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变化》教学案例设计《家庭生活变化》二、课例名称:《家庭生活变化》三、执教教师:五、课型:活动性学习六、年级:四年级(下册)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家庭生活变化》是未来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第一主题家乡变化系列一的主要内容,这一课题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了解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从而增进学生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在前面认识了解家乡环境状况与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教科书以家庭生活的变化为切入点,指导学生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衣、食、住、行、用几个方面进行访问、调查,座谈、观察等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其家庭生活历史性变化,认识到作为新一代少年今天自己的家庭生活会这样美好,是改革开放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使家乡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帮助学生在今昔对比的体验中进一步感受社会的进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理念: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
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三)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从家庭生活的变化中,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合作,通过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访谈,初步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并能与大家交流调查结果,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给家庭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四)教学结构整体设计思路1.歌曲导入。
2.现场采访。
3.活动感受。
4.交流汇报。
5.展望明天。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方式:围绕“变化”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
1.教师课前调查、采访、观察。
2.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入课堂。
学习方式:1.课前参与:调查或采访等。
2.课上通过听故事、汇报、交流引发思考。
3.按衣、食、住、行、用5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就坐。
(六)教学准备:教师:1.了解学生中不同家庭的生活情况,掌握家庭生活的变化。
2.邀请本班学生的爷爷或奶奶讲过去的故事。
3.搜集一些过去的各种票证和老物件(粮票、布票、肉票、油灯、蒲扇),调查家庭成员中受教育的情况。
4.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让爱住我家》录像《美丽的鄂州》学生:1.搜寻全家福照片或过去、现在的生活照片。
2.课前实践活动:自愿选择组别,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搜集的主要内容。
分5个小组,调查我家的衣、食、住、行、用生活变化情况,完成我家的生活变化对比表。
(七)板书设计:家庭生活变化物质的丰富:衣、食、住、行精神的高尚:现代意识增强、提倡终身学习八、教学环节:【设计活动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介绍“我的家”1.歌曲导入,激情引趣。
录音播放《让爱住我家》教师活动:1、引言:同学们,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灿烂,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媒体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2.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吗?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照片或者自拍的照片,给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家。
重点介绍自己家的住房结构,家庭陈设,家人的起居生活等,为后面学生的介绍做一个范例。
学生活动:1、学生活动:听音乐,跟着唱《让爱住我家》。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生活情况。
3、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介绍。
设计意图:(以一首热情、奔放、脍炙人口的歌曲《让爱住我家》导入,激发学生的情绪,不由得激起学生对自己家的喜爱、怀恋之情,为介绍“我的家”增添一份亲近感。
)【设计活动二】现场采访了解过去教师活动:1、引言:从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你们的家庭生活多么和谐美满,可是你们想了解过去我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是怎样的吗?现在让我们去问问我们的爷爷奶奶吧!请邀请的学生爷爷现场将那过去的生活。
(师生欢迎爷爷的到来)2、教师访谈:爷爷你今年多大岁数了?你的身体还好吗?你有几个儿女呢?有这么大的小孙子吗?今天你的小孙子们想请爷爷说说解放前我们的家庭生活的情况。
3、爷爷活动:上一代前辈讲解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变化。
4、现场小结。
5、学生活动:根据爷爷的讲述,现场向爷爷询问对过去生活的了解。
师:爷爷奶奶们的年纪大了,他们是我们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见证人。
所见所闻所感和大家一起分享。
老师知道同学们还有问题要请教,时间关系,先聊到这儿,回去你们再向长辈、邻居长者继续请教。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爷爷的到来,一起说:“祝爷爷身体健康。
”)从老师和爷爷的相互对话中潜移默化的传授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良好风貌。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采取了互动的学习方式,把代表两代人的家长请进课堂,用座谈的方式和学生讲他们过去的生活,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随时把自己的疑惑提出,获得解答。
这种“聊天式”的座谈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亲近感,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真实的感受,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设计活动三】:积极行动亲身体验。
教师活动:听了爷爷的讲述,让我们对过去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相信同学们的课后调查和收集的资料,更能让我们从中有所感受。
你们课后做调查了吗? 好,下面我们主要从“衣、食、住、行、用”这五个方面来说说我们家庭生活的变化。
拿出你们调查的记录,请小组成员先互相交流总结,一会儿汇报。
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搜寻、调查的《家庭生活对比表》,进行小组内互相交流,组长做好汇总报告。
(家庭生活衣着调查组、家庭生活出行调查组、家庭生活用品调查组、家庭生活饮食调查组、家庭生活住房调查组。
)学生活动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调查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有关家庭生活住房方面的情况。
师:谢谢你们小组和我们交流,并让我们了解到家庭住房变化。
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和我们交流一下?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有关家庭生活中交通工具、道路方面的情况。
师:也非常感谢你们小组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到家庭生活中交通工具的变化。
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想和我们交流的?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有关家庭生活中人们穿着方面的情况。
师:针对我们现在穿衣的情况,老师想说一下,大家不要过分讲究穿着,只要穿得干净、整洁就可以了。
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有关家庭生活中饮食方面的情况。
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了解到家庭生活中饮食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有关家庭生活中用的方面的情况。
教师活动:除了以上同学们的调查资料,老师也下去做了一个调查作业,搜集了一些过去生活和现在生活的图片共同学们参考。
(多媒体播放课件)学生活动:观看搜集的一些家里过去使用的旧物品或一些老照片和现代生活照片进行对比。
师:通过你们对过去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调查,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从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也可以看出家庭生活的变化……师: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可以看出家庭生活的变化……教师活动小结:改革开放带给老百姓的实惠是真实可感的,从票证的消失到市场的繁荣,具体从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可以体现出来,说明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
板书:物质的丰富:衣、食、住、行设计意图:(没有对比就没有发现,没有经历就缺乏感受。
怎样引发学生感受家庭的生活变化,从而引导他们尊重历史,激发他们珍惜今天生活,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呢?通过学生的课外调查,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直接感受,并通过小组内的互相交流,获得更多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设计活动四】:交流互动激发共鸣教师活动: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感到家乡人的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此让我们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下面请各小组马上开展讨论会,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各小组讨论我们的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教师小结:1、同学们说得很好。
自从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有了党的富民政策,我国人民的生活才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不仅我们的家庭生活变了。
我们的家乡也会变,请随我一起参观美丽的兰州。
2、播放兰州建设景象课件。
板书:精神的高尚:现代意识增强、提倡终身学习设计意图:(通过现场的座谈、图片的对照、数据的对比、调查汇报、录像的播放和大讨论,使学生一步步真真切切的在今昔对比的体验中进一步感受社会的进步,感受家庭生活的巨变,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活动五】:畅想未来谱写赞歌教师活动:引言:同学们,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再过几年、十几年,我们就是祖国建设的主人。
请你想象一下,到那时,我们的家庭生活还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活动:畅所欲言,发挥想象,互相说一说未来家庭生活的变化。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庭生活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的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请你画一画未来家庭生活的画,或者写一首小诗,或者写一段美文,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亲历“家庭生活的变化”中,了解了家庭生活的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就水到渠成了。
这一环节就是整个活动的升华,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为祖国发展出力的志向。
)【设计活动五】:提出问题课外延伸] 同学们,从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也折射出了我们的家乡也在发生着巨变,让我们一起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吧。
设计意图:(家庭生活的变化,很自然的引申到了家乡的巨变,问题的提出,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促使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并为下文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品德与社会》这门综合学科的新理论,在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上,以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为主要教学形式,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制定计划,到生活中调查、了解、感受、体验家庭生活的变化。
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观察,认识、分析了社会事物及现象。
课上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了解家庭生活情况,进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的情感,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是儿童的生活的教育理念。
由于学生调查的就是他们身边的生活,就是他们身边生活的发展变化,调查、探究的过程完全是以他们的生活作为基础的,因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