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理综模拟预测卷及答案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运输氨基酸的“工具”可能是蛋白质或RNA,均具有专一性B.不仅仅是大分子物质,某些小分子物质也能通过胞吐运出细胞C.观察藓类的小叶,能观察到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液泡周围D.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的起源关系可解释病毒的寄生性2.数学模型是研究生命发展规律,发现和分析生命现象的工具。
下列现象可用下图表示的是A.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其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产生ATP的速率随O浓度的变化2C.沙丘、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D.在温度和pH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3.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遗传现象研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亲代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是通过基因表达实现的B.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中彩球总数不一定相同C.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明显缩短复制所需要的时间D.HIV的遗传物质会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浆细胞增殖、分化B.人体感染HIV后不能发生免疫应答,不能产生抗体C.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都是蛋白质或脂质D.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是神经冲动传导的基础5.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下列有关调查的过程或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可以采用调查法和系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人类伴性遗传问题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太醒目C.捕食者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能避免出现占绝对优势的物种D.林德曼运用定量分析揭示了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6.某种昆虫(2n=56)的性别决定类型未知,为XY型或ZW型中的一种。
体色正常对体色透明为显性,由一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T、t控制;身体有斑点对无斑点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基因G、g控制;各种性状雌雄虫均有。
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性别决定为XY型,则体色正常有斑点雌虫的基因型有4种B.若性别决定为ZW型,则体色正常有斑点雌虫的基因型有2种C.经过减数分裂,雌虫和雄虫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均不相同D.可选择体色不同的雌虫和雄虫,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性别决定类型7.化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旧聚酯高效再生级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中聚酯是天然高分子有机物B.“长飞光纤光缆技术创新工程”中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 .“半纤维素酶高效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中半纤维素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 .“人造皮肤应用于生物打印3D 技术”中所需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属于不饱和酯8.用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9.均苯二酸二酯(分子结构如图中乙)可作放射线防护剂等,乙可由甲在重铬酸钾氧化条件下生成。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B .1mol 乙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NaOHC .乙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D .甲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10.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制了2TiO H Fe --双温区催化剂(2TiO H -区域和Fe 区域的温度差可超过100℃),成功解决了热催化合成氨面临的两难问题:采用高温增大反应速率的同时会因平衡限制导致3NH 产率降低。
2TiO H Fe --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为氮氮三键的断裂过程B .①②③在低温区发生,④⑤在高温区发生C .④为N 原子由Fe 区域向2TiO H -区域的传递过程D .使用2TiO H Fe --双温区催化剂使合成氨反应转变为吸热反应11.W 、X 、Y 、Z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 、Y 、Z 位于同一周期,W 、Y 位于同一主族,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与Z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最简单离子的半径:X Z<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 Y>C .X 的氧化物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D .16gZ 的单质与足量的W 的最高价含氧酸浓溶液共热反应时,2mole -12.以柏林绿()6Fe Fe CN ⎡⎤⎣⎦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充电时,Mo (钼)箔接电源的正极B .充电时,Na +通过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C .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266Fe Fe CN 2Na 2e Na Fe Fe CN +-⎡⎤⎡⎤++⎣⎦⎣⎦D .外电路中通过0.2mol 电子时,负极质量变化为2.4g13.人体血液中存在233H CO HCO -、2424HPO H PO --等缓冲对。
常温下,水溶液中各缓冲对的微粒浓度之比的对数值lg x [x 表示()()233H CO HCO -c c 或()()2424HPO H PO --c c ]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碳酸a1p 6.4=K 、磷酸()a 2a a p 7.2p lg K K K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曲线Ⅰ表示()()2424HPO lg H PO --c c 与pH 的变化关系B .a b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C .c 点时,溶液中()()2424HPO H PO -->c cD .当pH 增大时,()()323HCO H CO -c c 减小二、选择题:其中第14题~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9题~第21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4.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3=n 能级跃迁到2n =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用波长为633nm 的光照射,能使氢原子从2n =能级跃迁到3n =能级B .用波长为328nm 的光照射足够长时间,可使氢原子从1n =能级跃迁到2n =能级C .氢原子从2n =能级跃迁到1n =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nmD .一群处于3n =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15.如图所示为真空中某一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其中a 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012a E E =,b 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02b E E =,且a E 、b E 间的夹角大于90︒,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 在电场中沿直线由a 点运动到b点,则A .a 、b 两点到点电荷Q 的距离之比:4:1a b r r =B .a 、b 两点到点电荷Q 的距离之比:1:2a b r r =C .a 、b 两点处的电势大小关系为a bϕϕ>D .试探电荷q 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1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刚性圆环套在粗糙的竖直固定细杆上,圆环直径略大于细杆的直径,圆环的两侧与两个相同的轻质弹簧的一端相连,轻质弹簧的另一端连在和圆环同一高度的墙壁上的P 、Q 两点处,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k ,圆环位于与P 、Q 等高的O 点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且原长为L ,细杆上面的A 、B 两点到O 点的距离都为L 。
将圆环拉至A 点并由静止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劲度系数(22mg k L+=,圆环运动过程中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
对于圆环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圆环通过O 点时的加速度最大B .圆环通过O 点时的速度最大C .圆环在B 2gLD .圆环在B 点时的加速度为017.一个半径为R 且均匀的导电金属圆环放置在粗糙的水平绝缘桌面上,现加上一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俯视图)。
将金属圆环接入电路中,干路电流为I ,接入点a 、b 是圆环一条直径上的两个端点,金属圆环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A .当干路电流为I 时,整个金属圆环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BIRB .当干路电流为I 时,整个金属圆环受到的安培力为0C .增大干路电流,金属圆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D .增大干路电流,金属圆环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18.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
如图所示,北斗导航系统中的两颗工作卫星均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轨道半径均为r 。
某时刻工作卫星1、2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个位置,若两卫星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相互作用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均为22r g RB .卫星1R gr rC .卫星2由B 位置运动到A 位置所需的时间是3rr R g πD .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够追上卫星219.平直马路上有同方向前后行驶的电车a 和b ,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
当10s t =时,两车刚好相遇,由图可知A .0t =时,两电车相距25mB .0t =时,电车a 在前,电车b 在后C .20s t =时,两车相距50mD .10s t =后,两车不会再相遇20.如图所示,木板P 下端通过光滑铰链固定于水平地面上的O 点,物体A 、B 叠放在木板上且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B 的上表面水平,现使木板P 绕O 点缓慢逆时针旋转到虚线位置,A 、B 、P 之间均保持相对静止,则A .B 对A 的支持力不变B .A 对B 的作用力不变C .P 对B 的摩擦力减小D .P 对B 的作用力减小2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方,有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相反的水平匀强磁场,PQ 为两个磁场的边界,磁场范围足够大。
一个边长为l 、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以初速度大小为2v 垂直磁场方向从如图所示的实线位置Ⅰ开始向右运动,当线框运动到分别有一半的面积在两个磁场中的位置Ⅱ时,线框的速度为v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线框经过位置Ⅱ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22B l v mRB .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232mv C .线框运动到位置Ⅱ时,线框中的电功率为2224B l v RD .此过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荷量为2Bl R第Ⅱ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2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步骤如下:①安装好实验器材;②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a 、b 、c 、d 等点;③测出1x 、2x 、3x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