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筝的分类知识介绍

古筝的分类知识介绍

古筝的分类知识介绍
古筝的分类知识介绍
山东筝:据《战国策》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竽、击筑、弹筝”,所以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筝。

它的流传主要在包括
郓城和鄄城在内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
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被人们誉为“筝琴之乡”,出过不少民间说唱、戏曲和民间器乐的演奏人才。

这两个地区的古筝传授系统不同,曲目也不相同,但传统古曲大都是长度为六十八板的“八板体”结
构的标题性乐曲,在演奏技法上也无很大差异。

聊城地区的古筝传
人和古曲数量较少,它的传统筝曲主要是聊城地区临清县金郝庄的
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埙先生传下来的。

由于聊城地区的传统筝曲未能
在山东和全国范围内流传,它的历史、传谱等尚待进一步整理、发掘,故人们对于“山东筝”的概念,习惯上只指菏泽地区的古筝。

山东筝曲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

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琴书的前奏出现的琴曲,跟
河南板头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橡《汉宫秋月》、《鸿
雁捎书》等都是;在民间常常用套曲联奏的形式来表现多侧面的音乐
形象,《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首
小曲就是作为联缀演奏的套曲,五十年代曾被加上《高山流水》的
大标题并在全国流行。

另外,也有由山东琴书的唱腔和曲牌演变而
来的,如《凤翔歌》、《叠断桥》。

山东筝过去多用的是十五弦,外边低音部分用的是七根老弦,里边是八根子弦,俗称“七老八少”。

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
有力。

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
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陕西筝:陕西地区是中国筝的发源地,但眼下“真秦之声”的筝乐却几乎近于绝响,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戏曲和民间音乐,其间传统
的惯用乐器均不为少,但唯独无筝或极少用筝;只有在榆林地区才用
筝作为伴奏乐器,跟洋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现。

著名秦筝理论家、教育家曹正先生说,这就是“秦筝的余绪”。

筝在榆林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榆林地处偏僻,文化比较落后,
筝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弹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
很少,这正是筝的最早奏法。

筝在陕西地区已渐渐失传,其传谱传
人都无资料可寻。

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秦筝学会会长、著名演奏家周延甲先生
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从理论研究到弹奏技艺,从伴奏地方
戏曲到编制秦韵风格筝曲,做了大量的工作,使陕西人民从新熟悉
了筝。

1957年,榆林筝名家白葆金参加了全国的民间音乐调演和陕
西省第三届民间戏曲汇演,并独奏了《掐蒜苔》、《小小船》筝曲。

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召开以及会议对陕西迷胡筝曲的肯定,都对秦筝在陕西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后来涌现了象
《秦桑曲》、《姜女泪》、《香山射鼓》、《三秦欢歌》、《绣金匾》等优秀的陕西风格筝曲。

西安鼓乐、秦腔和迷胡清曲等史料中
关于筝的记载,给陕西筝人以启示,又有筝名家曹正、高自成、王
省吾等人的巨大努力,众多筝同仁的帮助,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
陕西已渐渐地恢复筝奏秦声。

陕西风格筝曲的鲜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的游移性。

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

所谓偏,当然不
是半个音。

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

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
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

第三,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
然使用的技术。

第四,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
有抒情。

已故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
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

河南筝: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

在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
汴梁(即今之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
间音乐“郑卫之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
“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

河南筝在演奏上
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

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
名指扎桩四指悬,
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
按颤推揉自悠然。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

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划入微。

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运用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