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上学期](初中一年级语文)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命题杨金洪审题程金凤潘世华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卷面6分)第Ⅰ卷(59分)一.(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造诣(yǐ)冗长(rǒng)撰文(zhuàn)呻吟(yíng)B.戏(xuè)诽谤(bàng)辍学(chuò)哽咽(yān)C.溺水(nì)憧憬(chōng)揶揄(yé)黄晕(yùn)D.铿锵(kēng)毛坯(pēi)滑稽(jī)虐杀(nüè)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煞费苦心人情事故萍水相逢俗不可耐B.言简意赅怨天尤人猝不及防乳臭未干C.不能自己任劳任怨风尘仆仆呼朋引伴D.柳暗花明名副其实消声匿迹含辛茹苦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那么毒,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A.响晴响亮温晴B.响亮温晴响晴C.温晴响晴响亮D.温晴响亮响晴二(30分)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5分)还给谁三毛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
那时侯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望着我。
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
他站起来,还在看我。
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枝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
恩!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爱的弄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
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
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总是美妙的。
这份能力,来自那枝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的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4.第四段中金发青年“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他这样滑稽、夸张的表现是为了。
(3分)5.六至十段写金发青年特殊的鼓励方式,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产生快乐,快乐产生。
(3分)6.结合上下文思考,第十四段方框处应填入的文字是()(3分)A.一笔无法偿还的债B.一笔没有债主的债C.一笔可以归还的债D.一笔容易还清的债7.联系题目想一想,文中“另外一些人”、“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指的是哪些人?(3分)8.文末揭示了一条生活哲理:。
(3分)[二](15分)静读①静读是福。
②茶余饭后,坐在写字台前,旋亮台灯,抽出一本书a地读起来,黄b的氛围,轻c的思绪,伴随着d的书香。
于是,辞别了喧闹的尘世,安歇了烦躁的灵魂。
自由自在的你正处在一种超脱和享受生命之中。
③在静读中,你看见你不曾看见过的一切。
你回回忆起遗忘已久的一切,你将走进多年来你总难企及的一切。
④时常静读,你才能完全沉浸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斑斓世界之中。
就那么一段文字,使你增长智慧,凭添快意,激发你奋进的斗志,点燃你成功的火炬。
⑤只有静读,你才能感知那些行色各异的人与你促膝谈心,使你重新发现生命曾经隐忍的种种深意,使你确立一种信念,一个目标。
实现生命价值而不悔。
⑥你在静夜读书,“书”也在“读”你,这谓之“双向交流”。
你思壮阔而有金戈铁马,你想柔情而有小桥流水……书随你调遣、使用、服服帖帖。
一旦你入迷于书,不再感到孤独与空虚,你便会不知不觉被对方“生擒”,而跌入她的怀抱。
⑦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始终难以潇洒得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相当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丰富自我,辉煌自我。
⑧古人云:“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五福之中,读书列首。
朋友,在这宁静而温馨的夜晚里,是否在静静地读书呢?我有一言愿与诸君共勉:“静读是福人自知,书福不享非君子。
”9.②中a、b、c、d四处,按上下文的意思,依次应填上的是a b c d (4分)a.(①慢慢②悠悠③静静④悄悄)b(①澄澄②湛湛③橙橙④灿灿)c(①悠悠②幽幽③融融④欣欣)d(①恬恬②浓浓③滋滋④淡淡)10.⑥中“‘书’也在‘读’你”怎么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3分)11.为什么说:“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始终难以潇洒得起来的”?(3分)12.将⑧中引用古人云的“五福”任选三句用一句现代汉语简述出来:(3分)13.本文结构上的特色是:。
(2分)三(8分)14.补写上下句(六题任选四题)。
(4分)⑴,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海内存知己,。
⑶数声风笛离亭晚,。
⑷怀旧空吟闻笛赋,。
⑸,风烟望五津。
⑹少小离家老大回,。
15.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4分)⑴《论语》中揭示学与思之间的辨证关系的是:。
⑵《木兰诗》中描写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
四(15分)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攀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6.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父异焉异:⑵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⑶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⑷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1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父利其然也⑵泯然众人矣18.概括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的子是“” 、“”、“ ”。
导致他可悲结局的原因是“”。
(2分)19.读了上述短文,你有何启示,请结合你的实际谈一谈。
(5分)第Ⅱ卷(35分)五.(5分)20.(5分)初一(1)班的教室门前被邻近的初一(2)班同学倒了一堆垃圾,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甲同学气愤地说:(1分)乙同学按捺不住报复的情绪说:(2分)你身为初一(1)班的班长,听了这些议论,为维护环境卫生和班级间的团结,你劝导同学们说:(2分)六.作文(30分)今天,我们已是初中生了。
回首昨天,就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那一次”:那一次,我笑了;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真遗憾;那一次,我真尴尬……正是这许许多多的“那一次”,让我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
我长大了,渐渐成熟了。
请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600字以上的文章。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题卷班级:姓名:得分:第Ⅰ卷(59分)一.(6分)1.2.3.二.(30分)[一](15分)4.(3分)。
5.(3分)6.(3分)7.(3分)。
8.(3分)。
[二](15分)9.(4分)a 、 b 、 c 、 d10.(3分)。
11.(3分)。
12.(3分)⑴⑵⑶⑷⑸13.(2分)三.(8分)14.(4分)⑴⑵⑶⑷⑸⑹15.(4分)⑴⑵四.(15分)16.(4分)⑴异:⑵稍稍:⑶称:⑷文理:17.(4分)⑴⑵18.(2分)19.(5分)第Ⅱ卷(35分)五.(5分)20.(5分)甲:乙:班长:六.作文(30分)那一次,我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6分)1.C (2分)2.B(2分)3.A(2分)二(30分)[一](15分)4.逗“我”乐。
(3分)5.微笑希望(3分)6.C(3分)7.生活中像“我”一样偶尔需要帮助和鼓励的人。
(3分)8.施乐于人,才是自己快乐的源泉。
(意近即可)(3分)[二](15分)9.a③、b③、c① d ④(4分)10.是读书人与书“双向交流”,这是“我在书中”,“书在我中”的独到领悟。
(意近即可)(3分)11.因为没有经过“书卷的浸润”的人,他的精神终将贫乏而空虚,所以不可能真正“潇洒得起来”。
(3分)12.①有功夫读书叫作福。
②有力量救助别人叫作福。
③有学问著书立说叫作福。
④听不到是非烦恼叫作福。
⑤能经常从朋友处听到直率体谅的话叫作福。
(3分)13.首尾呼应(2分)[三](8分)14.⑴何当共剪西窗烛⑵天涯若比邻⑶君向潇湘我向秦⑷到乡翻似烂柯人⑸城阙辅三秦⑹乡音无改鬓毛衰(4分)15.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分)[四](15分)16.⑴异:以之为异,感到惊异。
⑵稍稍:纷纷。
⑶称:相当。
⑷文理:文采和道理。
(4分)17.⑴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⑵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4分)18.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日攀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分)19.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材的关系,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分)结合自身去谈体会。
(3分)20.甲:这些人真缺德,太不象话!这是倒垃圾的地方吗?(有气愤含义即可)(1分)乙:把垃圾扫到他们班门口去!(有报复情绪即可)(2分)班长:算了算了,我们把垃圾扫干净,告诉他们下次注意就行了,不要为一点小事影响班级间的团结。
(2分)[五](30分)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