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的历史变迁
2 羽管键琴族/拨弦古钢琴 家族”,包括形状不一、 羽管键琴其实不是一种乐器,而是早期键盘乐器的一个主要“ 羽管键琴其实不是一种乐器,而是早期键盘乐器的一个主要“家族” 包括形状不一、
名称各异的斯皮耐特、维吉那和切巴洛,中文也被译为“大键琴” 名称各异的斯皮耐特、维吉那和切巴洛,中文也被译为“大键琴”。它们几乎在锲槌 键琴盛行的同时开始流行, 世纪成为欧洲除管风琴之外的主要键盘乐器, 键琴盛行的同时开始流行,在16至18世纪成为欧洲除管风琴之外的主要键盘乐器,并 至 世纪成为欧洲除管风琴之外的主要键盘乐器 且在英国、西班牙、荷兰、法国和德国形成了键盘音乐的“黄金时期” 且在英国、西班牙、荷兰、法国和德国形成了键盘音乐的“黄金时期”。上述三种羽 管键琴只是外形不同和在不同的国家受到偏爱的程度不同,但发音原理是相同的, 管键琴只是外形不同和在不同的国家受到偏爱的程度不同,但发音原理是相同的,都 是在键盘的末端使用一个称之为“栓塞” 的木制机械装置,上端有动物羽管(常常是 是在键盘的末端使用一个称之为“栓塞” 的木制机械装置,上端有动物羽管 常常是 乌鸦的)。当琴键被按下时,羽管向上拨动琴弦发音, 乌鸦的 。当琴键被按下时,羽管向上拨动琴弦发音,回落时由羽管顶端的一个毛毡式 制音器使琴弦停止振动发音。 索尔特里琴” 制音器使琴弦停止振动发音。这种发音原理可追溯到中世纪的乐器 “索尔特里琴”, 这是一种外形类似于扬琴的乐器,但是用手指或弹片拨弦发音, 这是一种外形类似于扬琴的乐器,但是用手指或弹片拨弦发音,演奏与发音原理类似 于我国古代的琴和筝。。中文文献中仅仅将Cembalo(即英文的 。。中文文献中仅仅将 即英文的Harpsichord)称作羽 于我国古代的琴和筝。。中文文献中仅仅将 即英文的 称作羽 管键琴,而这一家族的其他乐器则音译,其实是不妥的,尽管Cembalo在欧洲各国最 管键琴,而这一家族的其他乐器则音译,其实是不妥的,尽管 在欧洲各国最 为流行,是一种最主要的羽管键琴。本文统一使用各种羽管键琴的音译。 为流行,是一种最主要的羽管键琴。本文统一使用各种羽管键琴的音译。 斯皮耐特和维吉那是较小的羽管键琴,琴弦与键盘垂直或斜向布置,跟锲槌键琴 斯皮耐特和维吉那是较小的羽管键琴,琴弦与键盘垂直或斜向布置, 类似。由于体积小,重量轻,也可以随身携带,或放于桌上演奏。 类似。由于体积小,重量轻,也可以随身携带,或放于桌上演奏。斯皮耐特的外形多 可以呈长方形、五边形或三角形等;维吉那则主要流行在英国,呈长方形。 变,可以呈长方形、五边形或三角形等;维吉那则主要流行在英国,呈长方形。切巴 洛是最主要的一种羽管键琴,体积较大,其外形与现在的音乐会三角钢琴类似或呈梯 洛是最主要的一种羽管键琴,体积较大, 形平台式,这是由于其琴弦的长短不同而造成的。 形平台式,这是由于其琴弦的长短不同而造成的。制作精良的切巴洛已经具有多层键 一音多弦。以及由手动、膝盖或踏板控制的多个音栓, 盘、一音多弦。以及由手动、膝盖或踏板控制的多个音栓,可以通过转换键盘或调节 音栓而达到改变力度和音响的效果。 音栓而达到改变力度和音响的效果。 相比锲槌键琴,羽管键琴的音量较大,声音清晰而有穿透力, 相比锲槌键琴,羽管键琴的音量较大,声音清晰而有穿透力,但是在弹奏发音后 不能像后者一样通过手指的压力继续改变声音,而且音色较硬,音值较短, 不能像后者一样通过手指的压力继续改变声音,而且音色较硬,音值较短,长音不能 保持,因此不宜表现歌唱性的旋律而适宜演奏华彩性、舞蹈性的乐曲。 保持,因此不宜表现歌唱性的旋律而适宜演奏华彩性、舞蹈性的乐曲。其音域根据琴 的大小从三个八度到五个八度不等,力度范围可以从p-f,但是音量与音色的变化不 的大小从三个八度到五个八度不等,力度范围可以从 - , 能通过手指触键,而是靠音栓来控制的,所以音量只能做阶梯式的变化。 能通过手指触键,而是靠音栓来控制的,所以音量只能做阶梯式的变化。而无法实现 渐强渐弱的效果。尤其是切巴洛琴,既可作为独奏乐器,又可作为合奏乐器, 渐强渐弱的效果。尤其是切巴洛琴,既可作为独奏乐器,又可作为合奏乐器,在巴罗 克时期和古典主义初期,成为教堂、歌剧院和宫廷乐队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 至 克时期和古典主义初期,成为教堂、歌剧院和宫廷乐队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17至18 世纪是切巴洛这种羽管键琴的全盛时代,甚至在18世纪初期现代意义的钢琴被发明之 世纪是切巴洛这种羽管键琴的全盛时代,甚至在 世纪初期现代意义的钢琴被发明之 它依然维持了其键盘音乐的统治地位近半个世纪, 后,它依然维持了其键盘音乐的统治地位近半个世纪,在18世纪后半叶才被钢琴所取 世纪后半叶才被钢琴所取 代。
古筝艺术的历史变迁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 於陕西和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 斯上书秦始皇时,曾如此描 於陕西和甘肃一带。公元前 年李 斯上书秦始皇时, 述当时民间筝歌场面:“夫击瓮叩 ,弹筝搏 而歌乎鸣鸣,快耳目 述当时民间筝歌场面: 而歌乎鸣鸣, 者,真 秦之声也。” 之后,筝常因此被称为“秦筝。 秦之声也。 之后,筝常因此被称为“秦筝。 据古文献记载,筝最早为“五弦筑身也” 据古文献记载,筝最早为“五弦筑身也”,一般认为筝是由早期 的五弦发展为汉代十二弦, 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 的五弦发展为汉代十二弦,进而为隋唐 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 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乃至现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筝。 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乃至现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筝。 春秋崖坟群出土了俩张十三弦筝, 近年江西贵溪 春秋崖坟群出土了俩张十三弦筝,弥补了文献记载 的不足,表明古筝早已传入中国南部。 的不足,表明古筝早已传入中国南部。可见十三弦筝并非 产生于 十二弦筝之后,而是早就与之并存。 十二弦筝之后,而是早就与之并存。 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的筝歌。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 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的筝歌。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 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逐步 发展为六七种丝竹乐器 耕相迭奏,歌手击节唱和的形式。 耕相迭奏,歌手击节唱和的形式。 十三弦筝在唐代得到了充分发展。 十三弦筝在唐代得到了充分发展。
古钢形制与特点
1 锲槌键琴/ 锲槌键琴/击弦古钢琴 管风琴是最早的键盘乐器,在公元前 世纪就已经有了 但作为带琴弦的键盘乐器, 世纪就已经有了。 管风琴是最早的键盘乐器,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有了。但作为带琴弦的键盘乐器, 锲槌键琴算得上最早的。这种乐器到底由何人发明,已无从考证。根据文献记载, 锲槌键琴算得上最早的。这种乐器到底由何人发明,已无从考证。根据文献记载,应该 世纪末期就有了这种乐器: 年的一首寓言诗《 是14世纪末期就有了这种乐器:在1404年的一首寓言诗《爱情的规则》中第一次提到了 世纪末期就有了这种乐器 年的一首寓言诗 爱情的规则》 锲槌键琴” “锲槌键琴”。1425年德国明登教堂保存的祭台雕刻画上同时出现了击弦古钢琴和拨弦 年德国明登教堂保存的祭台雕刻画上同时出现了击弦古钢琴和拨弦 古钢琴; 年从勃艮第交换到费拉拉的尼科洛·德斯特宫廷的乐器之中就包括了一种称 古钢琴;1426年从勃艮第交换到费拉拉的尼科洛 德斯特宫廷的乐器之中就包括了一种称 年从勃艮第交换到费拉拉的尼科洛 为古钢琴的乐器:1440年的魏玛奇书中也有关于锲槌键琴演奏的绘画,而同年亨里克 为古钢琴的乐器: 年的魏玛奇书中也有关于锲槌键琴演奏的绘画, 年的魏玛奇书中也有关于锲槌键琴演奏的绘画 阿尔诺绘制的关于乐器制作的手稿中, 斯·阿尔诺绘制的关于乐器制作的手稿中,描述了一些带弦的键盘乐器并详细叙述了它们 阿尔诺绘制的关于乐器制作的手稿中 的机理。但是这些早期的乐器已经遗失。现存最早的锲槌键琴是于1543年所制,现收藏 年所制, 的机理。但是这些早期的乐器已经遗失。现存最早的锲槌键琴是于 年所制 于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乐器博物馆。 于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乐器博物馆。 这种乐器的外形像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可以随身携带,放在桌子上演奏。打开琴盖, 这种乐器的外形像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可以随身携带,放在桌子上演奏。打开琴盖, 琴弦横向排列,键盘与之垂直。在每个琴键的末端有一个小铜块,按动琴键, 琴弦横向排列,键盘与之垂直。在每个琴键的末端有一个小铜块,按动琴键,小铜块就 击响琴弦。最初是多个琴键使用一根琴弦,即在一根琴弦上可以演奏多个音, 击响琴弦。最初是多个琴键使用一根琴弦,即在一根琴弦上可以演奏多个音,这是由于 琴弦的方向与键盘垂直,在不同的键盘上弹奏, 琴弦的方向与键盘垂直,在不同的键盘上弹奏,键盘上附设的装置可以使琴弦以不同的 长度振动,从而改变音高,类似于吉他和琉特琴的“品位” 长度振动,从而改变音高,类似于吉他和琉特琴的“品位”。这种通过改变弦长比例改 变音高的发音方式可以在很多弦乐器上发现,例如琉特琴、吉他、小提琴等, 变音高的发音方式可以在很多弦乐器上发现,例如琉特琴、吉他、小提琴等,其原理最 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独弦琴。它是公元前6世纪由毕达格拉斯创制的 世纪由毕达格拉斯创制的, 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独弦琴。它是公元前 世纪由毕达格拉斯创制的,主要用于审度音 律和研究乐理之用。其外形与发音原理简单:长方形的共鸣箱上张着一根琴弦, 律和研究乐理之用。其外形与发音原理简单:长方形的共鸣箱上张着一根琴弦,弦下边 有可以移动的琴马,用手指甲或拨子拨弦就可发音,移动琴马则改变音高。因此可以说, 有可以移动的琴马,用手指甲或拨子拨弦就可发音,移动琴马则改变音高。因此可以说, 独弦琴是锲槌键琴的始祖。 年以后, 独弦琴是锲槌键琴的始祖。1700年以后,锲槌键琴发展成为一音一弦,以便能够演奏音 年以后 锲槌键琴发展成为一音一弦, 阶和和弦,有些琴甚至在某些音上有两到三根弦,以增加音量。 阶和和弦,有些琴甚至在某些音上有两到三根弦,以增加音量。 锲槌键琴的音域为3至 个八度 键盘比现在的标准钢琴琴键窄,触键轻且浅, 个八度, 锲槌键琴的音域为 至5个八度,键盘比现在的标准钢琴琴键窄,触键轻且浅,发音 柔和优美,但较单薄。金属片击弦,在音发出之后与琴弦接触在一起, 柔和优美,但较单薄。金属片击弦,在音发出之后与琴弦接触在一起,因此可以在触键 后改变手指的压力,发出像小提琴揉弦似的音响或人声的颤音, 后改变手指的压力,发出像小提琴揉弦似的音响或人声的颤音,形成一种奇妙的演奏技 巧“震颤”,适合表现优美的旋律。但是其缺点是音量太小,只适合于在客厅或小型沙 震颤” 适合表现优美的旋律。但是其缺点是音量太小, 龙里演奏,观众围坐在周围,安静地欣赏。今天看来, 龙里演奏,观众围坐在周围,安静地欣赏。今天看来,演奏与欣赏锲槌键琴的音乐似乎 类似于中国的古琴音乐。在十六七世纪,锲槌键琴是西欧最受欢迎的乐器。 类似于中国的古琴音乐。在十六七世纪,锲槌键琴是西欧最受欢迎的乐器。但由于它音 量太小,功能不够, 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让位于羽管键琴, 量太小,功能不够,在17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让位于羽管键琴,极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了。 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让位于羽管键琴 极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了。 唯独德国人对能够表现细腻变化的锲槌键琴情有独钟,一直使用到18世纪末期 世纪末期。 唯独德国人对能够表现细腻变化的锲槌键琴情有独钟,一直使用到 世纪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