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分析报告
2019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分析报告
创 造
行
产业优势
动
大湾区的专业集群特征明显
变
无
产业布局领域更侧重在下游消费品行业
止
境
u 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较为落后
21111111111433
u 珠江东岸的电子信息工业较为突出,珠江西岸的电气
制造工业相对突出
u 珠三角的汽车产业实力较强(新能源电动车领先) u 装备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2大湾区产业特征:1)湾区在全国的产业优势
2018年华为世界500强中排名第72位、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等加速走向规模商用 转移东莞:华为研发团队2018年7月正式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基地,深圳会建设为国际化的总部
2018年腾讯世界500强中排名第5位
投资人工智能并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现有产品;推出智慧零售策略,借支付、云、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推动线下零售
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代表为深圳、东莞和惠州,核心支柱产业都是电子信息工业。而珠西电气机械产业群的内部
城市的支柱产业各有不同,例如广州是汽车制造业及日用化工,而佛山则是以家电、陶瓷、灯具为主,珠海最大的制造业亦
是电器,江门以其涂料产业闻名。除了以上7个城市,中山在各个产业发展较为平均,主要集中在电器、电子信息、服装、五
创
金等;外围区域的肇庆工业基本围绕废弃金属处理加工及再利用。
造
图:湾区九市支柱产业
行
深
动
圳
广 州
中 山
变
无
止
东
莞
境
佛
珠
山
海
惠 州
肇 庆
江 门
Make Change With Innovation
02大湾区产业特征:2)各城市支柱产业
领头企业积极拥抱大趋势,由“制造”向“智造”升级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的9市,支柱产业中的各领头企业具有较高时代敏感性,重视技术的投入,未来向“智能化”、“绿色环
保”、“互联网+”等方向发展, 且依据不同的成长阶段,提出“全球化”、深化上下游产业链等策略。
城市 支柱产业
广创 州 造
汽车制造
深圳 电子信息 行
珠动海 家电电气
佛变 山 东无 莞 止 惠境 州
家电 电子信息 电子工业
龙头企业
广汽集团 东风日产
华为
腾讯 格力电器
美的 OPPO VIVO TCL 德赛集团
以企业为主体、应用导向型产业创新级
不同于京沪由科研机构、高校主导的创新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创新主力是工业企业。这一特点从北上深 R&D投入结构便可见:北京高校科研机构投入占比近半;上海高校科研与企业投入相对均衡;深圳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 创 占比90%。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更具应用导向,更贴近市场,但广深研发投入方面距离京沪仍有差距。
创 造
行 动
变 无 止 境
01大湾区经济基础:小结
综合来看,湾区九市经济发展阶段差异显著:广州步入服务经济,未来更多向更高附加
值的知识密集型制造和中高端服务业聚集;深圳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引领全国,电子信息等
创
优势产业链升级发展趋势明显;制造强市佛莞工业规模大、产业基础好,亦逐步走向转型
造
升级;惠州、江门、珠海产业规模中等但增速快;中山产业亟待升级以寻求新的增长动能;
成就/地位
2018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202位 连续多年年销量位居行业前五
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是创新转型重点,推动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广汽新能源汽车工厂、广 汽研发院研发基地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
将不断加强研发,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用化、轻量化方向发展
无
止
境
01大湾区经济基础:核心城市 广深维持高增速,产业结构仍待向京沪靠拢
广深GDP总量均超2万亿,仅次于京沪、但增速快于京沪;深圳表现更为突出。在经济结构方面,广州已迈入服务经 济主导时代,当前三产结构与沪类似;而工业在深圳经济发展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创
造
图:2017年四大一线城市GDP结构对比
行
创 造
行 动
变 无 止 境
01大湾区经济基础:工业增长势能 工业逐步形成梯队,为产业梯度转移奠定基础
从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看:深圳独占鳌头,同时保持较高增速;广佛莞则处于第二梯队;惠州领跑第三集团。 从增速来看,莞惠江珠工业增速较快,莞惠主要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江珠则在化工和电器有不俗表现;广中肇 规模工业增长动力则显不足。
动
京
广
变
无
第二产业
止
第三产业
境
沪
深
01大湾区经济基础:其他城市 佛莞领头,工业拉动各城市持续增长
从总量角度可将其他城市划分为三个梯级:经济强市、制造大市——佛莞,目前佛山工业主导地位仍突出,东莞服 务业占比已逐步超越第二产业;3000亿级——惠中,仍以二产为主导;2000亿级——江珠肇,珠海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肇 庆仍保有一定体量的农业经济。
2019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分析报告
CONTENT
创
01
产业前景分析:湾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各城产业往哪走?
造
行
02
土地潜力:城市土地开发潜力,探湾区发展红利“花落谁家”?
动
变
无
03 房企布局:看龙头房企如何占位大湾区?
止
境
CONTENT
创
造
行 动
01 大湾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各城产业往哪走?
变
从产业基础、产业流动方向寻找价值洼地,产业基础决定产业发展方向
行
动
肇庆产业发展则相对落后。
变
无
止
境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要落点,那当前放眼全国,湾区有何优势
产业?落点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又有何特征?
02大湾区产业特征:1)湾区在全国的产业优势
以轻工业为主,电子信息化产业优势突出
对比全国及广东省主要工业品产量,湾区电子信息、家电等工业品份额居全国首位,工业产品偏向下游消费端。整体来 看,湾区以轻工业为主导,重工业占比低;珠江东西岸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东岸(深莞惠)电子通信、半导体等电子信息化 产业链优势突出,西岸(佛珠)电气机械产业链业已具规模效应;此外,汽车制造实力亦不俗,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势待发。
连续 23年位居中国空调销量行业第一,自2005 多元化战略:除空调产业,不断向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新能源产业延伸
造
行
动
在经费和人员方面
变
大湾区投入占全省95%左右
无
深广佛莞四城投入占全省80%左右
止
境
49%
高校科研机构投入人员占比50%
27%
47%
高校科研及工业企业人员相对均衡
90%
工业企业投入人员占比88%
1484.58亿 1049.32亿 842.96亿
02大湾区产业特征:2)各城市支柱产业
两大专业产业集群,珠江东西两岸分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