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学 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 课件
中学 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 课件
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 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 ,这就是危机状态。
三是指罕有。危机事件发生频率比较低。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危机是一种心理认知,当事人认
为某一突发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 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
除非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否则危机会容易 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
多接近? 多严重? 多长久? 个人因素? 直接牵涉危机事故——初级受害者 目睹事件发生——次级受害者 与受创者有密切关系——三级受害者 有严重情绪困扰及受创经历
四、心理危机的类型
I型危机:一次性的危机 II型危机:多次、反复、长期持续的危机 如童年长期受虐 在II型心理危机中,现在的危机事件只是一个
心理危机意味着对内心平衡稳定的破坏,引
起紧张、混乱。如果不能得到控制和及时缓解 ,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 能失调甚至永久的创伤。
二、危机的表现特性
危机一般具有以下表现特性:
(1)突发和不可预知性,如矿难、空难、交 通事故、急性疾病乃至校园血案等突发事件、 灾难。它一下子扰乱了个体的正常生活。
意见中提出基本目标
2020年, 2030年全 全民心理 国心理健 健康意识 康素养普 明显提高 遍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
加强社会 心理服务 体系建设
培育自尊自信、 理性平和、积极 向上的社会心态
心理健康发展历史机遇
• 党和政 府高度 重视心 理学
• 人民群 众对心 理学有 迫切的 需求
• 心理健康 服务工作 列入国家 发展战略
“扳机点”。 预后上,一般I型心理创伤好于II型心理创伤。
五、影响心理危机形成的因素
创伤本身的严重程度
自然情境:战争、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事件 生活应激事件
个体的易感性
当事人的年龄特征 个性因素 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
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确定 问题
保证求助 者的安全
给予 支持
提出应 对方式
一、危机的概念
危机(crisis):是指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
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通常是突发的、威胁生命的)
一是指突发事件(不能预期),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
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
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紧张状态、当事人体会到无 能感)。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
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确定 问题
保证求助 者的安全
得到 承诺
第六步 得到承诺 让求助者复述一下计划:“现在我们已经商讨了你计划要做什么, 下一步你将…… 在结束干预前,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 承诺。 核心倾听技术在这一步中很重要
心理健康工作
——发展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 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
心态。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 治办、民政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 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 (以下简称《意见》)
制定 计划
得到 承诺
从求助者的角度,确 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 所认识的问题。
在整个危机干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围绕所确定 的问题来把握倾听和应用有关技术。 核心倾听技术:共情、理解、真诚、接纳、尊重
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确定 问题
保证求助 者的安全
给予 支持
提出应 对方式
制定 计划
得到 承诺
这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目标 求助者安全,就是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 可能性。 危机干预者在检查评估、倾听和制定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 都必须予以首要的、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确定 问题
保证求助 者的安全
给予 支持
提出应 对方式
制定 计划
得到 承诺
第五步 制定计划 1、确定有另外的个人、组织团体和有关机构能够提供及时的支持 2、提供应付机制——求助者现在能够采用的、积极的应付机制, 确定求助者能够理解和把握的行动步骤 注:制定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利、独立 性和自尊
4、鉴别诊断:共病与他病 5、原因分析:遗传、生理、社会、心理 心理健康是在一定范围内,丌断上下波动的过
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灰色区理论
心理健康 不良状态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心理咨询 热线服务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常见精神疾病
神经症 应激相关障碍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癔症 心境障碍 精神分裂症
含弘光大 继往开来
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 The signature of inhibition in theory of mind:
children’s predictions of behavior based on avoidance desire
目录
心理健康的发展机遇 心理健康辨识与处理
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或不虚弱,它是指 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都处于 一种完全安宁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
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 心理健康丌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它包括良 好的心态和社会适应,以及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 能的充分发挥。
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确定 问题
保证求助 者的安全
给予 支持
提出应 对方式
制定 计划
得到 承诺
第四步 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 1、环境支持:这是提供帮助的最佳资源,求助者知道有哪些人 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 2、应付机制:求助者可以用来战胜目前危机的行动、行为或环 境资源 3、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可用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并减轻应激不焦虑水平
心理健康标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社会适应标准:强调个体具有正常认知 与自我认知、适应的情绪反应、健全的意志品 质、协调的人际关系、良好适应社会生活、积 极的人生态度、规范的行为表现等;
2)个体发展标准:强调人格的完善和个性 的塑造,强调个体的终生发展,全面提高人的 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实现 人生价值。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
常用的四种判断标准:
经验标准 自己的主观经验
周围人、 研究者/医生的经验
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标准
症状(生物医学)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心理障碍判定考虑
1、有无:症状是否存在,何种症状。 2、程度:症状出现频度、持续时间长短和严
重程度。
3、关系:症状间关系;原发与继发;特异性 与非特异性;
(2)给个体带来紧张和压力(威胁性),如 与个人有关的婚变、失业,与社会有关的美国 911事件、泰国骚乱等都给个体带来极大影响 ,甚至引起恐慌。
(3)惯常的处事方法是无法解决的,比如: 亲密关系破裂、亲人离世、校园暴力事件、扩 大性自杀事件等等。个体常用的处事方法根本 不能解决问题、应对困境。
三、心理危机可能影响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确定 问题
保证求助 者的安全
给予 支持
提出应 对方式
制定 计划
得到 承诺
强调不求助者沟通不交流,是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 予其关心帮助的人。 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地以积极的方式接纳所有的求助者,丌 在乎报答 丌要去评价求助者的经历或感受是否值得称赞,或是否心甘 情愿,而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一个人 确实很关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