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奔马图
作品介绍
•
此画取材于《列子》所载的
九方皋相马的故事,画中人物和马
匹都采用的是饱满宏大、庄严稳定
的构图,笔墨上也表现出了徐悲鸿
高超的技巧,其中在九方皋身上的
用笔特点突出,而在骏马身上则用
墨更为彰显,一张一弛,极具特色,
特别是在九方皋的眼睛以及骏马的
眼睛的表达上,更是传神。
•
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不带缰绳、
作品介绍
• 《负伤之狮》 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我大半 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 怨愤难忍。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跷望, 含着无限的深意。他在画上题写:“国 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 写此以聊抒怀。”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 的思想。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结合的杰作。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 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 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 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 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 着坚强与力量。
追求自由的野马、奔马,而唯有这
匹黑缎似的骏马心甘情愿被红缰所
制。对此,徐悲鸿解释说:“马也
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
庸者所制。”
作品介绍
• 徐悲鸿先生刚刚去法国留学的时候,开始有一位外 国同学瞧不起中国,徐悲鸿先生很义正言辞的对那 个学生说:“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国家,那么好,从 现在开始,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 们来等到毕业的时候再看。”此后,徐悲鸿先生发 愤图强努力练习,钻研绘画,后来一画惊人,震惊 了巴黎艺术界,从此徐悲鸿先生踏上了一位爱国主 义画家的伟大道路。
•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 国、》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 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 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 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 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 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 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 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 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 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 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 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 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 的忧急之情。
徐悲鴻
簡介
•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 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作品介绍
• 徐悲鸿其他作品 《玉簪花》、《狮吼》、 《萧声》、《桂林风景》、《喜马拉雅山 之晨》、《喜马拉雅山之林》、《月色》 等。
• 他的作品如此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