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绿色火电站建设指导意见》,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投产质量,特制定《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提出了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的目标、措施,以及检验、验收、签证等环节的要求。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控股建设的所有火电工程项目。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集团公司负责精细化调试质量控制的指导意见的制定、修改工作,并定期检查指导意见的执行情况。

第五条各分(子)公司负责督促检查项目公司落实指导意见,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对最终质量结果提出考核意见。

第六条项目公司应负责组织项目调试单位,将指导意见主要内容落实到合同条款、工程相关技术文件中,加强工程调试阶段精细化管理。

项目公司对精细化调试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新投产项目如达不到合同要求的技术指标要求,则依据合同相应条款提出以下考核意见:1、属制造厂原因导致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因按照合同要求对制造厂进行索赔。

2、由于安装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造成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对安装单位、监理单位按合同进行处罚。

3、未严格执行精细化调试措施,造成技术指标达不到合同要求,对调试单位按照合同进行处罚。

第三章控制目标及主要环节第七条火电机组调整试运是全面检查汽轮机、发电机、锅炉及其配套系统的设备制造、设计、施工、调试和生产准备情况的重要环节。

应通过精细化调试,优化运行方式,使机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

第八条精细化调试采用常规调试和针对性精细化专项调试相结合,发掘设备安全、节能降耗潜力,使机组各项运行指标达到最佳状况,实现机组运营安全可靠、指标优秀、高效节能、资源节约、环保和谐等最终目标。

第九条通过精细化调试,将机组各项性能指标调整至设计值,对于与设计值存在偏差的,要认真查实原因,会同制造、设计等单位确定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完善,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检查、测试全厂热力系统状况,结合机组运行方式,分析、评估系统运行情况,提出各系统对热经济指标(汽机热耗、供电煤耗、厂用电率等)的影响和改善建议,确保机组在各负荷工况达到安全和经济运行最优化;深入了解机组在偏离设计工况的运行条件下(如燃煤品质偏离设计煤种)机组的各项性能指标和适应能力,深入发掘机组节能潜力,分析及指出系统运行方式或整改方向。

第十条精细化调试控制的关键指标:供电煤耗、厂用电率、低负荷适应能力、偏离设计工况的适应能力。

第十一条精细化调试控制的主要环节:合理规划;指标明确;细化管理;过程控制;深化调试;细化调整;持续改进;验收及签证。

第四章控制措施第十二条合理规划,创造良好的精细化调试条件1、项目公司应组织各参建单位成立工程项目精细化调试组织机构,统筹策划项目的精细化调试工作,明确各成员的工作分工和职责,制定本项目的精细化调试措施实施细则,组织开展精细化调试工作的实施,组织对精细化调试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2、项目公司应针对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调试单位招标时间,确定调试单位,使调试人员尽早介入工程建设的各阶段。

3、确定相对合理的调试工期,要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全部内容的调试工作,保证机组精细化调试的质量。

4、适时组建生产准备机构,配置生产运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参与工程建设与调试过程。

第十三条明确调试内容、目标和考核1、项目公司与调试单位签订合同时,技术协议中应明确常规调试和精细化专项调试内容,提出通过精细化调试后机组需达到的性能指标要求,在合同中明确奖罚条款。

2、调试单位应依据合同、设计文件和设备厂家性能保证等文件,编制调试大纲。

在编制调试计划时,调试单位应合理穿插相关性能试验项目,并协调解决调试与安装及调试中各节点之间的顺序安排,以达到“分部试运促安装”,“精细化策划保试运”的目的。

调试大纲中应包括保证机组性能指标的控制措施,项目公司应组织审查并提出意见。

3、调试单位应按照批准的调试大纲编制各专业和专项调试作业指导书,经监理单位和项目公司审查批准。

作业指导书中必须明确保证精细化调试的标准和控制措施。

第十四条细化管理,奠定坚固的精细化调试基础1、调试单位应参加工程设计联络会、设计审查和施工图会审,协助确定性能试验测点布置及四大管道的开孔;对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工艺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满足《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和《电力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2、调试单位应参加DCS出厂前的组态学习;参加DCS出厂验收工作;参加DCS系统的保护、联锁逻辑和热控定值的审核及修订;根据最终确定的联锁保护逻辑和定值,编制机组联锁保护试验传动表。

3、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调试专业人员应深入现场,熟悉系统和设备,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提交监理单位和项目公司,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4、调试工作应建立调试情况分析制度,每项调试工作完成后,应对所调试系统的设备、设计、安装等作出分析评价,提出整改完善的建议。

第十五条控制过程,实现全优的项目调试质量1、加强单体调试质量的控制。

单体调试由安装施工单位负责组织进行,在进行调试前,各项验收签证资料应完整、齐全,条件不具备的,不得进入调试。

2、单体调试质量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程规范和设备厂家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对比,达到最优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应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如不能完成相应整改工作,不得进入下一步的调试工作。

3、分系统试运要以单体调试达到设备技术参数标准为基本条件,分系统调试单位应参加单体试运的验收,对单体调试结果共同进行验收签证。

4、分系统调试前,应认真检查系统的完整性,所试运系统的各项验收签证资料应完整、齐全,条件不具备的,不得进入调试。

5、项目公司应协调解决工程节点及各系统试运之间的先后顺序,具体内容如下:1)机组化学清洗开始前,应完成锅炉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且锅炉应具备预点火条件;2)锅炉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前,脱硫系统应具备冷态通风试验条件;3)锅炉点火吹管前,应具备锅炉投粉燃烧和除灰、除渣系统投入条件;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及顶轴、盘车装置具备连续投用条件;4)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应在机组吹管前具备投入条件;5)无旁路设计的脱硫系统,应在锅炉点火吹管前具备投运条件;6)机组整套启动前,脱硝系统(SCR)具备投用条件。

6、机组进入整套启动前,项目公司应组织调试单位、安装单位和监理单位,对精细化调试应具备的技术条件和安全条件进行盘点,详细确认和落实精细化调试的实施计划,评估各精细化调试项目的安全风险并落实风险预控措施。

7、调试单位应严格按照DL/T657-2006《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的要求完成自动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负荷变动试验等,并做好试验数据、画面和原始曲线等记录文件的留存,整理文件以备验收和检查。

8、为达到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长远目标,调试单位应在整套启动试运期间完成下列性能试验项目或性能试验准备工作:1)锅炉断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达到设备制造厂保证值);2)机组轴系振动试验(包括变油温、变排汽温度等各种工况的振动检测);3)机组RB试验;4)机组最大出力试验;5)电除尘效率试验;6)机组滑压运行曲线初步修正和优化。

9、为了满足电网深度调峰的需要,调试单位应制定联锁和自动控制逻辑的优化措施,完成机组在低负荷工况下辅机发生跳闸时平稳过渡的试验,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10、机组试运过程中,项目公司生产部门应按时统计机组除盐水消耗量、燃煤消耗量、燃油消耗量、机组发电量、厂用电量等重要能耗指标。

调试单位按照性能试验标准进行机组锅炉效率、发电煤耗、厂用电率、供电煤耗等重要指标的初步测算,同时,调试单位将测算结果与机组各项设计值进行比对,查找影响机组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现场整改或提供整改的技术依据和建议措施。

11、机组进入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前,项目公司向各分子公司的工程建设部详细汇报精细化调试的工作项目和取得的成效,对下一步完善工作的规划。

第十六条深化调试,扩宽机组的运行适应能力1、在机组50%、75%和100%负荷等负荷区段调试时,应认真将常规调试项目与机组优化运行的调整试验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燃烧调整以及不同煤质、不同负荷对机组运行适应性和技术指标影响程度的掌握,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细化调试。

并及时编制试验分析报告,提出设备、设计等方面需要完善的内容,提出最佳的运行推荐方式。

2、在机组调整试验期间,依据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其配套系统的设备制造、设计标准,针对机组所在电网负荷状况和煤炭等主要原料供应情况,深入的细化调试工作,将机组各项性能指标调整至设计值,并进行系统完善,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使机组的运行参数和运行模式达最优状态。

重点内容如下:1)机组长时间运行负荷区间及低负荷区间的经济运行方式调整试验,为生产运营提供依据,提高机组在长期运行负荷区间和低负荷运行工况的经济性;2)根据实际燃煤的情况,进行燃烧调整,摸索其最佳燃烧调整方式。

通过变换煤种燃烧调整,适应来煤煤质不稳定的现实情况,指导生产运行人员能充分掌握制粉系统运行特性、出力能力和控制特性,及时调整锅炉的配风,保证燃烧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煤质变差的情况下,应能保证锅炉正常的燃烧,减少燃烧不稳造成的锅炉灭火事故的发生。

3)配置等离子体点火装置的锅炉,在调试过程中应尽可能少投燃油或不投运燃油,降低调试成本,同时为今后机组正式投运后,在机组启动或低负荷运行时不投燃油系统提供技术指导。

第十七条细化调整,提高机组的运行经济技术指标1、为减小空预器漏风系数,提高换热效率,达到合同保证值。

在空预器经过热态运行冷却后,对轴向、径向、环向密封进行实测,与安装时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对有变化的密封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为进一步提高锅炉效率,使锅炉燃烧调整到最佳。

在机组热态运行后,组织进行烟风系统挡板严密性检查;炉膛内部结焦、积灰检查;燃烧器、内、外二次风、中心风系统检查;磨煤机内部检查及系统消缺等工作。

3、为保证除尘效率达到和优于合同值,在机组热态运行停机后,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除尘器内部积灰检查、清理;对系统进行检查、消缺后再一次进行冷态升压试验。

4、在不同负荷段进行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合理配风,调整各制粉系统阻力及各输粉管阻力调平。

通过变煤粉细度试验、锅炉燃烧配风的调整试验、锅炉氧量的调整试验、汽温特性的调整试验、变一次风压试验等,提出锅炉最佳运行模式。

5、根据不同负荷、不同煤种情况下产生的灰量,进行锅炉吹灰系统运行方式优化调整试验,在保证锅炉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摸索总结出一套按需吹灰的程控运行方式,提高受热面换热效率,减小蒸汽热损失。

6、进行磨煤机运行优化调整试验,定合理的磨煤机风煤比曲线,对各磨煤机出口的一次风速均匀性进行测量和热态调平试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