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8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8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8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目标导航】1.概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3.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其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

2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1.体温调节(1)热量来源: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①产热途径:以肝脏和骨骼肌产热为主。

②散热途径—⎪⎪⎪ —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呼气、排尿和排便等(3)调节过程①②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 (4)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水盐调节(1)水盐的来源及排出: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

(2)调节过程:(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为例)(3)调节方式及主要激素: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参与的主要激素为抗利尿激素。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及意义1.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知识点一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下列对动物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②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④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激素在动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动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的调控作用启动较慢,持续时间长,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2.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节答案 D解析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的,但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性行为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知识点二体温调节的过程3.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就是指皮肤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答案 C解析人的体温是指人体的内部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主要来自细胞呼吸。

4.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恒定答案 C解析寒冷的环境中,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机体产热增加。

在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产热减少。

在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还应采取人为的辅助方法来散热,毕竟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知识点三水盐平衡及调节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尿量减少答案 C解析大量饮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6.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 L 清水及饮1 L 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饮清水后约1.5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答案 D解析饮清水后0.5 h,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成量增多并大量排出,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尿液生成量不会迅速增加;3 h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血浆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交叉或重叠。

基础落实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广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答案 C解析体液调节的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在血液中的浓度相对比较稳定,并且远距离运送,所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有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调节作用,所以说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

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因子是指各种激素,除此之外,CO2等化学物质也可以起相应的调节作用。

激素调节的物质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物质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使靶器官、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2.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依靠神经调节B.只依靠体液调节C.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答案 C解析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主要通过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的生成来实现;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则尿量增加,故C项正确,D项错误。

上述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故A、B两项错误。

3.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D.肾上腺和下丘脑答案 B解析在水平衡调节中,产生渴感的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答案 C解析人体处于危险情况下,神经系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通过下丘脑使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支配皮肤、各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从而使人体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系列活动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5.冬季课后,小李从教室走出,这时他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B.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C.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D.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答案 C解析室外温度低,此时应该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所以体表大部分血管收缩。

另外还要通过加强代谢过程增加体内产热量,因此需要大量的氧气,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能力提升6.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答案 C解析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均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均会失去活性,否则调节就会出现异常。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突触间隙内是组织液。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7.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D.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答案 C解析水盐平衡调节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当渗透压升高时,可通过减少尿量、增加摄水量来维持渗透压平衡;当渗透压降低时,通过增加尿量的方式使渗透压升高。

所以,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感受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中。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再由垂体释放的。

8.下图所示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答案 C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后,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以降低渗透压,而渴觉的产生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

9.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C.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答案 C解析B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此处为神经调节。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作用于甲状腺,此为体液调节过程。

产热器官有骨骼肌和肝脏,两者都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热量的,人体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冷觉和热觉的形成都是在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会控制低级中枢。

10.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试分析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的问题:(1)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2)人大量饮水后,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________,尿量会________。

(3)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轴突末梢传到下丘脑,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_____,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调节。

(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2)垂体减少增多(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反馈(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解析(1)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下维持的。

(2)人大量饮水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3)下丘脑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它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