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体系
全国总体目标
到2015年,实现: 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 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5%。
全国2012年抽查情况
2012年,环境保护部共对323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进
行规范化考核,合格率70%,比去年提高6%。其中:148家 达标,112家基本达标,63家不达标。
10
11
检 查 主 要 内 容 达 标 标 准 检查方法 4.*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必须设 依据《危险废物贮 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存污染控制标准》 附录A、《环境保 护图形标志-固体 废物贮存(处置) 场》、《医疗废物 二、识别标识 专用包装物、容器 制度(《固废 5.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 标准和警示标识规 现场核查。 法》第五十二 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 定》所示标签设置 条) 废物识别标志。 危险废物(含医疗 废物)识别标志的 为达标;已设置但 不规范的为基本达 标;未设置的为不 达标。
23
检查项目
检
查
主
要
内
容
达
标
标
准
检查方法
29.将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保存 查看其每年 度 十 、 记 录 和 10年以上,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 符合保存时限要求。 的 经 营 情 况记录簿。 报 告 经 营 情 物的经营情况记录簿应当永久保存。 况 制 度 (《固废法》 发生过危险废物严 30.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 第五十七条、 重污染环境的,能 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 查看其事故 第六十四条; 采取措施消除或减 《 许 可 证 办 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 轻危害,并及时通 记 录 , 询 问 当 法 》 第 十 八 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 报周边单位和居民, 地 环 保 部 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所在地 门。 条) 并向环保及相关部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门报告。
危险废物贮存不超过 19.*贮存期限不超过一年;延长贮 查看经营情 一年;超过一年的经 存期限的,报经环保部门批准。 况记录簿。 环保部门批准。
现场查看。
19
检查项目
检
查
主
要
内
容
达
标
标 准
检
查 法
方
监测频次符合要求, 有定期环境监测报告, 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 22.*按照有关要求定期对利用处置 相 关 标 准 要 求 者 为 达 设施污染物排放进行环境监测,并 标。 监测频次不符合要求, 照 相 关 标 对 符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 八、利用处 有当年有环境监测报 准 查 看 环 境 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 置 设 施 告 ( 年 初 检 查 的 , 有 监测报告。 准》、《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 上 年 度 报 告 ) , 并 且 (《固废法》 第 十 三 条 、 程建设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要求。 染 物 排 放 符 合 相 关 污 五十五条; 标准要求者为基本达 《许可办法》 标。 第二十一条) 其余为不达标。 23.填埋危险废物的经营设施服役 期届满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 对 封 场 的 填 埋 场 采 取 对填埋过危险废物的土地采取封闭 封 闭 措 施 , 设 置 了 永 现场查看。 措施,并在划定的封闭区域设置永 久性标记。 20 久性标记。
询问所在地 县级以上环 保部门。核 查相关证明 材料。
11.申报事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 及时申报了重大改变。 及时申报。
双重身份:是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同时也是危 险废物产生单位。
15
检查方法 现场查看联 12.*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 按 照 实 际 接 收 的 危 险 单,并与经 办法》有关规定,如实填写转移联 废 物 , 如 实 填 写 危 险 营情况记录 单中接受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 废物转移联单。 等进行核对。 根据经营情 13.转移联单保存齐全,并与危险 当年截止检查日期前的 况记录簿逐 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同期保存。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齐全。 五、转移联 一进行核对。 单 制 度 根据危险废 利用处置过程产生但不 (《固废法》 14.需转移给外单位利用或处置的 物经营情况 能自行利用处置的危险 第五十九条) 危险废物,全部提供或委托给持危 记录簿逐一 废物,全部提供或委托 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 核对。(如 给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 贮存、利用、处置的活动。 核查焚烧飞 证的单位。 灰的去向) 15.有与14中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 有与持危险废物经营许 签订的委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合 查看合同。 可证的单位签订的合同。 同。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2013年4月
背
景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 物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19号),建立考核 机制,进一步加强“十二五”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 规范化管理工作,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十二五”全 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和《危险 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环办[2011]48号)。
检查项目
检
查
主
要
内
容
达
标 标
准
检查方法
对所 接收 的每 种危 24.*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除外)入 查看分析记 险废 物都 进行 了危 厂时进行特性分析。 录。 险特性分析。 九、运行安 全 要 求 ( 《 许 可 办 25.*定期对处置设施、监测设备、 安全和应急设备、以及运行设备等 法》第五条) 定期 对相 关设 施进 查 看 检 查 和 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 行检查和维护。 维护记录。 措施清理更换,应对环境监测和分 析仪器进行校正和维护。
22
检查项目
检
查
主
要
内
容
检查项目
检
查
主
要
内
容
达
标
标
准
检查方法
查看其危险 废物经营情 十 、 记 录 和 27.*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 报 告 经 营 情 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环境保护 建立了经营情况记 况 记 录 簿 ; 况 制 度 部公告2009年第55号)建立危险废 录簿,能如实记载 依 据 转 移 联 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如实记载收集、 单抽查若干 (《固废法》 危险废物经营情况。 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类别、来源 批危险废物 第五十七条、 去向和有无事故等事项。 的经营情况、 第六十四条; 记录情况。 《许可证办 法》第十八 28. *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及环 每年定期向环保部 查 看 近 几 年 条) 保部门的要求,定期报告危险废物 门报告危险废物经 危 险 废 物 经 经营活动情况。 营情况。 营情况报告。
不仅要制定和备案应急预案,而且要每年组织应急演练。
18
检查项目
检
查
主
要
内
容
达
标
标 准
检查方法
七、贮存设 施 ( 《 固 废 20.*分类收集、贮存危险废物,未 做 到 分 类 贮 存 。 装 载 法 》 第 十 三 混合贮存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 危 险 废 物 的 容 器 和 包 条 、 第 五 十 处置的危险废物,装载危险废物的 装 物 无 破 损 、 泄 漏 和 现场查看。 八条) 容器完好无损。 其他缺陷。 21.未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 做到分类贮存。 中贮存。
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指标
经 营 许 可 证 制 度
识 别 标 识 制 度
管 理 计 划 制 度
申 报 登 记 制 度
转 移 联 单 制 度
应 急 预 案 制 度
贮 存 设 施
利 用 处 置 设 施
运 行 安 全 要 求
记 录 和 报 告 经 营 情 况
检查项目
检
查
主
要
内
容
达
标 标
准
检查方法
检查项目
12
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危 主要成分化学名称 险 废 物 危 险 类 别 危险情况:
安全措施:
废物产生单位: 地址: 电话:
联系人:
批次:
数量:
出厂日期:
M 1:1 字体为黑体字
底色为醒目的橘黄色
13
检 查 主 要 内 容 达 标 标 准 检查方法 6.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减少危 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 查看危险废 制定了危险废物管理计 物管理计划。 7.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危险废 划;内容齐全;报环保 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 部门备案;及时申报了 询问所在地 8.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重大改变。 县级以上环 三、管理计 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保部门。 划 制 度 (《固废法》 制定了危险废物管理计 第五十三条) 划;内容齐全,危险废 物的产生环节、种类、 询 问 所 在 地 9.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 危害特性、产生量、利 县 级 以 上 环 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用处置方式描述清晰; 保部门。 报环保部门备案;及时 申报了重大改变。
检查项目
14
检查项目
检
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
要
内
容
达
标
标 准
检查方法
如实申报;内容齐全; 10.如实地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 能提供证明材料,证明 四 、 申 报 登 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所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 记 制 度 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 合理性,如关于危险废 (《固废法》 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物产生和处理情况的日 第五十三条) 常记录等。
21
达 标 标 准 检查方法 制定 了培 训计 划 , 并开 展相 关培 训 。 单位 负责 人 、 相关 管理 人员 和从 事危 险物收集、运送、 暂存 、利 用和 处置 等工 作的 人员 掌握 九、运行安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 26.*按照培训计划定期对危险废物利 查看培训计 全 要 求 规章 和有 关规 范性 用处置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技术 划和培训记 (《许可办 文件 的规 定; 熟悉 人员的培训。 录。 法》第五条) 本单 位指 定的 危险 废物管理规章制度 、 工作 流程 和应 急预 案等 各项 要求 ;掌 握危 险废 物分 类收 集 、 运 送 、 暂 存的 正确 方法 和操 作程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