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策略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冷链物流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得比较成熟,而当前我国冷链行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规模较小、服务能力低、服务功能单一,核心竞争力低、各自为政,布局不合理、无序竞争、信息基础设施滞后,人才缺乏、运营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尤其在冷链物流配送方面,中小企业占的比重较大,面临着运力不足,运输损耗巨大,冷链设备落后,第三方参予度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物流配送,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而建立共同配送体系,采用共同配送方式,能够为企业带来低成本的配送运输、高质量的服务、高效的物流运作、较高的客户满意度。

“共同配送”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其核心思想是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企业联盟。

研究共同配送的模式,对于我国冷链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解决中小企业配送的问题,很多发达国家都早已开始采用共同配送的方法解决中小企业配送的问题,并取得了成功。

而在我国,相比较于其他,中小企业的配送更需要进行共同配送的改造。

共同配送有6大好处:①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水平;②有利于满足顾客要求;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④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⑤有利于提高运输科技含量;⑥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旧。

而在冷链物流领域,这六大好处显得尤为明显:同地区的几家冷链配送公司联合,各自负责一定区域的所有签约销售网店的冷链配送服务,避免了冷链物流特有的“网大点散”的状况,有利于降低成本;专注在一个较小的片区服务,而自己公司的其他任务由其他离顾客更近的公司代劳,有利于满足顾客对冷链产品的特殊时效需要;冷链物流设备昂贵,让中小物流企业负责较小的区域,增加其在该区域的业务量,不仅可以更充分利用冷藏车等设备,也提高了运输效率;最后,因为只控制较小区域,车辆需求将会缩小,不仅减轻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而且企业更有能力购买高科技含量的冷藏车等设备。

本课题首先分析我国冷链配送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共同配送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

接着分析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四种模式:物流配送的共同化、物流资源利用的共同化、物流设施设备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

在分析各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共同配送各模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利益共享机制设计、风险管
理等。

最后提出企业选择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模式时的相关策略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国内冷链物流行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普遍作用于生产生活当中。

但是,无论是从宏观的社会经济现状来看,还是从微观的企业环境来看,都存在许多问题。

缺乏宏观的调控体系是一个问题,冷链物流企业多数是从运输、快递行业转变而来,其发展也存在问题,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2、分析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必要性。

2.1分析国内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从现状看,国内冷链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从宏观来看,经济衰退,交通布局与拥堵,政府政策体系以及法律体系都有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B)从微观来看,企业的管理也有不足。

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存在规模、服务,竞争力,信息基础设施,人才技术,成本管理等问题。

尤其是物流配送,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2.2、分析共同配送的好处。

通过分析共同配送的优势,来确定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可以补足以上问题,尤其是微观的企业管理问题。

3.分析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各种模式:
3.1共同配送问题分析。

通过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现状分析,可以知道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问题。

3.2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对比。

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有四种模式,包括共同协作模式,建立共同配送机构模式、共同集配模式及产批结合一体化配送模式。

通过对四种模式的分析,明确各种模式在成本、效率、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优缺点。

4、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相关策略的提出。

4.1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实例,以及国内外企业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的策略措施。

4.2根据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对共同配送四种模式的问题的分析,探索每种模式的应用范围。

4.3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和对每种模式的分析,得出各应用范围下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策略。

[13]迟永梅王侃. 延迟策略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 中州大学学报,2008(4):25
[14] 刘松,米文勇,何冯斌. 共同配送博弈费用分摊模型[J]. 物流商坛,2006(29):136
[15 张润红,罗荣桂。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J]. 物流商坛,2008(30):1
[16]王旭,贺美亮,林云基于时间风险的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45):3
[17] Mihalis Giannakisa, and Michalis Louisb,A multi-agent based framework for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Operations Management Group,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 UK [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10 (10): 1016.
[18] Marija Bogataj,Ludvik Bogataj and Robert Vodopivec.Stability of perishable goods in cold logistic chains: Faculty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Ljubljana, Kardeljeva ploščad 17, 1000 Ljubljana, Sloven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4.(06):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