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中学教导主任应怎样做

初级中学教导主任应怎样做

初级中学教导主任应怎样做
一位有经验的中学校长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一日不见到校长,但不可一日离开教导主任。

”现代管理科学告诉我们,要使教育事业尽快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作为学校行政干部的教导主任,除了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敬业精神,还必须学习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学习管理科学,具有管理学校的专长。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者的素质。

当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还在有形无形地制约着教育教学活动。

教导主任的职能决定了只有尽快转变观念,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教导主任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大胆地发挥参谋作用
以往教导主任中,多数是校长怎么说就怎么干,他们认为多请示勤汇报没错。

其具体表现在工作无计划、无条理、无规范、无重点、无中心,忙乱被动,观望等待,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年龄偏大一些的,感到没什么长进了,不想再提高,保持现状,圆滑世故;年轻的既有专业知识,有的又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工作上有组织协调能力,可以独挡一面,但唯恐有“想当校长”或“超过校长”之嫌,工作想到了不敢讲,更不敢去干。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学教导主任在工作中仅仅停留在“正确执行校长的指示”阶段。

现在看来,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校长的工作头绪比较多,行政事务比较忙,对学校中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的情况不如教导主任了解得那么具体,教导主任应该大胆地发挥参谋作用。

教导主任的职责决定了在工作中既要对校长负责,又要对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负责。

教导主任要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全面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而献计献策。

目前有些中学在制订计划中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有些重要的工作由谁负责完成,由谁组织指挥,由谁检查验收,职责不明;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功过是非、奖励或批评,也没有明确的标准。

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影响教育质量,明智的校长发挥教导主任的作用,使教导主任在校长的支持下进行自己的管理、监督、检查、反馈、建议等工作。

(根据校长的意图)要在每学期开学前拿出上学期的质量统计、分析、验收情况、期终评比结果、主要经验教训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提出对新时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设想。

这里包括明确的分工、工作步骤、途径、措施、具体要求等。

教导主任从工作实际考虑校长在制订计划时的可操作性,这就发挥了在制订计划时的参谋作用。

二、真正起到助手作用
(一)教导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
“用能力来培养能力”。

这是东北育才中学葛朝鼎校长的经验总结。

教导主任要
起到校长的助手作用,不提高自身素质,不具备管理、组织、指导、领导的能力是难以实现的。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要指导、检查教师的工作,必须具备比教师更高的能力。

教导主任素质的提高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业务素质、智能素质等。

政治思想素质包括:(1)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心;
(2)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实事求是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3)会走群众路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4)能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教师形成优良的教风,教育学生形成优良的学风;(5)改革创新意识。

文化业务素质包括:(1)文化素质:争取成为本校教师中第一流文化水平;至少掌握一至两门学科的教材;带头上好课;具有辅导教师备课、上课的水平;熟知《心理学》、《教育学》、《学校管理学》等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2)业务素质:懂得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能实行教育质量的科学管理等。

智能素质包括(1)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自学能力、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管理能力、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这八个方面的能力是教导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质。

根据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导主任队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导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协助校长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素质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班级进行的。

班主任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

班主任的素质和水平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成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导主任应当协助校长抓好班主任的队伍建设。

教导主任要指导班主任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自立能力。

及时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倾向性问题。

教导主任应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业务学习,通过学习、交流、研讨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管理班级的水平。

(三)大力培养教研组长,使教研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中学每一年级都有若干门学科,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法水平。

这几方面水平的高低又与教研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导主任要协助校长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

三、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教导主任对校长是参谋、助手作用,对教师、对学生则应该起到指导作用。

如何使指导作用更有效,实践证明,善于管理,把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视为一种创造性劳动,使创新精神作用于学校各项工作,在改革中求发展便是有效的管理办法。

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滞后性。

作为教导主任,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具有超
前意识去思考、研究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教导主任对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监督和检查的目的不是汇报,而应该是指导。

及时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根据自己工作实际,认真研究,以求提高。

教导主任除了指导班主任和教研组的工作外,还要指导教导处、图书室、实验室、卫生室等处室的工作,帮助他们探索工作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质量。

为了达到有效的指导目的,在布置工作时要任务具体、责任明确。

以往的传统的“任务指派式”或“命令指示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是被动的模糊的管理,多为经验管理;现代的“目标导向式”或“信任指导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是主动的明确具体的管理,为现代科学管理。

教导主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任务转化为目标实施管理。

具体任务的确定应该是:有明确的职责范围;有具体的事实内容;有限定的时间要求。

特别要注意避免不利于执行的、过于笼统的口号式的提法。

四、发挥人际关系的协调作用
教导主任的工作特点就是涉及人员多、范围广。

有的学校人际关系复杂,矛盾很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教导主任在工作中就要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自己的协调作用。

(一)协调教师与学校党政领导干部的关系。

教导主任对教师的缺点、毛病、工作上的不足,要当面批评并指出其危害和改正的办法。

在学校领导面前要多讲教师的优点、成绩以及工作中的长处,多做解释和输通工作。

同时要注意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要无原则的和气,也要指出领导的某些不合适的言论或行动。

多关心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以自己的行动赢得教师和领导的信任。

(二)协调好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导主任在工作中要使学校这个群体成为积极向上、是非分明的集体。

尽量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师,使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去奉献,少些索取,形成合谐的人际关系。

(三)协调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在协调关系时要多做解释工作,注意当众肯定表扬,背地个别批评帮助。

帮助矛盾双方提高觉悟。

要以自己高尚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教育、影响他人。

总之,在新时期教导主任的作用不可低估。

那种“校长怎么说就怎样做”的观念和常规做法已成为历史。

只有认真思考,不断学习,开创性的工作才会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