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
管井位置
管井靠一侧设计 检修空间大小合理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实例
旁置式
空间形态分析
楼梯,电梯间,入户空间合为一体 电梯间设于中部,节约了北部的面宽 电梯噪音对电梯所在一侧的户型影响 较大 公共空间集中,面积小,容易造成使 用干扰
综合评价
适用于经济型住宅 公用面积,面宽小 功能使用有一定交叉,易形成干扰 采光通风较好
《高层民用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 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适用于高档住宅 公用面积大,面宽较节约 功能布局清晰,公共空间互不干扰 采光通风较好,舒适度较高
比较研究
一.板式
面积
交通空间面积21.12平方米
采光和通风性
楼梯,电梯,入户空间均能直 接采光,比较明亮
平均采光,通风性较好
入户门位置
入户门位置相对固定 入户后易形成玄关空间 户门过近,容易产生干扰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实例
对置式1
空间形态分析
楼梯休息平台、电梯等候和管井检修共 用一个空间,交通空间集中,争取了进深, 节约了面宽
公共空间集中,面积小,易造成使用干 扰
电梯噪音对相邻南侧房间有一定的干扰 对户型北侧明餐明卫的设置有利
综合评价
适用于舒适型住宅,最为常用的布局形式 公用面积,面宽小 功能布局紧凑,对行为有一定的干扰 采光通风好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为方便研究,使不同形态的交通空间具有可比性,楼梯,电梯井, 层高统一取低限值加一比较。 楼梯尺寸:开间2600mm,进深根据不同组合方式确定 (开敞楼梯间一部) 层高:2800mm (共16步) 电 梯井轴线尺寸 :2100(宽)X2300(深 ),以 日立 电梯 ,载 重800kg, 速 度 为1.5m/s,井道尺寸1850(宽)X2100(深)为例 (乘客电梯一部)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交通核组成元素
(一)基本尺寸 3.公共管道井
高层楼梯间的管道井包括水、暖、强 弱电井等。一般水、暖二井可以合并, 强、弱电井中间要有分隔,亦可合设。 设备管井的常用尺寸见下表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交通核空间构成
空间组成
板式中高层的交通空间除了楼梯梯段和电梯外,其他部分可以分为5个分布空间:楼梯中部休息平台空间、楼梯平 台空间、候电梯空间、入户门口空间和设备检修空间(见图2)。这5个空间中有几个空间可以重叠布置,中高层交通 空间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这5个空间的合理、经济的设置。
检修空间较大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实例
对置式2
空间形态分析
楼梯,电梯间,入户空间相对独立,功能 分区明确,使用互不干扰
楼梯间可关闭,对消防相对有利 楼,电梯的上下布置充分利用进深,节约了
面宽 候梯厅直接采光,虽然增加了一定面宽,但
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
综合评价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对置式2
面积
交通空间面积34.54平方米
采光和通风性
楼梯空间能直接采光 靠电梯一侧入户门处较暗 通风性较好
入户门位置
入户门设置有一定的灵活,可 与管井互换位置
靠电梯侧入户门过深
管井位置
管井设置灵活,可利用楼 梯平台,候梯空间对面位 置,也可利用入户空间处 的一面墙设置
比较研究
二.板式高层住宅 (12-18F)
设计中多以一梯三户和一梯四户为主.设置一梯两户时,可以保证舒 适性,但由于分摊的公共面积较大,经济性较差(适合高档住宅)
楼梯尺寸:开间2600mm,进深4800mm (封闭楼梯间一部)
层高:2800mm (共16步)
电梯井轴线尺寸:高层住宅中考虑家具搬运的需要,宜采用载重量 1000KG及以上的电梯,该类电梯井道尺寸多在2300mm×2400mm左 右,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井道尺寸多在2300mm×2800mm左右。 (两部 电梯其中一部消防梯)
高层住宅交通核模块化设计
2014.06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分类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6.2 安全疏散出口 6.2.1 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 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2 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 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4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 6.2.5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旁 置 式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空间组合 中高层交通空间设计有多种形式,从对置式这一基本形式出发,总结其可以产生的几种变化,分析其优缺点,以方
便设计人员比较与选用。这里列举常用的楼梯与电梯对面的形式(见表3)。
比较比较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对置式1
面积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分类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分类
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7-9层中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高层住宅)
板式高层住宅
(12-18F)
18层以上板式、塔式住宅
开敞楼梯间(一部)
封闭楼梯间(一部)
防烟楼梯间(两部)
层数: 一部电梯
至少两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
研究对象
2.电梯间
高层住宅中要求使用载重量1t以上的电梯,该类电梯井道尺寸多在 2300mm×2400mm左右,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井道尺寸多在 2300mm×2800mm左右。《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候梯厅深度不小于多 台电梯中最大轿厢的深度,且不小于1.50m”。实际设计中因考虑到候梯 厅通常兼作公共走道,在这里会发生交通流线的交叉再加之搬运家具货物 的要求,所以通常将候梯厅深度设计为1.80~2.00m左右。参见图1。
一梯两户布置形式
实例
并列式2
面积
交通空间面积42.94平方米
比较研究
一梯两户布置形式 实例
对置式
面积
交通空间面积36.86平方米
研究对象
三.塔式高层住宅
(18F以上)
设计中多以两梯四户和两梯六户为主.
楼梯尺寸:开间2700mm,进深7000mm(防烟楼梯间两部)
层高:2900mm (共17步)
高层住宅交通核组成元素
(一)基本尺寸 高层住宅的交通核由楼梯间、电梯间、设备管井、走道、入户门、入口 门厅、采光窗、垃圾间等组成。根据功能及住宅法规的要求,对一些基 本构件的尺寸存在一些共性和最小限定。
1.楼梯间(见《住规》GB 50096-2011)
6.3.1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 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 6.3.2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 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 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3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6.3.4 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见图2)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板式中高层交通空间的形式,按楼梯所在的位置分为北梯式和南梯式两种。北梯式可节约南面的面宽,是最为常见的 形式。在此以北梯式为例,按楼梯和电梯之间的相对位置分为对置式、旁置式2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基本形式又可以衍变 出多种形式。
对 置 式 1
对 置 式 2
(分置式)
(垂直式)
研究对象
单元四户塔式高层
(18F以上)
按前室设置的不同有三种组合方式
(三室合一,现行规范不 允许,但有些地区认同)
(前室分设)
(借用户内阳台设置前室)
比较研究
单元四户塔式高层
对置式
实例
交通核建筑面积58.84平方米 候梯厅通过北侧走道可获得间接采光通风
为满足消防规范,南面两套户型入户前加 设防火门,导致入户空间稍显局促
比较研究
单元四户塔式高层
(分置式 借用户内阳台设置前室)
实例
交通核建筑面积55.09平方米 借用户内阳台设置前室,需征询消防及强审意见。 适用于高档住宅。专属电梯,提升居住品质
快乐设计
谢谢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比较研究
单元四户塔式高层
(分置式 前室分开)
实例
交通核建筑面积65.26平方米 两个前室分开设置,满足现行防火规范 候梯厅采光通风好 候梯厅独立设置,公共走道显瘦长
比较研究
单元四户塔式高层
(分置式 三室合一)
实例
交通核建筑面积65.29平方米 两个前室合并设置,不满足现行防火规范。但部分地区消防部门认同 候梯厅采光通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