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皮带轮铸造工艺设计目录摘要 (3)1零件概述 (3)1.1零件基本信息 (3)1.2 零件结构特征及作用 (4)1.3 零件结构审查 (4)1.4 零件技术要求 (5)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5)2.1 造型、造芯材料及方法 (5)2.2 浇注位置的确定 (6)2.3 分型面的选择 (7)2.4 砂芯设计 (8)2.5 铸造工艺设计参数 (11)3 浇注系统 (15)3.1 浇注系统类型选择 (15)3.2 浇注系统结构设计 (15)3.3 内浇口位置及数量的确定 (15)3.4 浇注系统尺寸计算 (16)3.5 浇注系统各单元结构及尺寸 (17)4. 冒口的设计 (19)5冷铁的设计 (20)5.1冷铁放置位置的确定 (20)5.2冷铁尺寸的确定 (21)5.3设计冷铁时注意事项 (21)6 出气孔的设计 (22)参考文献 (22)摘要皮带轮是带传动结构重要的零件之一,相比较传统汽车乘用车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轻型柴油乘用车发动机减震皮带轮既可满足家用轿车发动机上,又可适用大型客车,大型货车,农用车上的发动机上,具有回收循环使用、重量轻、增强发动机的动力、降低油耗等优点。
本文依照铸造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对三角带轮进行了分析,从技术条件和结构着手,参考有关铸造手册和分析相关实例,确定了合理的铸造工艺方案,最终完成了其铸造工艺设计,这为我们今后设计铸造工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1 零件概述1.1 零件基本信息零件名称:三角皮带轮零件材料:QT450-10产品生产纲领:大批量生产砂箱高度:250三角带轮零件图:图1 三角带轮零件图1.2 零件结构特征及作用本三角皮带轮采用腹板式结构,结构简单,且是左右上下对称的回转体,易于分型和铸造,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重复率高。
1.3 零件结构审查审查、分析铸件结构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铸件应有合适的壁厚,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
(2)铸件结构不应造成严重的收缩阻碍,注意壁厚过渡和圆角。
(3)铸件内壁应薄于外壁。
(4)壁厚力求均匀,减少肥厚部分,防止形成热节。
(5)利于补缩和实现顺序凝固。
(6)防止铸件翘曲变形。
(7)避免浇注位置上有水平的大平面结构。
三角皮带轮零件轮廓尺寸为290mm*290mm*90mm,由《铸造工艺学》表2-1,知:砂型铸造时球墨铸铁铸件最小允许壁厚为4~8mm。
而三角皮带轮的最小壁厚为11mm,符合要求。
1.4 零件技术要求铸造圆角R5,铸造斜度1:20,所有倒角2×45°,铸件除满足几何尺寸精度和材质要求外,没有其它的特殊要求。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2.1 造型、造芯材料及方法零件轮廓尺寸为290mm*290mm*90mm,尺寸较小,属于中小型零件且需要大批量生产。
采用湿型粘土砂造型灵活性大,生产率高,生产周期短,便于组织流水生产,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材料成本低,节省烘干设备、燃料、电力等,还可延长砂箱使用寿命。
因此,采用湿型粘土砂机器造型,模样采用金属模是合理的。
在造芯材料及方法选择中,如用粘土砂制作砂芯原料成本较低,但是烘干后容易产生裂纹,容易变形。
在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由于需要提高造芯效率,且常要求砂芯具有高的尺寸精度,此工艺所需的砂芯采用热芯盒法生产砂芯,以增加其强度及保证铸件质量。
选择使用射芯工艺生产砂芯,采用热芯盒制芯工艺热芯盒法制芯,是用液态固性树脂粘结剂和催化剂制成的一种芯砂,填入加热到一定的芯盒内,贴近芯盒表面的砂芯受热,其粘结剂在很短的时间内硬化。
而且只要砂芯表层有数毫米的硬壳即可自芯取出,中心部分的砂芯利用余热可自行硬化。
2.2 浇注位置的确定铸件的浇注位置是浇注状态下铸件在铸型内所处的位置。
确定浇注位置是铸造工艺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关系到铸件的内在质量、铸件的尺寸精度及造型工艺过程的难易程度。
确定浇注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铸件重要部分或主要加工面、耐磨面、受力部位等应位于下部或呈直立状态;(2)铸件局部薄壁部位或铸件大平面应朝下;(3)有利于铸件顺序凝固和补缩;(4)尽可能避免用吊砂、吊芯或悬壁式砂芯;(5)通常使合型位置、浇注位置和铸件冷却位置一致。
基于以上原则,铸件浇注位置如图2所示:图2 三角带轮的浇注位置2.3 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
分型面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成本和生产率。
一般来说,选择分型面时应注意一下原则:1.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半型内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3.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4.便于下芯、合箱和检测5.不使砂箱过高6.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7.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2.4 砂芯设计砂芯用来形成铸件内腔或外形上有碍起模的局部凸凹部位。
设计砂芯总的原则是:铸件内腔尺寸准确、通气顺畅、芯盒结构简单。
2.4.1 芯头的设计砂芯主要靠芯头固定在砂型上。
对于垂直芯头为了保证其轴线垂直、牢固地固定在砂型上,必须有足够的芯头尺寸。
垂直芯头的设计数据包括上、下芯头高度和芯头斜度、芯头间隙、上部压紧环与下部集砂槽等。
详细数据可查标准JB/T5106-1991。
1.芯头高度对于φ60mm的孔,L=90mm,D=60mm,查《铸造工艺学》表6-17知,芯头高度h=25~30mm,取h=30mm。
因为带轮的垂直砂芯是上、下对称的,且产品是大量生产的,故上、下芯头可采用相同的高度。
对于φ42mm×6均匀分布的孔,L=18mm,D=42mm,查表6-17知,芯头高度h=15~20mm,取h=20mm。
2.芯头斜度为避免合型时上芯头和铸型相碰,上芯头和上芯座的应大一些。
查《铸造工艺学》表6-18知,上芯头α=10º,下芯头α=5º。
3.芯头与芯座间的间隙机器造型时,制芯时间隙一般较小,常用间隙为0.5mm~1mm。
4.压紧环湿型铸造时,为阻止金属液沿间隙钻入芯头堵塞通气孔,应在上芯座上安置一圈凸起的砂环,称为压紧环。
合型后它能将砂芯压紧,能有效阻止金属液钻入芯头中心通气道中。
5.集砂槽集砂槽用来存放遗漏的散落残砂或小砂块,可避免芯头与芯座因残砂垫起而位置不正。
集砂槽一般深2~5mm,宽3~6mm,主要用于机器造型。
2.4.2 芯头承压面积的核算芯头的承压面积应足够大,以保证在金属液最大浮力作用下不超过铸型许用压应力。
芯头的承压面积S应满足S≧k F芯/[σ压]式中,F芯——所要计算的最大浮芯力,应为砂芯所排开金属液的重力(N);K——安全系数,k=1.3~1.5;[σ压]——铸型许用应力(MPa),对于湿型,[σ压]可取(40~60MPa)。
2.4.3 芯骨设计为了保证砂芯在制芯、搬运、配芯和浇注过程中不开裂、不变形、不被金属液冲击折断,生产中通常在砂芯中埋置芯骨,以提高其刚度和强度。
用水玻璃砂和树脂砂制作中、小砂芯时,通常采用圆钢作为芯骨。
2.4.4 砂芯的排气砂芯在浇注过程中,其粘结剂及砂芯中的有机物要燃烧(氧化反应)放出气体,砂芯中的残余水分受热蒸发放出气体,如果这些气体排不出型外,则要引起铸件产生气孔。
为此,应采用透气性好的芯砂。
砂芯中应开设排气道,芯头尺寸要足够大,以利于气体的排出。
可用如下方法开设砂芯排气道:用通气孔、通气模板,用蜡线、尼龙管,用手工开挖法。
2.4.5 砂芯负数大型粘土砂芯在春砂过程中砂芯向四周涨开,刷涂料以及在烘干过程中发生的变形,使砂芯四周尺寸增大。
为了保证铸件尺寸准确,将芯盒的长、宽尺寸减去一定量,这个被减去的量叫做砂芯负数。
因为砂芯负数只用于大型粘土砂芯,本设计中的砂芯为中小型砂芯,故不设计砂芯负数。
2.5 铸造工艺设计参数铸造工艺参数指铸型工艺设计中需要确定的合理工艺数据,一般包括铸件尺寸公差,机械加工余量,最小铸出孔、槽,起模斜度,铸造收缩率及各种工艺补正量。
2.5.1 铸件尺寸公差铸件尺寸公差是指铸件各部分尺寸所允许的极限偏差,铸件生产过程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铸件尺寸公差,同时铸件尺寸公差在一定范围内会对铸件生产成本产生极大影响。
查《铸造工艺学》表6-1知,大批量生产的球墨铸铁毛坯铸件的公差等级为CT8~CT12,取带轮的公差等级为CT10。
2.5.2 机械加工余量机械加工余量指铸件预加工表面上留出为进行最终机械加工所需的金属层厚度。
加工余量过大,浪费金属和机械加工工时,增加零件成本;过小,则不能完全除去铸件表面的缺陷,甚至露出铸件表皮,达不到产品设计要求。
查表2-4知,带轮机械加工余量为6.0mm。
2.5.3 最小铸出孔查表2-5知,球墨铸铁铸件大量生产时最小铸出孔直径为12~15mm,因为带轮的最小孔直径为42mm,故需要将其铸造出来。
2.5.4 起模斜度为使模样容易从铸型中取出或砂芯自芯盒中脱出,不致损坏砂型和砂芯,应该在平行于起模方向上使模样和芯盒壁具有一定的斜度。
这个斜度,称为起模斜度。
起模斜度应在铸件上没有结构斜度的、垂直于分型面的表面上应用。
初步设计的起模斜度如下:外形模的A面(如图5所示),高度为85mm,查《铸造工艺学》表6-11知,粘土砂造型时模样的起模斜度为α=0°30′,a=1.0mm。
外形模的B面(如图5所示),高度为2.5mm,查表6-11知,粘土砂造型时模样的起模斜度为α=2°20′,a=0.4mm。
内腔的C面(如图5所示),高度为90mm,查表6-11知,粘土砂造型时模样的起模斜度为α=0°30′,a=1.0mm。
但是同一铸件要尽量选用同一起模斜度,以免加工金属模时频繁更换刀具。
且起模斜度应小于或等于产品图上所规定的起模斜度值,以防止零件在装配或中工作与其他零件相妨碍。
因为带轮零件图上规定铸造斜度为1:20,内腔锥度为1:10,所以选用同一起模斜度为α=2°20',a=0.4mm。
由于A、C面都是和其他零件配合的重要加工面,故起模斜度的形式选用增加壁厚法。
而B面为非加工面,故起模斜度的形式选用加减壁厚法。
图5 模样起模斜度示意图2.5.5 铸造圆角铸件上相邻两壁间的交接角,应做出铸造圆角,带轮零件图要求铸造圆角为R5。
2.5.6 工艺补正量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由于选用的缩尺与铸件的实际收缩率不符,或由于铸件产生了变形等原因,使得加工后的铸件某些部分的壁厚小于图样要求尺寸,严重时会因强度太弱而报废。
因此工艺需要在铸件相应的非加工壁厚上增加层厚度称为工艺补正量。
但带轮在大批量生产前的小批量试制和试产过程中将进行调整尺寸变化,所以设计中不考虑工艺补正量。
2.5.7 铸造收缩率铸造收缩率K的定义是K=(L M-L j)/L j×100%式中L M——模样(或芯盒)工作面的尺寸;L j——铸件尺寸。
通常,灰铸铁K=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