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明及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征难摘 要:制度文明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文明内容,它是一切社会文明的关键内核,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具有逻辑交叉关系和深刻的辩证联系。
制度文明建设是我国“三个文明”建设的关键,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文明;“三个文明”;制度文明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04)07-079-03作 者:南华大学马列部;湖南,衡阳,421001关于社会文明的划分,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人们普遍认同“三分法”,即社会文明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本人倾向于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特别强调研究并建设制度文明。
因为“三个文明”并未全面包括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以及人们的制度生活领域;因为制度文明不能归结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不等于政治文明,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因为制度文明是一切社会文明的关键内核,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 制度文明及其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人类社会不断摆脱野蛮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各种财富和成果的总和。
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主要表现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改善和进步。
人们在改造社会政治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政治财富和成果就是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观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改善和进步。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人们在精神文化领域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主要表现为人们思想道德觉悟得到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得到发展、社会的精神产品得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改善、丰富和发展。
人类社会实践有三大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文化创造实践。
由以上可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个文明”,主要涉及到生产实践和科学文化创造实践以及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而没有全面包括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即人们改造自身的社会关系状况和行为方式状况、没有全面论及人们的制度生活。
因为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们的社会关系状况和行为方式状况,主要是被特定的社会制度所确定,主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形式体现出来;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实际上主要都是制度生活。
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还表现在制度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上。
制度文明就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积极成果的总和,表现为人们社会关系状况和行为方式规范体系的进步状态。
或者说,制度文明就是制度变迁和创新的积极成果,也就是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制度的不断合理化及其合理化成果,表现为人们制度建设和制度生活的发展和进步。
制度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制度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文化制度文明。
经济制度文明是制度文明的内在基础,政治制度文明是制度文明的主体,文化制度文明是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一定社会的制度文明的性质主要是由该社会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所决定。
但是,该社会制度文明程度的高低则还受制约于其体制和具体规章制度之是否完善与合理、是否与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相适合。
一定社会的制度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不仅要表现在社会基本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方面,更要具体表现和具体落实在相应的社会体制和具体的规章制度方面。
制度文明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文明。
虽然,制度渗透、融会在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生存方式、行为方式等之中,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实践中去,人们的经济、政治、精神交往关系需要并且大部分都是制度化(规则化)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都有个制度建设问题。
但是,它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存在意义。
这就涉及到对制度(规则)本身的理解。
社会关系是制度(规则)的内容,制度(规则)是社会关系所依托的相对稳定的基本框架。
所以说,制度(规则)是交往中的关系本身。
关系、规则在起源意义上只是主体交往的中介,但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程度的加深、模式的定型,关系与规则逐渐从中介转换为交往的对象,甚至成为交往的“主体”。
起源时,规则是交往的结果;现实中,规则成为交往的前提。
当一个主体进入、参与已有的交往时,首先要遵守交往规则。
实践中,规则交往已成为人类交往实践的相对独立的重要内容,制度创新已成求 索/2004/779 为人类社会实践的相对独立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国际层面上,各种国际组织往往作为国际交往规则的象征而存在。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联合国是国际政治规则的载体,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经济规则的载体,世界银行是国际金融规则的载体,世界卫生组织是国际医疗卫生保健规则的载体。
各种国际会议的重要内容往往是讨论并创新国际交往中的各种规则。
②在国内层面上,制度文明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相对独立的重要内容。
我国改革的主旋律是制度创新,是为着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制度进行创新。
③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传统体制和具体规章制度的革新以及新体制和具体规章制度的选择和创新、实施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的成果也需要用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和巩固起来。
二 制度文明与“三个文明”的关系关于制度文明与“三个文明”特别是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制度文明包括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有学者说“制度文明在整个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制度文明中,政治文明又居于重要位置。
”④另一种观点就是把制度文明等同于政治文明。
例如,有学者说,“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有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这种说法意味着,或者把制度文明等同于政治文明,或者认为制度文明包括政治文明。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政治文明包含制度文明,因而不提、不谈制度文明,而只把社会文明局限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实际上是没有看到制度文明的相对独立性,没有看到制度文明对于保证、促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笔者认为,就外延而言,制度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不是并列关系;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既不是等同关系,也不是互相包含关系,而是交叉关系。
它们的逻辑关系可以直观地表示为:(图示:“社会文明的构成及其逻辑关系”示意图)图中大圆区表示“社会文明”,小圆区表示“制度文明”。
制度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交叉区”:A 表示经济制度文明,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的“交叉区”:B 表示政治制度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叉区”:C 表示文化制度文明,制度文明与其它社会文明的“交叉区”:D 表示其它制度文明。
所以,不能将制度文明归结为物质文明或者精神文明。
要建设文明的制度当然需要物质基础,制度不是架空的东西,从它的物质设施、物质基础来看,它仿佛可以算物质的东西;但制度又涉及人们的观念问题,故从这一角度看,它又包含许多精神文明的东西。
所以,制度文明是一种相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独立的文明。
制度文明也不等于政治文明,它除了包括政治文明之中的政治制度文明外,还包括经济制度文明、文化制度文明和其他制度文明。
而政治文明则主要包括政治观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
从辩证思维角度而言,制度文明与“三个文明”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方面,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这不仅表现在它们的内涵与外延不同,而且还表现在:(1)它们各自的核心特质不同。
就我国而言,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特质是经济建设、是发展先进生产力;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特质是发展民主政治、是依法治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特质是发展先进文化、是以德治国;而制度文明建设的核心特质是制度建设、是各种体制和具体规章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2)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不同。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而言,物质文明的功能和作用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保证;政治文明的功能和作用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的功能和作用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而制度文明则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文明的、且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规范和约束功能、信息和服务功能、激励和导向功能、协调和整合功能等等功能和作用。
⑤另一方面,制度文明与“三个文明”又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它们的内在联系具有双重性或者说双向性。
一重内在联系为:三个文明”构成制度文明的重要的现实基础。
因为从根本上说,个人之间、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的普遍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所以,作为调节人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交往规则即作为人们处理社会交往关系实践的积极成果的制度文明不是凭空产生的。
例如在自然经济的社会状态下,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而使人们的交往关系局限于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调节这些关系主要是依靠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例如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三纲五常”),就没有出现也不可能出现较高度的、完备的制度文明。
又如,西欧、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农村就基本上无法实行,原因是我国经济还不发达。
所以,就一国来看,制度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进程有赖于社会现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水平的提高。
制度的创新和实施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特别是不能缺乏一定的物质保障,同时需要政治法律保障和特定的精神文化、社会心理基础。
另一重内在联系为:制度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一切社会文明的关键内核。
对于人类社会文明大厦而言,人类社会实践是它的最深层的“根基”,物质文明是它的“基础层”,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它的“上层建筑”,而制度文明则是贯穿于一切社会文明中并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的“钢筋构架”。
因为一切社会文明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而人的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下进行的。
人们结成怎样的社会关系,是合理的、确定的、有序的还是不合理的、不确定的、无序的,即作为社会关系所依托的相对稳定的基本框架的制度是否合理、文明,必定会给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带来积极或者消极影响,从而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和发展,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文明的性质、状态和发展程度。
制度文明对社会整体文明具有强大的制约作80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集中反映在它的制度文明状况上,后者往往体现并制约着该国在社会整体文明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因而,一个国家的制度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最终也将表现为该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 制度文明建设是我国“三个文明”建设的关键我国制度文明建设,主要指经济、政治等各种体制的现代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种体制改革;另外,还指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基层单位的具体规章制度的合理化、文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