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花的基本知识

棉花的基本知识

名字拉丁语学名:Gossypium spp.英语名字: cotton plant科属?界:植物界 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目:锦葵目 Malvales?科:锦葵科 Malvaceae?属:棉属 Gossypium?历史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时代之前,棉纺织品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

公元一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

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

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

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

现在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的陆地棉。

中世纪棉花是欧州北部重要的进口物资,那里人自古以来习惯从羊身上获取羊毛,所以当听说棉花是种植出来的,还以为棉花来自一种特别的羊,这种羊是从树上长出来的,所以德语里面的棉花一词直译是“树羊毛”。

简述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绝大多数亚热带国家都有生产。

在热带地区可长到6公尺(20尺)高,一般为1~2公尺(4~6尺)。

花朵乳白色,开花後不久转成深红色後凋谢,留下绿色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

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

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白色带黄的,长约2~4公分~寸),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

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

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

“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

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

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

关于棉花传入我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

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根据纤维的长度和外观,棉花可分成3大类︰第一类纤维细长(长度在~公分〔1~寸〕范围内)、有光泽、包括品质极佳的海岛棉、埃及棉和比马棉等。

长绒棉产量低,费工多,价格昂贵,主要用於高级纱布和针织品。

第二类包括一般的中等长度的棉花,例如美国陆地棉,长度约~公分~寸)。

第三类为纤维粗短的棉花,长度约1~公分~1寸),用来制造棉毯和价格低廉的织物,或与其他纤维混纺。

?棉花在棉铃裂开後采摘。

若用机器摘棉,通常先用化学方法去掉叶子,并促使棉铃同时开裂。

轧棉机将纤维从棉籽上剥下,经过清棉和梳棉工序纤维集结成松软绳状,在牵伸作用下逐渐拉长、伸直、直径变细。

纺制高品质细纱,纤维需经过精梳,除去短纤维并且使纤维进一步排列整齐。

精纺工序使纤维捻合成细纱,并把细纱卷绕在筒管上。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多、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

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於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

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

棉布由於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服。

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

通过其他整理工序,还能使棉织物防污、防水、防霉;提高织物抗皱性能,使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降低织物洗涤时的缩水,使缩水率不超过1%。

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和苏丹。

棉花并不是花,棉花植物开的花卉是乳白色或粉红色花卉。

平常说的棉花是开花后长出的果子成熟时裂开翻出的果子内部的纤维。

棉花的粉红色花卉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

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

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

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

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

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

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

种类棉花花卉粗绒棉--也叫亚洲棉,原产印度。

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目前已被汰。

长绒棉--也叫海岛棉,原产南美洲。

纤维长、强度高是其特点,适合于纺高支纱。

目前我国只有新疆生产。

细绒棉--也叫陆地棉,原产中美洲,所以又称美棉。

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是其特点,可纺中支纱。

用途根据纤维的长度和外观,棉花可分成3大类:第一类纤维细长(长度在至厘米范围内),有光泽,包括品质极佳的海岛棉、埃及棉和皮马棉等;长绒棉产量低,费工多,价格昂贵,主要用于高级布料、棉纱和针织品。

第二类包括一般中等长度的棉花(长度约至厘米);第三类为纤维粗短的棉花(长度约1至厘米)用来制造地毯、棉毯和价格低廉的织物,或与其他纤维混纺。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高,生产成本低。

棉花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

棉织物坚牢耐磨,能洗涤并在高温下熨烫。

棉布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适。

棉花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正如前人所说“棉花全身都是宝”。

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

因此,必须努力使棉花增产,搞好综合利用,增产增值,以增加棉农收入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另一个性的用途是用于护肤抗皱的美容产品。

棉花还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棉花共分叶脉、苞叶和花内 3种蜜腺,往往开花前叶脉蜜腺先泌蜜。

长江中下游省区棉花的花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黄河中下游各省为7月初至8月初,新疆吐鲁番为7月中旬至9月初。

大流蜜期约40天,泌蜜适温35℃。

新疆棉区一般群产蜜10~30kg,最高达150kg。

其他棉区因花期频繁施用农药,伤蜂过重,蜜源利用价值大大降低,群产一般在10~20kg。

80年代以来,全国棉花面积增长较快,部分省区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它已成为当地夏秋主要蜜源。

世界主要棉花产区中国、美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埃及等。

其中中国的单产量最大,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之称。

[编辑本段]棉花在中国9世纪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中国看到棉花,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

《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目前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

元代初年,朝廷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设立木棉提举司,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据记载每年多达10万匹,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

明朝也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

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清末,中国又陆续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良种,替代了质量不好产量不高的非洲棉和亚洲棉。

现在中国种植的全是各国陆地棉及其变种。

[编辑本段]生长环境1、棉花生长的光照条件新疆棉花多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种,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

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棉花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

据测定,棉花单叶的光补偿点为750 ~1000 lx,光饱和点为7~8万lx。

一般情况下,棉花叶片对光强的适宜范围为8000~70000 lx ,此范围下,光合强度随光强增加而提高。

2、棉花生育的水分条件水分是棉花体内的重要组成成分,棉花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棉花各生育阶段生理需水要求为:播种至出苗,0 ~2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 ~ 80%为宜;苗期,0 ~4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0 ~ 70%为宜;初蕾期,0 ~6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5 ~ 75%为宜;盛蕾期后,0 ~8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不能低于60~65%;吐絮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55 ~ 70%为宜。

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3、土壤条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

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编辑本段]种植技术和管理抓好播种,确保一播全苗,是确保高产的第一个环节。

播种保苗环节的栽培主攻方向是实现“五苗”,即“早、全、齐、匀、壮”。

“早”就是适期播种、早出苗;“全”就是不缺苗断垄、保证计划密度;“齐”就是棉籽萌发出苗整齐一致;“匀”就是棉苗分布均匀一致;“壮”就是棉苗生长稳健、根系生长迅速、最终实现棉花早现蕾开花、早结铃吐絮。

播种要在搞好施肥整地造墒、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抓好种子处理、足墒播种、适期播种、适量播种、适深播种、抗旱播种,同时大力推广脱绒包衣种子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

一、施肥整地造墒农谚说“土是本、肥是劲、水是命”,这说明棉花播种前搞好整地施肥造墒的重要性。

一般要求棉花播种前15天左右及时进行整地施肥造墒。

每亩施有机肥6000—8000斤,三元复合肥100斤,锌肥2—4斤,硼肥2斤,黄萎病发生地块要增施钾肥每亩硫酸钾20—30斤。

生产实践证明,增施钾肥,黄萎病发病株率明显低于不施钾肥的。

施肥后,及时耕翻整地,要把地整的无明暗坷垃上暄下实、平整无洼地,能在大雨后及时排水。

一般低洼地块形成积水,容易引发黄萎病发生,严重时,造成棉花萎蔫死亡;平整地块发病较轻。

整地后,有水浇条件的,要及时浇水造墒,为播种打好基础。

二、选用优良品种“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棉花增产增收的第一要素。

选用优良品种,主要抓好三点:一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种植的好品种,根据近几年我县种植品种的考察,比较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有新丰66、鲁棉研28、鲁棉研21、鲁棉研22、中抗12等。

另外,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提倡推广种植抗虫杂交棉,我县地处鲁西南地区,光热资源能够满足杂交棉的生长需要,种植杂交棉可以实现更高的产量,适合我县种植的杂交棉有鲁棉研15、鲁棉研30等。

二是选择健子率高的棉种,一般毛籽健子率要在70%以上,脱绒包衣光籽健子率要在80%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