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语 文 试 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语 文 试 题

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 绯(fěi)闻殷红(yān)北漂(piāo)爱憎(zènɡ)分明B. 呜咽(yàn)戏谑(xuè)啫喱(zhě)引颈(jǐnɡ)受戮C. 干涸(kū)剽(piāo)悍屏蔽(pínɡ)气吞斗(dǒu)牛D. 勉强(qiǎnɡ)蔚藉(jiè)的士(dī)获益匪(fěi)浅2.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怂恿诓骗犀利甘败下风B.俯瞰萧索爆仓舐犊情深C.娴熟汲取蚁族写作题纲D.赃款取缔私募出类拔粹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马年的第一场降雪,使海上云台山景区披上了银装,雾凇美景令人眼花缭乱。

B.每逢质量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C.在这差不多三十年时间里,老人一直是由自己的小兄弟和兄弟媳妇奉养,两人对老人照顾得无所不至,他们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D.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你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4.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粉丝”、“草根”、“纠结”、“动词”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明天建军节、隋唐英雄、爸爸去哪儿、天燃气爆炸”都是主谓短语。

D.“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墨池记》是我国古典文学“记”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 鲁迅的作品,语言有的凝重,有的泼辣,有的清新;主题通常都是深刻的,如《孔乙己》、《故乡》等小说,将悲悯的目光投向了底层的苦人儿。

D. 雨果、莫泊桑、茨威格、法布尔都是法国作家。

法布尔的《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

6.下面语段中有两句语病,请在答题卡上用修改符号改正。

(2分)①在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问题。

②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论坛发帖晒家风……③这一切,皆因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特别节目而起。

④从年初一到年初八,这档节目在《新闻联播》以头条、提要的方式连续播出。

⑤节目迅速唤起了对一个国家价值追求的审视。

7.名著阅读(2分)请写出下列语句描述的人物,并写出与其有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A.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___,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____,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填空。

(5分)(1),思而不学则殆。

(2)四面边声连角起,,。

(3)《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是:(4)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让我们想起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

(5)写出与“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的哲理意蕴基本吻合的两句古诗:,。

9.综合性学习(共6分)重视汉字书写训练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为深入了解当下国民汉字书写状况,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借助恰当的关联词语阐明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3分)【材料一】重视手写汉字有什么意义?近日《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84.9%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帮助人们领略汉字之美,传承民族文化;71.6%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减少工具依赖,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58.0%的受访者认为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

结论:【材料二】(2)学校电视台要为这次活动制作视频短片《魅力汉字》,同时提供了“象形”和“形声”两种造字方法的例子,请你结合其中的一个示例,用一句话说出汉字的某个特点。

(3分)象形字示例形声字示例二、阅读(45分)(一)阅读《咏素蝶诗》,完成10—12题。

(7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0.这首诗的体裁是,颔联和颈联讲究。

(2分)1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事物衬托素蝶的活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做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回答13——16题(7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是亦不可以已乎()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1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

(3分)(三)阅读下文,回答16——18题(7分)密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②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③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④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⑤迎密。

【注释】①密:李密,隋末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后投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成为首领。

②帙:书套,指书卷。

③杨素:隋朝掌权的大臣,封为越国公。

④大业:隋炀帝年号。

⑤关:指函谷关。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适见于道()(2)奇之()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译文:18.请概括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的主要特点。

(3分)(三)阅读《竹报平安》,回答19—21题(7分)竹报平安①【甲】“竹报平安”是一个成语,语出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纲维是主管僧寺事务的和尚。

此语原意是说,北部只有童子寺里有一丛竹子,刚数尺高,主管寺院事务的纲维和尚每天都向寺院有关人员报告,竹子没有枯萎,很平安。

后世将“竹报平安”引申为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竹子也因此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

如宋朝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中写道:“世事不须问,我老但宜仙。

南溪一曲,独对苍翠与孱颜。

月白风清长夏。

醉里相逢林下。

欲辩已忘言。

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②【乙】放爆竹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

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

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传说。

《神异经》上说:“西方深山中有山臊,长尺馀,犯人则病,长爆竹声。

”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

“山魈”是一种厉鬼,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

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山魈。

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人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爆竹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

诗人来鹄的《早春》有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偏憎杨柳难钤辖,又惹东风意绪来。

”这描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火药发明以后,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

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

③【丙】故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等诗句。

19. 下面A、B两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的,请根据内容判断它们应在原文中甲、乙、丙的位置。

(2分)A. 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B.从元旦到除夕,家家户户燃放爆竹,意在驱邪魔,迎平安。

A应在处B应在处20.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以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

(3分)21.右图是中国传统年画,请结合文章就画面内容及寓意作简要概括。

(2分)(四)阅读《千年紫柳》,回答22—26题(17分)千年紫柳许冬林①在海拔一千米之上的高山沼泽里,紫柳,生长了一千多年。

②时间像一条体形细长正在修炼的小蛇,蜷了身子,一圈一圈。

在紫柳黝黑的躯干里,禅坐成纹理缜密的年轮。

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之间,这些紫柳,仿佛是秦汉时守边的老将军。

白髯飘拂之间,依然不失那一股铮铮的英雄气。

③浓醇的阳光里,踏在一条蜿蜒穿过沼泽的木桥上。

木桥窄窄的,这样窄,只适合一人驻足流连.不适合众人喧哗对谈。

赭黄色的木桥,仿佛泛黄的白丝带,牵引着我就这样走进古旧的时光里。

④左边是斜了身子的紫柳,右边是佝偻着脊背的紫柳,眼前是紫柳,身后是紫柳,我的心倏然紧起来,只觉得身在军营里,尽是一股腾腾的兵气与豪气。

我历来都以为柳是偏女性的,可是紫柳是个叛逆,它似乎是不甘心混进于裙钗。

是的,这些紫柳,都是阳刚的男人,是壮年至于暮年的驰骋在疆场的风沙霜雪里的征人。

停了步子来看,它们的叶子,并不十分茂盛。

有的是只在干顶上有疏朗的一丛,风可以展开腰身从枝叶间经过,星光也可以像白鹭似的一群群从树叶里落下来,在低处的草叶子上敛了翅。

有的已经老得放浪,脱尽枝叶,只光光的一截屈曲而嶙峋的干杵在眼前,然后发笑似的在根部又发出矮矮的一丛绿叶来。

(A)那些叶子的形状.也是男性式的浓眉。

西湖边的垂柳叶子细长单薄而纤弱,是女性的眉。

而紫柳,它的叶子是稍微拉了拉的椭圆,颜色深碧,质地比垂柳的要结实浑厚。

在晴空下,绿蜡一般,灼灼反射着一团团饱满坚实的亮光。

⑤在紫柳园,我几乎没有看见一棵笔直生长着的紫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