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工艺管理制度一、工艺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公司的工艺管理,取得生产上的最佳经济、技术效果、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以优质、高产、低消耗为目的,加强窑、磨、烘干机的工艺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第三条本规程由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
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职责。
违背本规程致使生产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二章工艺管理体制和职责第一条在总经理领导下,设立生产部负责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
车间设专职工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小组,班组设兼职质量检查员,形成全厂性的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条生产检部技术管理组负责全厂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其职责是:1.组织制订工艺管理制度。
2.审订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的工艺参数。
3.协同车间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
指导车间工艺技术工作。
4.组织工艺系统的全面技术标定。
5.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
6.组织编制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和技术改造规划,提出工艺设计方案。
7.组织审查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
8.负责全面认证中的工艺技术工作。
9.负责技术情报、技术协作,做好工艺技术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工作。
10.参与制订企业的消烟除尘、节约能源和计量规划,负责提出工艺措施。
11.协同有关部门开展职工业余教育、劳动竞赛和技术考核工作。
第三条化验室负责产品工艺过程的质量管理、生产控制和检验工作。
其职责是:1.制订质量管理制度,主要质量指标,原、燃、材料的技术条件和质量事故管理办法等,并监督执行。
2.严格执行产品国家标准,有权制止任何违章行为,确保出厂水泥全部合格,并留有富余标号。
3.负责设计并贯彻配料方案。
4. 建立健全严格的检验制度,研究采用先进测试手段和质量控制方法。
5.配合技术管理组搞好新产品、新技术、改进工艺等试验研究工作,提供有关试验数据。
6.负责提供和公布质量控制指标的考核成绩。
7.负责认证管理的有关工作,灵活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8.会同有关单位,访问用户,征求意见,改进产品质量。
9.指导车间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业务工作。
第四条车间工艺技术人员及质量管理小组的工作,在车间主任领导下和在技术质检部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其任务是:1.提出车间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措施。
做好原始记录和技术台帐的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
2.负责主机单项测定,参加有关工艺技术活动。
3.审查合理化建议,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4.负责提出车间的产量、质量、消耗定额和环保的有关指标。
5.负责车间的技术教育,组织技术交流和技术考核工作。
6.宣传、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控制指标的合格率,改进产品质量。
7.组织质量指标竞赛活动,及时考核定期公布。
8.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组织群众性的自检、互检活动。
9.研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组织攻关。
10.从实际情况出发,班组也可组织不同形式的技术、质量管理小组。
第三章磨机工艺管理第一条磨机工艺管理原则是:缩小入磨物料粒度;选择合理的粉磨工艺和喂料装置;寻求和确定合理的研磨体级配、最佳的装载量、磨内结构和能量传递方式;经常保持各仓能力的平衡和料、球、风、选粉效率的相互适应,以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电耗。
第二条加强对磨机的管理,以提高磨机效能,挖掘生产潜力。
第三条根据入磨物料、循环负荷和产品质量情况及时调整喂料,选粉设备,做到均匀喂料,避免发生过饱过空现象。
混合材料、石膏的掺加量,应按规定的数量均匀掺入,防止杂物进入磨内。
认真填写操作记录,妥善保管。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减少波动。
第四条入磨石灰石粒度不大于25 毫米;混合材料、石膏不大于30毫米;熟料一般不大于25毫米;熟料入磨温度一般不超过100C。
第五条要定期测定物料的相对易磨系数。
其方法为:以平潭标准砂为标准样品,用化验室小磨将等量的标准样品和被测物料(取入磨物料平均样经破碎,选5-7 毫米粒度的作为样品),分别以相同的时间粉碎,所得比表面积之比,即为相对易磨系数。
第六条定期清仓补球。
清仓时研磨体要分仓、分规格仔细拣选、过磅,按配球方案装入磨内。
每次清仓补球均需记录。
逐步实现研磨体拣选、过磅,装球机械化。
第七条每次清仓和定期补球时,要详细检查研磨体和篦板、衬板等,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在运转中发现衬板或螺丝松动、脱落,必须立即停磨,拧紧、补镶。
第八条根据需要在磨机作业期间,定期或及时取样,用0.20 和0.080 毫米方孔筛筛余曲线试验,检查粉磨效果。
第九条凡配球方案,选粉设备和磨内结构改进时,应将前后的筛余曲线、台时产量、产品细度(比表面积)、原材料性能、研磨体配比和电耗等,按时登记在统一的技术台帐上,并进行分析比较。
为充分发挥选粉设备的效能,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合理制定选粉设备的操作参数。
第十条磨机收尘设备及通风管道应设专人管理。
要有保温设施。
零、部件损坏、脱落,要及时更换或修补。
加强密闭堵漏,防止漏风,磨头要经常保持负压状态。
第十一条充分利用现有收尘设备,其使用时间要大于磨机运转时间。
排放浓度要达到国家标准。
第十二条仪表及计量设备,由生产部计控室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校正。
并保持灵敏准确。
第十三条每台磨机要装设电表,分别考核主机产品单位电耗和产品单位分步电耗。
第十四条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进行磨机单项测定。
达标达产后对磨机进行一次标定;正常生产期间每2 年对磨机进行一次全面标、质量管理细则1.目的为加强公司的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细则规定了吉林亚泰明城水泥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质量管理制度和原燃材料,半成品,出厂水泥(熟料)的管理办法。
本细则适用于吉林亚泰明城水泥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
3. 相关文件3.1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2002.4.1 实施)3.2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9774-2002《水泥包装袋》3.3《水泥企业矿山管理规程》3.4《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及报告制度》3.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6《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3.7《采购控制程序》4.总则4.1公司应强化质量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实行质量否决权,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调整,及时排出影响质量的因素,确保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4.2公司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
4.3公司总经理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公司分管质量的领导(或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
技术质检部在公司分管质量的领导或管理者代表的直接领导下,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按公司要求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认真执行本细则,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质量管理机构5.1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公司成立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要求的质检机构。
质量管理机构设专职人员负责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各部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技术质检部内设生产控制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职能工程师等,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
5.2技术质检部的质量管理职责5.2.1 质量检验按照国家相应标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和《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要求,配齐检验设备,对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
按规定做好质量记录和标识,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掌握质量动态,保证必要的可追溯性。
5.2.2 质量控制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内控标准,强化过程质量控制,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掌握质量波动规律,不断提高预见性和预防能力,认真做好进厂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5.2.3出厂熟料和出厂水泥的确认,验证。
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和有关标准,对出厂产品进行最终检验,按国家标准或合同进行交货验收,杜绝不合格品和废品出厂。
5.2.4 质量统计用正确的,科学的统计方法,及时进行质量统计并做好分析总结工作。
5.2.5 试验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改善产品性能,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研究工作。
5.3技术质检部管理权限5.3.1监督,检查生产过程质量受控状态,制止各种质量违章行为,及时扭转质量失控状态。
5.3.2参与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责任制和考核办法,评价各部门的过程质量,为质量奖惩提供依据,行使质量否决权。
5.3.3有权越级汇报公司质量情况,提出并坚持正确的质量管理措施。
5.3.4 有产品出厂决定权6.质量管理制度6.1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按《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和有关的法规要求,制定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编制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图表和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内控质量指标,制定质量责任制,内部质量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化验室内部管理制度以及统计技术和文件资料管理等制度。
6.2建立健全化验室内部管理与检验制度。
6.2.1岗位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2.2 质量事故报告制度6.2.3抽查对比制度(包括与上级对比验证和内部抽查对比)。
6.2.4检验仪器和试验设备,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
6.2.5标准溶液专人管理和复标制度。
6.2.6 文件与资料管理制度。
6.2.7 样品管理制度。
6.2.8 检验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6.2.9 原始记录,台帐与检验报告填写编制与审核制度。
6.2.10 水泥用级配砂管理制度。
6.3检验仪器与试验设备,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
6.3.1检验仪器与试验设备必须按产品标准和《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要求配置齐全,并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执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检制度,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6.3.2保证检验,试验和校准有适宜的环境条件,检验仪器和试验设备应带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标识及记录,保存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的校准,维护和使用记录,严禁使用未经校准或检验不合格的仪器设备。
6.3.3检验用的化学试剂应验证其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等级,执行标准及生产许可证编号,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学试剂。
6.4 产品对比验证检验和抽查对比。
6.4.1按照《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向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寄(送)样品,进行对比验证检验,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同时接受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监督,检验结果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