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9世纪5、60年代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第一节英国和法国第二节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一、德意志的统一1、19世纪50年代德意志的经济发展与统一问题1848年德意志革命虽失败了,然而,经过革命,德意志的政治状况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多数邦还保留着革命时期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某些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力。
甚至连普鲁士也不例外:1850年·5,普王颁布了“钦定宪法”,这部宪法尽管有其保守的一面,但它毕竟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一部分国家政权,它标志着普鲁士从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过渡.1848年革命后,德意志发生的更大变化是在经济方面的。
五十年代,普鲁士政府为巩固容克地主在经济上的统治,推行了农业改革。
1850·3,普政府颁布了“调整地主与农民关系法”,内容P265—266。
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以及工业品市场的扩大,都给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P265。
但是,资本主义愈发展,对资产阶级来说,国家分裂状态愈加难以容忍,他们愈加感到国家民族统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因为政治上的分裂不仅妨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德国资产阶级在海外的竞争也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所以,统一成为德意志各阶级、各阶层共同关心的问题。
其中,资产阶级的大部分把统一的希望寄托在普鲁士统治阶级身上。
因为普鲁士不仅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势力,有能力统一德意志,而且普鲁士在政治、经济上所采取的措施博得了资产阶级的好感(早在30年代就倡导成立了关税同盟)。
无产阶级也十分关心统一的问题,因为统一有利于工人运动的发展。
但是,在19世纪5、60年代,德意志的无产阶级无论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觉悟上都无力担负领导德意志统一的重任。
因此,当时德意志阶级力量的对比有利于普鲁士的容克阶级的,这种情况就决定了德意志统一只存在一条道路,那就是容克阶级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德意志的道路。
2、普鲁士王朝自上而下的统一普鲁士容克阶级多年来就梦想借助于武力来统一全德。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从1860年起,普政府推行军事改革,却引起了一场所谓的“宪法纠纷”。
1860年,普政府向议会提出军事改革法案,将常备军增加一倍,追加军费950万台勒。
但资产阶级“进步党”所控制的国会不仅否决了政府的提案,反而要求实行责任内阁制。
国王威廉一世曾两次解散议会,但新议会仍再次否决了政府追加军费的要求。
为了彻底击溃资产阶级的抵制,威廉一世在1862·9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俾斯麦(1815—1898年)出身容克地主家庭,他狂热地维护容克地主的特权和君主制度。
1848年革命时,他曾坚持用武力镇压。
他就任首相后,态度十分强硬,对进步党存步不让,他在议会公开宣称:P267。
这即著名的“铁血政策”。
他不顾议会的反对,擅自动用国家国库款项来推行军事改革计划,积极扩军备战。
到六十年代,德意志统一的条件日益成熟。
(1),1853年关税同盟恢复后,小德意志地区已同普鲁士“一体化”,而经济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普鲁士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奥地利在与意大利战争中被严重削弱;(3,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普鲁士: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削弱,而奥地利在战争中没有支持俄国反而支持英法,使俄奥两国关系恶化;英国害怕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因而积极支持普的统一,以此来牵制法国;法国则保持中立,她希望普奥两国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利。
俾斯麦就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因素,连续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前两次战争的经过:P267—268。
对外战争的胜利和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的成立,为全德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是使资产阶级转而欣然拥护俾斯麦的“铁血政策”,追认以前的军费预算,因为在他们看来,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比其他都要重要。
所以恩格斯说:在普奥战争中“被打跨的不仅有奥地利,而且还有德国的资产阶级”。
战争的失败和帝国境内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迫使哈布斯堡王朝改变了统治形式,1867年奥地利同匈牙利贵族妥协,组成了奥匈二元帝国(匈牙利自治王国)。
北德意志联邦的建立,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基本完成。
后来,又经过1870年的普法战争,打败法国,南德四邦才与北德联邦合并,组成德意志帝国。
1871·1·1,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国家在欧洲诞生了。
统一意义:P268。
第二节美国南北战争一、沿着不同道路发展的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联合政权。
美国政府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和奴隶主对外扩张、发展资本主义和扩大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的需要,在自己刚刚摆脱殖民枷锁后,立即走上了大规模的侵略扩张的道路。
这就使得土地扩张成为19世纪前半期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美国的手段主要是购买、武装颠覆和发动战争。
1803年,从法国拿破仑政府手中以1500万美圆“购买”了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面积210多万平方公里(合每英亩4美分),包括现在美国的阿肯色州在内的12个州,这样美国的国土面积扩大到440多万平方公里。
美国领土扩张与英国海外殖民利益发生了冲突。
1812·6,美英两国再开战(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独立战争)。
战争持续了两年多,英军一度攻陷华盛顿,焚毁白宫、国会大厦等。
在1814·12双方签定条约,英国重新确认美国的独立,美国不再要求并吞加拿大。
这次战争解除了英国对美国的威胁,同时,为美国向佛罗里达、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扩张铺平了道路。
早在1800年,美国种植园主用公开的武装移民的办法,侵入西班牙属地西佛罗里达,并派兵强占。
1818年又出兵东佛罗里达,1819年,美国政府以500万美圆的“代价”,强购了佛罗里达半岛,完成了一桩“左轮枪口下的交易”。
1823·12,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反对欧洲列强再把美洲作为殖民对象,否则,美国将认为是对自己安全的威胁和不友好的行为。
此即“门罗主义”。
它的原则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欧洲列强不得再来染指。
企图把拉美变为自己的“后院”。
1835—1836年,美国南部奴隶主策动美国移民在墨西哥的得克萨斯武装暴动,推翻了当地政权,1845年,美国将它合并为自己的第28州。
1846—1848年,美国又挑起美墨战争,夺得了包括现加州在内的4个州以及其他两个州的一部分。
加上1853年又从墨西哥手里以10万美元强购了现今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两州南部狭长的土地。
这样,从1845—1853年,美国就从墨西哥抢劫了2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当时墨西哥全部土地的56﹪。
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得到了北纬49度以南的俄勒冈地区,加上1867年向俄国购买的阿拉斯加,美国的领土从大西洋扩展到太平洋,面积达到920多平方公里。
美国向西部扩张的过程,是大规模向西部移民的过程,也是他们驱逐、屠杀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并侵占其土地的过程。
P273除了向美洲大陆扩张外,美国统治阶级还把它的侵略势力伸向远东地区。
P273 领土的扩张和对外掠夺,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发展。
P273。
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的“美国式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地主经济本身并不存在,或者已被革命所捣毁,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占着优势,成为农村中独一无二的代表,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农村主。
应该指出的是,广大移民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仅在1820—1860年的40年中,移民总数就超过了500万。
他们的到来,不仅补充了美国劳力的不足,而且带来了欧洲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大量的资金。
但是,美国的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只限于北部和西北部地区,而南部却始终是沿着另一条道路——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发展的。
因为美国的独立战争并没有解决黑奴制问题,反而受到宪法的保护。
1792年,美国政府将美国明显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即以39度30分为南北分界线,北部为自由州,不允许奴隶制的存在,南部为蓄奴州,允许奴隶制的发展。
这样,在美国建国后,一直存在并发展着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
本来,南部奴隶制经济已经由于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等原因,在18世纪末已奄奄一息,不少奴隶主已开始自动释放奴隶。
但在1793年,轧棉机的发明,将清除棉籽的效率提高了149倍,再配以蒸汽机的推动,效率提高达1000倍。
而此时,西欧和美国北部对棉花需求大增,使种植棉花有利可图。
于是,种植园奴隶主便拼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并大量贩入黑奴建立新的蓄奴州。
南部奴隶制因此而绝处逢生,到内战前夕,南部的黑奴已增至400万,共有15个蓄奴州。
二、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矛盾和激化南部种植园奴隶制和北部资本主义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结构,二者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P274。
另一方面,对于西部土地的斗争,也涉及到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之间谁控制联邦政府的问题。
原因。
但是,在19世纪上半期争夺西部土地的斗争中,北方资产阶级最初总是向南方奴隶主妥协让步。
在1819年以前,自由州和蓄奴州数目相等,各为11个州,所以南北双方在参议院中的势力是平衡的。
然而,当1819年密苏里请求以州的资格加入联邦时,该州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就关系到南方在参议院中的地位。
所以,南方奴隶主及其代理人强烈要求把密苏里确定为蓄奴州,他们甚至以退出联邦和战争相威胁。
到1820·3双方达成妥协,通过了《密苏里妥协案》。
内容P275。
但南部奴隶主并没有停止自己扩张的步伐,1850年他们又操纵国会通过了被称为《1850年妥协案》的一系列法案。
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逃亡奴隶法》,对追捕逃亡奴隶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
内容P275。
以前,黑人奴隶逃到北方自由州,即被视为自由人,现在的规定使奴隶主可以到北方追捕逃亡奴隶。
这样,就连已获得自由的40万黑人也受到威胁。
南方奴隶主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果。
在1854年,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申请加入联邦。
这两个地区都在北纬36度30分以北,按照《密苏里妥协案》的规定,他们应该成为自由周。
可是,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却操纵国会通过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规定让两地的居民自己去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州还是蓄奴州)。
该法案推翻了密苏里妥协案,给与奴隶主向整个西部发展的权利。
接着,奴隶主组织武装暴徒,涌入堪萨斯,企图以武力控制选举,以达到建立蓄奴州的目的。
北方的工人和农民也携带武器,进入堪萨斯,同奴隶主的暴徒展开搏斗,此即“堪萨斯内战”,这次流血斗争,实际上是美国内战的序幕。
1857年,奴隶主又发动新的攻势,他们唆使最高法院宣布“斯科特案件”,申明奴隶迁往自由州居住,仍是其主人的财产。
这个决定无异把奴隶制伸张到北部的自由州,因而激起人民更大反对。
两种制度的矛盾也因北部废奴运动的发展而尖锐起来。
废奴主义者都是那些强烈地要求废除奴隶制并为实现这一主张而斗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