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课时规范练1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课时规范练1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课时规范练1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选择题1.(2019卓越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33)17世纪以后英国议会的立法套语仍保留着“(该法)由无上圣明之国王陛下依本届议会僧俗两界贵族与平民之建议,并经其同意而制定颁行,其权威、效力亦源于上述三者”的说法。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英国()A.议会居于权力中心B.国王丧失全部权力C.宪政传统影响深远D.政治体制保守僵化2.(2020安徽“皖南八校”摸底,17)英国的宪政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B.议会与国王组成新政府C.议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D.国王仅保留了形式权力3.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第五条规定:“向国王请愿,乃国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这一条款主要有利于()A.工业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利B.通过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C.英国国王走向“统而不治”D.国民自由表达民意反映民情4.(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33)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5.(2019广东广州一模,33)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

这一做法()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B.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C.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控制D.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6.下图是18世纪后期英国铜版画漫画《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法国是“战争的诅咒”,英国是“和平的祝福”)。

该漫画表明()A.英国工业革命进程领先于法国B.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妥协”C.英国社会生活水平远高于法国D.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7.(2019湖南永州三模,33)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把当时的反对党人士称为“流氓”“无赖”和“自高自大者”。

一直到1794年,以福克斯为首的反对党还被骂为“雅各宾分子”和“祖国的敌人”。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待完善B.面临封建王朝复辟的危险C.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尖锐D.两党制与内阁制无法并存8.(2020河南九师联盟质检,19)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阁依仗其在议会中多数票的优势,一再更改议会工作日程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

这足以说明英国()A.内阁加强对立法工作的控制B.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国家权力核心已转移至内阁D.议会改革助推内阁权力膨胀9.(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33)据布鲁姆菲尔德《非凡的人》的调查报告显示:英国从罗伯特·沃波尔以来的36任首相中,有爵位的大贵族有26人,中产阶级(包括教师、律师、医生、商人)5人,富裕乡绅5人。

材料说明此时英国()A.《权利法案》遭到破坏B.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C.封建地主政治势力强大D.社会上层发挥政治作用10.(2019河北保定二模,33)下表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表中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1832年《议会法》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院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1911年《议会法》确定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1949年《议会法》规定财政议院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A.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B.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C.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D.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11.(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联考,20)1951年议会选举,保守党战胜工党,其领袖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在白金汉宫接受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任命;因身体原因,1955年4月5日下午4点半,他到白金汉宫正式向女王递交了辞呈。

6日下午,丘吉尔迁出了唐宁街。

这表明()A.成为保守党领袖才能任首相B.首相任免要依法履行程序C.新首相需要对英国国王负责D.国王有任免首相的决定权12.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

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现代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

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A.在历史传统中创新B.国王的权力不断削弱C.保留了贵族和君主D.首创了近代议会制度二、非选择题13.(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

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由皇帝所赋予。

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

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材料二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

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

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

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英语世界,美国没有经历任何革命也变成了一支主导的力量。

法国大革命使控制着财力的商人阶级变成统治势力,取代了拥有土地的贵族们;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却没有经历过流血牺牲,甚至都没有打扰到民众的日常安宁。

与过去断然决裂,会导致狂热的行为,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突然的横祸和毁灭。

个人的明智,来自于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围绕材料中“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以此为主题,结合世界史加以简要论述。

(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课时规范练1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1.C材料反映的是17世纪以后英国议会的立法程序而非立法权力,所以不能体现议会居于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17世纪以后到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前,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权利法案》颁布之后在立法的程序上仍然保留了历史的传统,可见英国宪政传统的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17世纪以后,英国的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故D项错误。

2.C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国王的权力就受到了限制,“开始受到限制”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政府由首相和内阁组成,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

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可知在英国宪政政体之下国家的主权由国王转移到了议会,即议会在国家政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国王仍拥有一定行政权,其权力是逐步被削弱的,故D项错误。

3.D材料中“国民之权利”表明保护对象主要是国民而不是单独指工业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议会权力是通过立法方式体现的,而不是材料中“向国王请愿”,故B项错误;材料中“向国王请愿”表明国王手中拥有权力而不是“统而不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向国王请愿,乃国民之权利”可知国民向国王表达意见受到法律保护,故D项正确。

4.B根据材料“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可知二者没有形成制衡局面,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可知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由材料“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可知议会主权原则没有被破坏,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可知没有形成内阁权力极度膨胀的局面,故D项错误。

5.D材料反映了下议院与内阁的关系,不是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下议院有弹劾政府的权力,不是立法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下议院与政府的关系,与国王无关,故C项错误;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英国下议院的权力有所扩大,这对于在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

6.B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还没有传播到法国,且漫画反映的是政治问题,未涉及工业革命进程问题,故A项错误;英国“光荣革命”后政局稳定迎来和平,法国大革命使法国处于“战争的诅咒”中,故B项正确;材料中“法国是‘战争的诅咒’,英国是‘和平的祝福’”,反映的不是社会生活水平,故C项错误;漫画中的时间是1793年,而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故D项错误。

7.A《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拥有行政权,材料中国王对反对派人士的谩骂,说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待完善,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王对反对派的称谓,没有体现面临封建王朝复辟的危险,故B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两党制和内阁制可以并存,故D项错误。

8.A由材料可知内阁通过更改日程使议会讨论的议案集中于内阁事务,说明内阁在工业革命后加强对立法工作的控制力度,故A项正确;内阁更改议会日程并不能说明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后议会一直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故C项错误;议会改革主要是议员席位的分配问题,与内阁权力膨胀无关,故D项错误。

9.D《权利法案》主要强调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根据材料可知其未受到破坏,故A项错误;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材料反映的是责任内阁制形成后首相的出身,可知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虽然首相多数是贵族,但能在下院成为多数党领袖,说明是新贵族,属于资产阶级,而不是地主阶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仍是社会的上层担任首相比例较高,这说明社会上层发挥重要的政治作用,故D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