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6949伸缩缝安装定位值计算

76949伸缩缝安装定位值计算


mm ℃ ℃
查《基本资料》P1016 cm cm
2
mm
mm
2
MPa N MPa MPa ℃ ℃ RH=0.80
见《JTG D62-2004》附录F,按安装伸缩缝时砼龄期为270天考虑。
σ
p=Py/A
安装伸缩缝时的龄期
名义收缩系数 收缩发展系数β s(t-ts) 混凝土收缩应变终极系数ξ 安装伸缩缝时砼加载龄期 主梁(板)的强度等级 加载后徐变随时间的发展系数β c 加载后徐变随时间的发展系数β c(t-t0) 名义徐变系数φ
0
混凝土徐变终极系数ψ
见《JTG D62-2004》附录F,砼加载龄期按270天考虑。
二、伸缩量计算及安装定位值的确定
1.由温度变化产生的位移量: △ Lt = α t×(Tmax-Tmin)×L= ⑴按实际温度安装后的伸长量:
28.5 9.5 21.5 6.4
mm mm mm mm
△ Lt += α t×(Tmax-Tset l)×L=
+ -
49093.8 45 1.5 386.1 4 16 72.39375 4.52 2.76 2.76 1.2 17.00 54.18 71.17 80 10 35.82 27.00 31.41 1 14.16 45.15 59.31
mm mm MPa
kN(具体数值计算,请填制动力计算表E21:M21)
2道60型伸缩缝 mm ℃ ℃ 查《基本资料》P1016
cm2 cm
mm
mm2
MPa N MPa MPa ℃ ℃ RH=0.80
见《JTG D62-2004》附录F,按安装伸缩缝时砼龄期为270天考虑。σp=Py/A
安装伸缩缝时的龄期
名义收缩系数 收缩发展系数β s(t-ts) 混凝土收缩应变终极系数ξ 安装伸缩缝时砼加载龄期 主梁(板)的强度等级 加载后徐变随时间的发展系数β c 加载后徐变随时间的发展系数β c(t-t0) 名义徐变系数φ
预应力钢筋的平均有效应力 一根主梁预应力钢束总压力Py
由预应力产生的平均轴向应力 C40号的弹性模量Eh 伸缩缝的安装温度上限值Tset u 伸缩缝的安装温度下限值Tset l
3--20 60000 34 -23 0.00001 6134 308.8 397.28 1 139 18 1200 3002400 4.89 32500.00 20 15 270 0.31 0.41588347 0.00012892 270 40 1131.725 0.917 1.068 0.979
⑵按实际温度安装后的收缩量:
△ Lt- = α t×(Tset u-Tmin)×L=
2.由混凝土干燥收缩产生的位移量:
△ Ls-=ξ ×L=
3. 由混凝土徐变产生的位移量:
ψ —混凝土徐变系数 △Lc-=(σ p/Eh)× ψ × L=
4.伸缩缝型号确定
7.37
mm
5. 计算伸缩缝安装定位值及安装施工缝: 支座的截面面积 橡胶层的厚度 支座的橡胶剪切模量 一联制动力 一联内桥墩台的个数 单幅单排横桥向支座个数 平均分配给单排支座的制动力标准值 平均分配给每个支座的制动力标准值 支座的剪切变形引起的开口量△Lb支座的剪切变形引起的闭口量△Lb+ 5.伸缩缝的型号选定 伸缩缝伸缩量增大系数β =(1.2~1.4) 伸缩缝安装后的闭口量C+=β *( △ Lt ++△Lb+) 伸缩缝安装后的开口量C-=β *( △ Lt -+ △ Ls-+△Lc- +△Lb-) 总伸缩量C=C-+C+ 三、结论: 所采用伸缩缝的最大伸缩量 伸缩缝最小工作宽度 伸缩缝控制宽度一[Bmin+(C-C-)] 伸缩缝控制宽度二(Bmin+C ) 伸缩缝的安装定位值[Bmin+(C-C )<A<(Bmin+C ) 原规范结论(不考虑增大系数) 伸缩缝安装后的闭口量C+=β *( △ Lt ++△Lb+) 伸缩缝安装后的开口量C-=β *( △ Lt -+ △ Ls-+△Lc- +△Lb-)
总伸缩量C=C-+C+
52.19
伸缩缝安装定位值计算
一、计算数据 伸缩梁长L 最高气温Tmax 最低气温Tmin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α t
空心板断面面积A 与大气接触的截面周长μ 2Ah/μ = 收缩增大系数(C40以下为1.0,C50增加) 单根主梁采用的钢束面积A’ 采用钢束根数n
预应力钢筋的平均有效应力 一根主梁预应力钢束总压力Py
⑵按实际温度安装后的收缩量:
△ Lt- = α t×(Tset u-Tmin)×L=
2.由混凝土干燥收缩产生的位移量:
△ Ls-=ξ ×L=
3. 由混凝土徐变产生的位移量:
ψ —混凝土徐变系数 △Lc-=(σ p/Eh)× ψ × L=
4.伸缩缝型号确定
8.85
mm
5. 计算伸缩缝安装定位值及安装施工缝: 支座的截面面积 橡胶层的厚度 支座的橡胶剪切模量 一联制动力 一联内桥墩台的个数 单幅单排横桥向支座个数 平均分配给单排支座的制动力标准值 平均分配给每个支座的制动力标准值 支座的剪切变形引起的开口量△Lb支座的剪切变形引起的闭口量△Lb+ 5.伸缩缝的型号选定 伸缩缝伸缩量增大系数β =(1.2~1.4) 伸缩缝安装后的闭口量C+=β *( △ Lt ++△Lb+) 伸缩缝安装后的开口量C-=β *( △ Lt -+ △ Ls-+△Lc- +△Lb-) 总伸缩量C=C-+C+ 三、结论: 所采用伸缩缝的最大伸缩量 伸缩缝最小工作宽度 伸缩缝控制宽度一[Bmin+(C-C )] 伸缩缝控制宽度二(Bmin+C+) 伸缩缝的安装定位值[Bmin+(C-C )<A<(Bmin+C ) 原规范结论(不考虑增大系数) 伸缩缝安装后的闭口量C+=β *( △ Lt ++△Lb+) 伸缩缝安装后的开口量C-=β *( △ Lt -+ △ Ls-+△Lc- +△Lb-) 总伸缩量C=C-+C+
mm ℃ ℃
查《基本资料》P1016 cm cm
2
mm
mm
2
MPa N MPa MPa ℃ ℃ RH=0.80
见《JTG D62-2004》附录F,按安装伸缩缝时砼龄期为270天考虑。
见《JTG D62-2004》附录F,砼加载龄期按270天考虑。
二、伸缩量计算及安装定位值的确定
1.由温度变化产生的位移量: △ Lt = α t×(Tmax-Tmin)×L= ⑴按实际温度安装后的伸长量:
+ +
49093.8 45 1.5 386.1 3 16 96.525 6.03 3.69 3.69 1.2 15.82 46.81 62.63 80 10 43.19 25.82 27.00 1 13.19 39.00
mm mm MPa
kN(具体数值计算,请填制动力计算表E21:M21)
kN(考虑各桥墩刚度的不同,提高1.50倍) kN mm mm 规范规定按1.2~1.4考虑。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kN(考虑各桥墩刚度的不同,提高1.50倍) kN mm mm 规范规定按1.2~1.4考虑。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伸缩缝安装定位值计算
一、计算数据 伸缩梁长L 最高气温Tmax 最低气温Tmin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α t
空心板断面面积A 与大气接触的截面周长μ 2Ah/μ = 收缩增大系数(C40以下为1.0,C50增加) 单根主梁采用的钢束面积A’ 采用钢束根数n
45.6 15.2 30.4 10.3
mm mm mm mm
△ Lt += α t×(Tmax-Tset l)×L=
⑵按实际温度安装后的收缩量:
△ Lt- = α t×(Tset u-Tmin)×L=
2.由混凝土干燥收缩产生的位移量:
△ Ls-=ξ ×L=
3. 由混凝土徐变产生的位移量:
ψ —混凝土徐变系数 △Lc-=(σ p/Eh)× ψ × L=
预应力钢筋的平均有效应力 一根主梁预应力钢束总压力Py
由预应力产生的平均轴向应力 C40号的弹性模量Eh 伸缩缝的安装温度上限值Tset u 伸缩缝的安装温度下限值Tset l
5--20 50000 34 -23 0.00001 6134 308.8 397.28 1 139 18 1200 3002400 4.89 32500.00 20 15 270 0.31 0.41588347 0.00012892 270 40 1131.725 0.917 1.068 0.979
4.伸缩缝型号确定
11.79 49093.8 45 1.5 386.1 5 16 57.915 3.62 2.21 2.21 1.2 20.89 65.66 86.56 80 10 24.34 30.89 27.62 1 17.41 54.72 72.13
mm mm mm MPa kN(具体数值计算,请填制动力计算表E21:M21)
0
混凝土徐变终极系数ψ
见《JTG D62-2004》附录F,砼加载龄期按270天考虑。
二、伸缩量计算及安装定位值的确定
1.由温度变化产生的位移量: △ Lt = α t×(Tmax-Tmin)×L= ⑴按实际温度安装后的伸长量:
34.2 11.4 25.8 7.7
mm mm mm mm
△ Lt += α t×(Tmax-Tset l)×L=
支座的截面面积 橡胶层的厚度 支座的橡胶剪切模量 一联制动力 一联内桥墩台的个数 单幅单排横桥向支座个数 平均分配给单排支座的制动力标准值 平均分配给每个支座的制动力标准值 支座的剪切变形引起的开口量△Lb支座的剪切变形引起的闭口量△Lb+ 5.伸缩缝的型号选定 伸缩缝伸缩量增大系数β =(1.2~1.4) 伸缩缝安装后的闭口量C+=β *( △ Lt ++△Lb+) 伸缩缝安装后的开口量C-=β *( △ Lt -+ △ Ls-+△Lc- +△Lb-) 总伸缩量C=C-+C+ 三、结论: 所采用伸缩缝的最大伸缩量 伸缩缝最小工作宽度 伸缩缝控制宽度一[Bmin+(C-C-)] 伸缩缝控制宽度二(Bmin+C ) 伸缩缝的安装定位值[Bmin+(C-C-)<A<(Bmin+C+) 原规范结论(不考虑增大系数) 伸缩缝安装后的闭口量C+=β *( △ Lt ++△Lb+) 伸缩缝安装后的开口量C-=β *( △ Lt -+ △ Ls-+△Lc- +△Lb-) 总伸缩量C=C-+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