想要从师修道才是 ,于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农夫 介绍,认识了一位山上的道人,便拜其 为师,日夜跟师在山上修炼功夫。一天 ,他在练功后,在山上喝酒至醉,便卧 于山岗,至夜,在梦中突见有藤两棵, 相隔约三尺,苗蔓相交,久而才解,解 了又相交,如此反复。田儿十分谅讶, 至晨,田儿回想起来还十分不解其意, 想着想着,他认定这是一棵神奇的藤, 于是将其连根挖起,带回家中,在路中
•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 西藏、四川等地, 主为栽培品,产量 占大黄的大部分。
2 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 云南、湖北、陕西 等省,野生或栽培, 产量较少。商品中 少见。
3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西藏及四川,野生或栽培.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
项目一 根基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任务二 大黄的鉴定
【目的与要求】 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方法及特征;微量升华的方法 。 【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 【实验学时】2学时 【仪器与试药】 (1)仪器 显微镜、酒精灯等。 (2)试药 大黄饮片、大黄粉末、水合氯醛、稀甘油等。 【实际操作】 1.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3 薄层鉴别:对照品为大黄酸。 4 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
和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易混品种
1 同属藏边大黄的根及根茎:藏医用以治疗胃肠炎症,实验表明, 本品几乎无泻下作用。
➢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大黄叶子的毒性效应
• 大黄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其叶片。大黄的叶片含有 草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植物的酸,但也是一种 肾毒性和腐蚀性的酸性有毒物质。根据药理毒理 研究发现,一个普通人要吃下10 公斤的大黄叶才 会致死。这个份量显然不太可能会达成。不过, 为安全计,烹煮大黄时,应避免与含有苏打的其 他食品一起烹调,以免植物内的草酸跟苏打产生 化学反应,产生水溶性的草酸化合物,令毒性加 重。
根及根茎类中药(1)
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以植物地下部分入药的药材
总称。 绝大多数来源于草本的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
少数为蕨类植物。 药用部位主要包括根和根茎2个器官,通常分
为根(含块根)、根及根茎、根状茎、块茎、球 茎、鳞茎、以及带叶柄残基的根茎等。
一、根类中药
指药用部位是根或以根为主并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 残茎的药材。
➢髓部产生异型复合维管束,异型 维管束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位置常 与正常维管束相反,即韧皮部在 内侧,木质部在外侧,如大黄。
➢木质部内侧产生的韧皮部,称为 内生韧皮部。有的在髓部的周围 形成各个分离的韧皮部束;有的 构成双韧型维管束,如葫芦科的 药用植物等。
大黄
Rhei Radix et Rhizoma (拉) Rhubarb(英)
根茎的形状与其种类有关,常 呈圆柱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 扁球形、圆锥形等。
有节和节间。
(3)断面
可以区分单、双子叶植物。
(1)组织特征
2 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茎
单子叶植物根茎
木 皮 维 髓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栓
管
层层 束 部
内
皮
无
层
限
多
外
不
韧
明
型
显
内皮层大
有
多明显。
限 外
韧
型
双子叶植物根茎异常构造
根没有节、节间和叶,无芽或极少数有不定芽。
1 性状鉴别 形大颜表质横
切 状小色面地面
折气 断 面味
(1)形状
(2)质地 (3)断面
一般为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有的根膨 大,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等,称为“块根”;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有的顶端带 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 茎痕,如人参等。
根的质地常因品种而异,有的质重坚实, 有的体轻松泡;折断时或有粉尘散落,或 呈纤维性、角质状等.
见一老者,便将昨夜梦见的事说了一番,又将挖来的藤根给老者 看。老者见状便说:“这一定是仙药也,你何不带回之?既然你 身体不好,一定对你有益而无害矣。“田儿听罢,兴致勃勃地将 这棵藤带回家中,将其洗净,遂杵为末,用酒浸泡数日,而后每
• 晨空腹服一钱( 1钱约等于3.72克),连续数月,不料身体渐渐地 好了起来,于是每晨又加服二钱,又数月后,不仅身体健壮 ,头发也显得乌黑乌黑的,而且容光焕发,经人介绍,娶了 妻子,在十年内生有数男,至160岁而终。他的一个儿子叫 延秀,也照其父亲服用这种藤根,也身体健壮,也活至160 岁而终。延秀的儿子,亦服此药,也生有数子,至130岁, 头发乌黑,面容光焕发,这一奇迹般的事传至远近村落。有 人来问他:“你家怎么出了这么多的长寿老人啊?”他随即 将服用这种藤根的经过告诉了他们,人们因他们至老头发仍 乌黑乌黑的,即叫他为“首乌”。又因为他姓何,为纪念这 种藤根便将这种藤根起名为“何首乌”。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ຫໍສະໝຸດ 化鉴别 附 注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荧光检查:本品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加稀乙 醇扩散后呈淡棕色环,置紫外灯下观察,呈棕 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 光(检查土大黄苷)。
2 微量升华:本品粉末少许,进行微量升华,可见黄色针 状结晶,高温得羽毛状结晶。加碱液,结晶 溶解并显红色(蒽醌)。
➢药用大黄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为3~3.37%,其中游 离状态的为1.24~1.31%,结合状态的为1.69~ 2.13%。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形状:类圆柱形或块片状。 2 颜色: 黄棕色至红棕色。 3 表面:去栓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系
类白色薄壁组织夹有红棕色射线形 成,习称“锦纹”),残留栓皮棕 褐色。 4 质地:质坚实。 5 气味:气清香,味苦微涩,咀嚼粘牙并有 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2 同属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泻下作用差,仅作兽药 3 同属华山大黄的根及根茎:主销国外,作工业染料的原料,
国内一般作兽药。 4 同属天山大黄的根及根茎:产于新疆。当地作大黄药用,泻下
作用差。
以上几种大黄在民间称“山大黄”或“土大黄”。其根茎 的横断面除藏边大黄外均无星点。一般均含土大黄苷,新折断 面在紫外灯下显亮蓝紫色荧光。
• 为最常用的化学性透明剂,可以迅速溶解细胞内含物,使 细胞膨胀复原、透明,易于观察。
• (1)加热透化制片:观察组织构造、细胞及各种结晶的 形态特征;
• (2)冷装片:观察菊糖、橙皮苷结晶等。
粉末制片 : 粉末中药可选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
试液处理后观察。为了使细胞、组织能观察清楚,需用水合氯醛 液装片透化。方法为取切片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 氯醛液,在小火焰上微微加热透化,加热时须续加水合氯醛液至 透化清晰为度。为避免放冷后析出水合氯醛结晶,可在透化后滴 加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三种大黄化学成分相似,蒽醌衍生物以结合状态为主, 游离状态占小部分。
➢掌叶大黄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为1.01~5.19%,其 中游离状态的为0.14~0.75%,结合状态的为0.87~ 4.44%。
➢唐古特大黄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为1.14~4.36%, 其中游离状态的为0.30~1.20%,结合状态的为 0.82~3.16%。
通过断面的纹理特征可以区别双子叶植 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举例)
(1)组织特征
2 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周皮
木
木 栓
栓
栓 形内
成
层 层层
维管束
无形 限成 外层 韧成 型环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占根的大部分,内 辐 无
皮层及其凯氏带(点) 射
通常明显。
型
形 成 层
凯氏带(Casparian strip) 是高等植物内皮层细胞径 向壁和横向壁的木栓化和 木质化的带状增厚部分,
主要功能是阻止水份向组织渗透,控制着皮层和维管柱 之间的物质运输。其宽度随不同种植物而有较大的差异。 最初由德国植物学家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其名字的 由来即在于此。凯氏带见于初生根的内皮层。
中柱鞘(pericycle)根和茎的中柱外围的组织。它 紧接内皮层,通常由1~2层或多层薄壁细胞组成。也 有的含有厚壁组织。中柱鞘仍保留有分生能力,由这 些细胞可以形成侧根、不定根、不定芽,以及一部分 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故中柱鞘又名“周围形成层”。 但大多数的种子植物茎中缺少这一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异常构造
➢ 在不正常的位置上产生了新的 形成层所进行的异常次生生长, 如牛膝、商陆等。 何首乌(皮 层有异型维管束)。
➢ 由于正常形成层活动不规则, 在次生木质部中产生有次生韧 皮部,如华山参等。包埋在次 生木质部中的韧皮部,称为内 函韧皮部。
(2)粉末特征
木 石 纤 分 导 结 淀菊
6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横切面髓部有 “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 形成层环明显,有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成气黄 黄清棕 色香色 。,;
咀去 嚼栓 粘皮 牙者 并可 有见 沙类 粒白 感色 ,网 唾状 液纹 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