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师无忧名师: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精选解答题1、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通过汉字“人”的体型,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蓝色之水”的体色,表达“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即“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内涵。
而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海宝”无疑是一次创新!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1)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是什么?(6分)(2)简要说明人们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2分)答案:(1)意义: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6分)(2)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③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对封闭主义、保守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12分)解析:本题以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通过汉字“人”的体型为背景。
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知识的理解。
(1)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可以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方面回答。
(2)可以从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三个方面回答。
2、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发展。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此,我们要不断推动文化创新,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6分)(2)有人说:“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6分)答案:(1)略(2)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分)②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2分)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
(2分)解析:试题分析:该题第一问是课本基本内容的考核,文化创新的途径,包括根本途径和两条基本途径,要明确回答。
第二问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如何看待。
可从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为什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回答。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点评:该题两问都是课本基本内容的考核,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要熟练掌握,并能结合问题具体回答。
第一问要注意答题点,途径和内容要紧密结合。
第二问要具体分析,全面回答,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个倡导的理论,24个关键词,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
这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易于我国普通群众和世界理解认同的表述,并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结合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以宽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加以概括和总结,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但在具体领导方法和手段上,却犯过不少错误,走过许多弯路。
党不仅不推卸责任,反而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努力修正自己的错误。
单是党章,从“二大”至“十七大”就制定过八部、修改过七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11分)(2)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谈党章的修订是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15分)答案:(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既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又确立了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行动指南。
(2分)②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
(2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1分)(2)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能动反映。
中国共产党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分)②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自觉按规律办事。
党从一个革命党成长为执政党必然经历对执政的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掌握规律的历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必须探索新时期社会变化发展规律,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党面对自身问题,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章内容,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也反映了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第(|)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回答时,抓住设问中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本题题型是启示类,也就是怎么办问题。
本题就转化为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注意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第(2)问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也就是唯物论和认识论知识,回答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自觉按规律办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角度思考即可。
考点: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
点评:解答材料式分析题要注意两点:首先要看清设问。
设问中往往包含了答题的知识范围和方向“带着问题看材料”更具有针对性。
其次要认真研读材料,因为设问是以材料为背景的,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而这种联系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4、(10分)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围绕我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其中一小组同学对近段时间比较火的《我是歌手》、《妈妈咪呀》、《中国星跳跃》等综艺节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2013年我国新开播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国外版权,同时还有许多电视台准备加入引进的队伍。
同学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综艺节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拿来主义”是一个必经之路;观点二: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不利于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选择一种你赞成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10分)答案:赞成第一种观点: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坚持“拿来主义”,能够学习和吸收国外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电视节目创新。
(4分)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坚持“拿来主义”,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中外电视行业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我们对自身的认同和对别人的理解。
(4分)③只要在引进国外版权时,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就不仅不会丧失我们自身的特色,而且能促进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的发展。
(2分)赞成第二种观点: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可能会忽略对我国自身电视节目优点的继承和发扬,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4分)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电视节目的创新必须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引进的国外节目可能不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情趣。
(4分)③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有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会导致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缺乏,不利于我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
(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析,关键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在组织答案的过程要注意立场,不能进行相反方向的论证,如果赞成第一种观点,可以从文化创新需要向面世界,博采众长入手,结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分析,注意我们在引进外来文化时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如果赞成第二种观点,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角度,联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去组织答案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相关知识5、(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献礼剧或者主旋律电视剧是中国特色,长期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2011央视大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以纪实手法把黑白纪录片和现实生活剪辑在一起,表现“两弹一星、文革风云”。
那个“带劲年代”的科学家白天挨斗、晚上科研,在逆境中奋斗,“饿肚子搞原子弹”的愈挫愈勇的精神强烈震撼了80后、90后的年轻人,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材料二因为涉及“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以及中美苏台三国四方的冷战格局,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被列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范畴。
与以往不同的是,献礼剧第一次以“自下而上”的路线由民营公司制作完成。
民营公司拍主旋律“献礼剧”既要看准“政府采购”的需要,又要控制成本。
为了叫好又赚钱,三年来主创人员查阅了3000万字资料,九易其稿,写成了120万字的剧本,36集剧由政府采购每集60万,第一轮就收回了两千多万的全部投资。
(1)透视这部为建党90周年和钱学森诞辰100周年而做的献礼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收视率是检验文化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尺”。
请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府采购”主旋律文化产品包含的经济学道理。
(3)你认为民营公司要投资“主旋律”献礼剧,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至少列举四种。
(8分)答案:(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分);“收视率”可以从—个侧面反映文化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为了迎合低级趣味的炒作和不负责任的传播不良文化信息来制造收视率的行为是不能放任自流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