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成才成语故事【篇一:立志成才成语故事】悬梁刺骨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烛达旦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好学不倦韦编三绝闻鸡起舞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博览群书豁然开朗学而不厌博学强记不耻下问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篇二:立志成才成语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3)、勤能补拙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励志成语故事大全(二)4)、程门立雪5)、手不释卷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
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由于读书很多,学习了很多知识,最后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6)、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
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
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
”刘琨跟着穿衣起床。
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励志成语故事大全(三)7)、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孙敬悬梁苦读)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苏秦刺股苦学)8)、以荻画地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欧阳修以荻画地)9)、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10)、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篇三:立志成才成语故事】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很多名人的名字.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成语故事书.上次我们刚写完了自己姓氏名人的研究报告.这次我们就要继续探索“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多些了解我我们身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吧!二、调查方法.1、网上浏览.2、查阅有关报刊.3、阅读有关书籍三、资料整理.调查方法涉及资料获得信息1、(上网)(成语名人)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刮目相看——吕蒙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一鼓作气——曹刿投笔从戎——班超负荆请罪——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借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逖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图穷匕见——荆轲胯下之辱——韩信煮豆燃萁——曹植一字千金——吕不韦2、(上网)(成语故事《不耻下问》《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饭千金》《凿壁偷光》《望梅止渴》3、(上网)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一饭千金》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四、结论.1、《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再给你一个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对于成语,我们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在阅读和习作中经常遇到成语;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对成语中蕴含的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干脆并不了解.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小组决定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初步了解成语中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培养学习成语的兴趣,加深对成语的了解.二,研究方法1,通过网络,辞典和书籍等渠道,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2,列成表格.3,通过调查搜集和整理,从中发现什么,思考今后应当怎样做.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成语出处历史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成语的意义过门不入夏代禹禹是鲧的儿子.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积土阻水,结果失败.新帝舜命禹继续治水.禹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比喻忠于职守,公而忘私.退避三舍春秋晋献公,申生,重耳重耳对晋献公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居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洛阳纸贵晋代左思左思用十年,写成《三都赋》,深获好评,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人们争相抄写,致使洛阳纸张价格上涨.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草木皆兵《晋书苻坚载记》东晋谢石,谢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比喻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按图索骥《艺林伐山》春秋孙阳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如火如荼春秋夫差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旗,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意思是像火一样红,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望梅止渴三国曹操曹操带兵,众人都渴了,操说:前方有梅林,可以解渴.众人听后,迅速前进.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智伯,范氏小偷偷钟,怕众人听见钟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二战国荆轲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用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秦王展开地图,最后露出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表1表2成语出处历史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成语的意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时期李广李广带兵,真诚和善,众人拥戴,所向无敌.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请君入瓮唐朝武则天,周兴,来俊臣来俊臣审问周兴,先向周兴请教如何使人认罪,周兴献计,来俊臣用此计对付周兴.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高山流水春秋末期俞伯牙,钟子期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比喻遇见知音.胸有成竹《文与可可谷偃竹记》北宋文同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擅画竹,诗人晁补之说: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唇亡齿寒春秋末期晋献公晋献公欲攻打虢国,借道虞国,向虞国国君献上礼物,虞国国君不听臣子唇亡齿寒的劝告,答应借道,结果后来虢国灭亡后,被晋献公灭.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闻鸡起舞晋代祖逖,刘琨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准备随时报效国家.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指鹿为马隋朝赵高赵高牵来一头鹿,非说是马.借以排除异己.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不寒而栗汉代义纵义纵任定襄太守时,治安非常混乱,义纵一天就处死四百犯人,致使定襄人不寒而栗.比喻非常害怕恐惧.不学无术汉代刘弗陵,刘询承,霍光班固评论霍光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比喻没有学问,没有本领.鸡鸣狗盗战国时期孟尝君,秦昭,狐白裘孟尝君被秦国所拘,靠着手下门客装狗钻洞偷来狐裘献给秦王妃子,说服秦王答应放行,又有门客装鸡叫打开城门,这才逃回了齐国.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枕戈待旦西晋祖逖,刘琨刘琨睡觉,常枕着兵器入睡,等待天亮,立志杀敌报国.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表3成语出处历史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成语的意义势如破竹三国末年司马炎,杜预司马炎灭蜀后,夺取魏国政权,欲攻打东吴,部分人不主张打,杜预上书说:现在趁士气高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攻下吴国不会费多大力气.大军在杜预率领下,不久就攻下了吴国.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破釜沉舟秦末项羽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渡漳河后,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比喻战斗到底的决心.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秦末项羽刘邦把项羽围困垓下.项羽夜里听见四面汉军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心情沮丧.虞姬自刎,项羽英雄末路,带残兵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诸葛亮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刘备三次诚心拜访,终于打动诸葛亮,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初出茅庐《三国志》三国诸葛亮.刘备.夏侯沌.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败了夏侯沌.开始出来工作缺乏经验的自谦.暗箭伤人《三侠五义》春秋时期颍考叔.公孙子都公孙子都把颍考叔一箭射死,手段卑劣.用卑劣.阴险的手段在暗地里伤害他人.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充国传》西汉宣帝年间汉宣帝.赵充国赵充国打仗时先侦察在定夺.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一看可靠.班门弄斧春秋鲁班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或高明的人面前卖弄本事.自不量力.东施笑颦《庄子天运》春秋东施.西施.勾践.吴王丑女东施效仿美女西施,因西施常常皱着眉头,东施也无病呻吟,装作心痛,反被人嘲笑.欲学别人之长,反而越增自身之短.表4成语出处历史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成语的意义釜底抽薪《为侯景判移梁朝文》南北朝时代侯景.魏收抽薪止沸,斩草除根凡是此须从根本解决问题.江郎才尽《诗品》南朝时期江淹年龄大了,江淹才思减退.才思减退秋毫无犯汉朝项羽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甘共苦战国策燕策战国燕昭王燕昭王继位后,尊郭隗为老师,许多人纷纷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都委以重任,关心备至.他与百姓同时安乐,共度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治理好燕国.同时享受安乐,共同分担愁苦.亲痛仇快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汉朱浮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雠者所快.亲人痛心,仇人快意.前倨后恭史记苏秦列传战国苏秦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歧路亡羊战国杨子(即杨朱)杨子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没有找到.邻人告诉杨子岔路之中又有岔路,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孺子可教汉张良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三人成虎战国策魏第二战国庞葱魏惠王庞葱以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劝喻魏惠王的故事.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投笔从戒后汉书班超传汉朝班超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四.结论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历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有的成语赞扬了古人的高风亮节,如过门不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顾茅庐;有的则讽刺了人的愚蠢和卑劣,如东施效颦,班门弄斧,指鹿为马,暗箭伤人;有的赞扬了立志成才,如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投笔从戎;有的反映了人的胆小和怯懦,如草木皆兵;有的隐含着生活的道理,如歧路亡羊,唇亡齿寒,三人成虎;还有的成语对世人提出劝戒,如唇亡齿寒,百闻不如一见等等.还有的成语反映了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指鹿为马,图穷匕见;有的则记录了历史上的战争,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还有古人生活中的逸闻趣事,如洛阳纸贵,望梅止渴,等等.成语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博物馆.我们在平时读书时应该多积累成语,养成查辞典的习惯.通过查阅辞典,也可以上网搜索,不但弄懂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成语的出处,了解成语中所包含着的历史名人故事和历史事件.这样不但积累了成语,也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还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很多的教益,一举多得.成语积累多了,还会丰富我们的语言,使我们的习作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