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类的水解公开课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公开课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在一个多个平衡共存的体系中,主要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来揭示其实质,同时形成水解平衡的概念,所以本节内容安排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习之后,是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水的离子积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补充,在新旧知识融合和迁移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渗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盐类水解的规律;
2、掌握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2、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
动态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分析书写
四、实验用品
PH试纸、标准比色卡、玻璃棒、表面皿
NaCl KNO3 NH4Cl (NH4)2SO4 CH3COONa Na2CO3 (均为溶液)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分四个模块进行:
1、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
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找出盐类溶液酸碱性的规律;
2、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指导学生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
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并分析盐类水解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3、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指导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提炼,明确盐类水
解的实质与规律,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4、教学效果强化与反馈:给出适量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消除盲区与误区,并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反思教学,为下节课做铺设六、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一、盐类的水解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C(H+) ≠C(OH-)
3、特点:
⑴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吸热
⑵一般情况下,盐类水解程度极其微弱
4、盐类水解的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
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附一(表一):(教师汇总表)
附二(表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