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课程介绍和概述
电磁兼容 (EMC)
干扰(EMI) 发射: 辐射发射,传导发射 抗干扰(EMS) 敏感度: 辐射敏感度,传导敏感度等
如果一个电子系统即不产生干扰又能忍受 外界干扰的话,我们就称该电子系统的电磁兼 容性合格。
电磁兼容的发展历史
19世纪后期,马可尼的第一个火花隙实验 被认为是电磁兼容的开端
1920年左右,有关抗干扰技术的文章开始 出现
30年代,成立CISPR(国际无线电干扰特 别委员会),以保护音频广播业务
电磁兼容的发展历史
19世纪40年代提出了电磁兼容的概念 1945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军用标 准——JAN-I-225(用于控制机载电气设 备的电磁干扰) 60年代以后,世界发达国家开始研究电磁 兼容的测试仪表和测试技术,并开始制定 系列军标和民标
我国电磁兼容的发展历史
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重视电磁兼容问题。起 因是海军军舰上的电子设备相互干扰,使通信、 探测和导航能力大大下降。 目前为止,已制定了一整套军用和民用电磁兼 容标准,但均以国外标准为蓝本。 当前,为了和国际贸易接轨,中国开始实施3C 认证制度。
为什么要研究电磁兼容
正常运行的电子设备同时向外发射电磁能量,形成 电磁骚扰
收音机和调光灯共用插座带来的问题
现象:收音机收听调 幅波段时会出现“喀拉” 声,而在收听调频节目时 没有;不用交流电时很小; 干扰声的大小与灯的亮度 有关;灯关闭没有,灯全 亮很小。 原因:出现了脉冲电 流。 电吹风会出现同样的 现象。
飞机受到的电磁干扰(EMI)
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GB 8702-88
• 导线传导
指通过一个或多个导体(如:电源线、信号线、控制 线或其他金属体)传播电磁噪声能量的过程。从广义 上说,传导发射还包括不同设备、不同电路使用公共 地线或公共电源线所产生的公共阻抗耦合。
• 空间辐射
指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电磁噪声能量的过程。 辐射发射有时也将感应现象包括在内。具体包括电场 耦合(容性耦合)、磁场耦合(感性耦合)以及电磁 耦合。
矢量分析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边界条件 电磁场中的重要定律 均匀平面波的传播 传输线 天线
电磁兼容原理部分的主要内容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电磁骚扰的耦合(传输)途径 电磁兼容标准与测量 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干扰抑制器件 屏蔽、接地、滤波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加深对麦克斯韦方程的理解 掌握电磁场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程安排
64学时,1-16周
周二10:10-12:00, 周二10:10-12:00,YF608
答疑:周二下午,9教南318
课程介绍
电 磁 场 和 电 磁 兼 容 重点:电磁兼容原理 电磁场的基本理论 传输线理论 理论基础: 天线理论 集中参数电路理论
电磁场理论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
3.干扰接收器的研究
• 研究干扰接收Biblioteka 对干扰的响应• 研究干扰接收器的抗干扰能力
接受器的规模根据研究层次的不同,可以 是系统、分系统、设备、印刷电路板和各种元 器件。
GB/T 4365-2003《电工术语 电磁兼容》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时间、频谱资 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广义的还包括生物 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一门科学。”
电磁兼容的研究内容
1.骚扰源的研究 2.传输途径的研究 3.干扰接收器的抗干扰性能研究 4.电磁兼容控制技术的研究 5.测量技术的研究 6.电磁兼容标准的研究 7.电磁兼容分析、预测与电磁兼容设计
1.骚扰源的研究
• 研究骚扰产生的机理 • 研究骚扰源的发射特性 • 研究骚扰源发射的抑制技术
2.传播途径的研究
(1)中波、短波、超短波电磁场感应入导弹的电爆管中 或其他设备中能引起电爆管引爆、或性能劣化。 (2)由于各种摩擦力产生的静电及大功率电磁辐射可能 产生火花,从而导致易燃、易报爆品意外点燃。 (3)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机发射时,可以使附近通信设备 性能下降或根本无法工作。 (4)工科医设备发射的电磁场干扰附近的电视和广播 (5)雷电电磁脉冲形成的电击造成电力和通信线路的中 断及大量的干扰现象。 (6)强电电磁辐射可以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
电磁骚扰可能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形成电 磁干扰 随着电子产品应用的增加,电磁环境日益恶化
电子产品中的电子电路日益复杂,调试越来越困难
电磁兼容标准强制实施
电磁干扰的危害
电磁干扰对设备的危害
电磁干扰破坏或降低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 电磁干扰可以造成灾难性后果
强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
电磁干扰的危害举例
了解平面电磁波和天线的基础知识
对电磁兼容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 初步掌握常见干扰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方法 掌握接地、滤波、屏蔽等关键技术 了解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具备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电磁兼容概述
电磁兼容(EMC)基本概念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
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既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 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 受不容许的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 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 受不容许的降级。
GJB 72-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
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 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 能力”
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
ITU已规划频率 10kHz~400GHz(频谱) CISPR-24 0Hz~400GHz (频谱)
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使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下的各种电子
电气设备或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而又互
不干扰,达到所谓的“兼容”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