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3课
神奇的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第3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方面的目标:
1、会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会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1、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愿与同学交流看法。
2、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认识表面张力。
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历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
教师安放好饮水鸟。
提水,倒进水槽,分好实验器材和实验记录单。
2、分6个组,每个组的实验材料:餐巾纸1;毛巾条1;塑料棒1;玻璃片1;玻璃管1;铁丝1;水槽1;一元硬币1;滴管1。
3、教师用品准备:1大桶水为学生加进水槽;自动饮水鸟2;4个支架;木板垫底1;高水杯1;水槽2;红水;滴管1;
修改说明:原来的教学准备不具体,不详细,准备起来没有边际。
修改以后按照内容准备就可以了,很方便,简单实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科学一个多月了,你有没有利用学到的知识制作一件小玩具、小发明呀?做过什么?利用了什么科学知识?
师:你看老师制作了两只什么?出示饮水鸟。
你有什么想问的?
师:你观察一下它能低头、抬头主要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吗?对了,是水。
水的什么特性使这只鸟自动饮水呢?你想不想研究一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神奇的水,来揭开谜团。
(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
这一部分也可以用自动饮水鸟的视频代替。
修改说明:用实物操作演示安装实用难度大一点,但是直观形象;用视频简单好操作,缺点是不直观形象,二者各有利弊。
二、实验探究:
(一)认识毛细现象
1、实验探究
师:你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对于水,你还想研究什么?你认为水会不会向高处走?
你想不想验证一下?
认识实验材料:纸巾、毛巾条、玻璃、玻璃管、塑料棒、铁丝。
你猜测一下,水会沿着哪些材料向上爬?你打算怎样做实验来验证水会不会向上爬?提示:
1、小心玻璃两端,不要划伤手,轻拿轻放。
2、组长分好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
3、水能向上爬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特点?把观察结论写在小组记录纸上。
4、做完实验迅速端正。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做一做:水能沿着哪些材料爬上去?能的在表格中打“√”,不能的打“×”.
实验结束,汇报交流。
师:水能上爬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同学们的研究结论和科学家研究的结论一模一样。
这种现象叫什么现象呢?我们来看科学家的研究结论(出示课件):水沿有孔隙的材料向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板书:毛细现象
2、解密饮水鸟。
3、毛细现象的应用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有毛细现象或者用到了毛细现象?
生:用毛巾吸汗;墙根受潮;用粉笔吸墨水,毛笔吸墨写字,海绵吸水等等。
播放生活中的毛细现象视频。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师:我们刚才研究了水的毛细现象,水还有没有更神奇的本领?你想不想接着研究?
我们来做一个滴水的小实验。
往哪里滴呢?向一元硬币上滴水。
用什么滴呢?一个常用的实验工具叫滴管。
师介绍滴管的用法。
师:你猜一猜硬币上可以滴上多少滴水而不会溢出来呢?怎么做就能让硬币上容纳的水多一些呢?提示:
1、每个小组先把预测的数量填写在记录纸上。
2、硬币在桌面要放平,桌面不能晃动。
学生分组游戏,汇报本组的水滴数和硬币表面的形状。
师:水溢出硬币前,水面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这么多滴水在一起而没有溢出来?
水的表面也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它的表面尽量缩小,尽量不溢出来,这种力叫水的表面张力。
板书:表面张力。
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由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呢?
学生举例。
水黾在水面上滑行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支撑;草叶上的露珠和小水珠,都是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成为圆球状。
师课件演示。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研究,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这节课中,哪些小组表现好呢?
四、课后拓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想研究什么?
师:老师有个问题:
水黾外号“水上飞”,老师在水里加了一滴洗洁精,水黾就差点淹死,为什么?
提示:洗洁精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水的表面张力?课后研究一下!
师:下课!
五、板书设计
神奇的水
毛细现象
表面张力
教学反思:
1、板书不要忘记写;
2、课堂小结时,应该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背景音乐不要太响。
4、教师说话要让最后一排的老师也能听到。
5、学生提出问题,要筛选问题,聚焦问题,不能学生白提了问题而不用。
6、用心解读教材,精心准备实验器材,慧心设计教案,真心上好实验课。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