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要考试的内容 文档

第四章要考试的内容 文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题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求真务实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惧进2.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
A.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 B.邓小平重新确立的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确立的 D.科学发展观确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是
A.完全一致的 B.比较一致的
C.不一致的 D.相似的
4.思想路线是
A.认识路线 B.不是认识路线
C.理论路线 D.行动路线
5.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群众路线
C.组织路线 D.政治路线
二、多项选择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根本的是
A.坚持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B.敢于走自己的路
C.善于走自己的路 D.能够照抄照搬
三、简答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2.党的思想路的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五、材料题
材料1:“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又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坚持与时俱进就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
材料2:“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前提在于正确认识时代特征,把握社会前进脉搏,洞察历史发展大势。

”——胡锦涛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什么是与时俱进?怎样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以上材料的论述有何现实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著作是A.《论十大关系》 B.《矛盾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2.邓小平明确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是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突出强调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4.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没有深刻的理解马恩的有关论述
B.没有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C.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D.没有搞清楚中国的国情
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坚持死项基本原则
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更直接地体现于
A.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主体
B.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C.社会主义搞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高度集中,资本主义分散管理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反对两极分化
C. 改革与开放
D. 发展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
A.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
B.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联系的
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的状况相联系的
2.社会主义本质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针对性是
A.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着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B.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
C.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
D.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与借鉴
4.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依据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B.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C.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D.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B.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C.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6.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
A.改造落后生产力 B.提升传统生产力
C.发展先进生产力 D.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丰富内涵
A.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B.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C.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D.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三、简述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为什么说发展生产力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7.人才强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2.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五、材料分析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前进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问题和曲折。

从1989年下半年起,“左”的东西有些抬头。

有人说:“改革开放要收一收,该抓阶级斗争了。

”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风源,经营机制是资本主义的。

”对于经济特区.对于乡镇企业、对于外资、对于个体户,出现了不少不利的传言,不少人的思想产生了迷茫。

当时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姓资姓社问题,再一个是市场经济问题。

许多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想说话不敢张嘴,想走路不敢抬腿。


与此同时,苏联东欧发生了震动全世界的巨变。

苏东剧变,给中国人的心理带来巨大冲击,不同的人对苏联和苏共的解体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很多人都陷入困惑之中。

正当人们心头充满疑云,“左”的东西干扰视听的关键时刻,1992年1月至2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毅然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冲破姓“资”姓“社”的阴霾,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隆隆向前。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以深刻的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冲破禁区,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解决了困惑中国多年的难题,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新的目标。

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南方谈话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精辟论述,关于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新概括,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理论等,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之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的新的回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结合材料请思考以下问题:
(1)关于“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2)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