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分析报告

2018-2019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分析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定位→4个核心城市和7个枢纽门户城市
国际科技、产业创业中心 全球高端金融产业综合体 金融综合生态圈 广州
深圳
中山
珠江西岸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 承接珠江东西两岸区域性交通枢纽
国际航运、航空及科技创新枢纽 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门户城市
佛山
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际制造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不同体制下区域的融合发展
《蓄势待发的世界湾区第四极: 粤港澳大湾区展望及世界湾区经济研究》

港深莞穗成为 优势互补的湾 区核心发展轴 以科创加金融 两个强势产业 为发展引擎

重大基建的落成 促使东西联动 促使珠江西岸次 轴发展加速
——发展格局重构是未来大湾区发展的重要特征。 湾区的发展关键在于不同体制下区域的融合发展,需成立高规格的湾区协调 结构,以加快实现湾区内部各核心城市、不同行政区间的协同与合作;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核心发展轴与珠江西岸次轴的融合发展下,辐射范围 将扩大,影响力深入华南腹地,统筹协作推动空间由多中心转向网络化,湾 区城市最终实现发展均衡,要素流动充分且自由,最终有望形成世界湾区的 经济发展第四极。
2018: 上半年一系列方案纲要规划在产业方面对大湾 区进行了指导,使大湾区行动进一步具象化
《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广东自贸区“两区一枢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创新粤港澳深度合作,扩大市场准入 支持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金融开放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与三地合作阶段的演进联系紧密。总体来看,粤港澳区域经历了三个合作阶段。
第一阶段,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三地形成了 “前店后厂”的格局,广东为“厂”,利用廉价的劳 动力和要素资源进行生产;香港、澳门为“店”,利 用自身的国际贸易便利条件打开销路。 第二阶段,即2000年之后,三地合作向纵深化发展; 合作内容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内容并不断加强。 第三阶段,2014年起,广东自贸区成立,粤港澳区域 内服务贸易实现自由化,宏观战略导向的意义逐渐凸 显,“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了粤港澳在跨境金融、航 运物流、服务贸易等领域更加深远的合作,粤港澳在 对外开放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战略角色。
东莞
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
肇庆
惠州
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对标深圳,对接广州
港澳市场及创新资源 + 珠江空间与平台 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珠海
江门
全球华侨华人双创之城 沟通粤西与珠三角
澳门
香港
国际金融、航运、贸易、资产管理中心 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6765
5.65 1.38
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业 金融服务业 房地产业 金融服务业 批发零售业 制造业 医疗保健业
62% 6520 1.65 80% 766 3.44 89.50% 465 4.6
香港:
把内地当成前台,开拓市场, 自身作为从事生产性服务业和科研中心聚集的后室
从“前店后厂”到“前台后室”模式
与内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澳门:
规划上指向了特色金融、科技产业及服务、 旅游休闲及文化交流传播
湾区内相关优势产业发展小组的发起人、联系人 湾区与 “一带一路”沿线辐射国家的商贸平台和商贸资讯平台
2017年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团全体会议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发改委主任系统论述了建设粤 港澳大湾区的六大方向 2017年3月《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 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提升广东对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2017年3月《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发挥港澳独特优势 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2017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林郑月娥 提出要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2018-2019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分析报告
2018.7
内容
Contents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背景与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与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挑战与应对机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
规划背景·定位格局·湾区实力
粤港澳合作1.0-3.0时代:宏观战略导向的意义逐渐凸显,制度创新提供便利条件
2017年4月《2017年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要点》
推动建设粤港澳专业服务集聚区 港澳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和人才合作示范区 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鼓励港澳人员赴粤投资创业就业 2017年4月省政府常务会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方向
粤港澳合作1.0时代
前店后厂,粤港澳三地形成了全球生产网络中不可分割的加工贸易链条
粤港澳合作2.0时代
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合作不断加强,粤港澳地区区内服务贸易自由化
粤港澳合作3.0时代
制度创新为粤港澳生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政策规划:2017年频密出台的政策规划与政府工作动向 将粤港澳大湾区推向了从概念到现实的关键阶段
粤港澳与其他世界大湾区经济实力对比
粤港澳湾区
常住人口 (万人)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GDP总量 (万亿美元) 主要产业
东京湾区 43473.Βιβλιοθήκη 7 1.86纽约湾区 2340
2.14 1.45
旧金山湾区 715
1.8 0.82 • • 粤港澳的常住人口、土地面积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 领先,GDP总量与主要产业比肩其他三大湾区,但在 第三产业与地均GDP方面仍有差距。 随着国家对粤港澳湾区发展规划政策落地,进一步加 强粤港澳三地经济、金融、贸易融合,充分发挥三地 对外开放平台优势,粤港澳有望成为世界级经济区和 经济增长引擎。
全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 息流、标准对接资格互认等方面存在的机制体制障碍和 一批需要先行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创新行动方案》已经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发布实施在即
推进环线+放射线珠三角城际铁路网的建设,完善大湾 区的城际轨道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建成一小时城 轨交通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