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6-18 央行将创设基础货币投放工具PSL4

2014-6-18 央行将创设基础货币投放工具PSL4

谁是谁非:2014-7-11央行准备用短期和中期政策工具来引导利率水平,正准备两个或三个政策工具。

他还提到新的工具将会要求抵押品。

以新的利率工具让银行间利率取代现在的客户端利率,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必经的前提,因此PSL和SLF的出现非常关键。

周小川:国家高层改革迫切利率市场化两年可实现2014年7月10日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金融改革与跨境监管专题会议吹风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相关金融事宜发表看法。

周小川表示,央行准备用短期和中期政策工具来引导利率水平,正准备两个或三个政策工具。

他还提到新的工具将会要求抵押品。

此前媒体报道称中国央行正在创设简称PSL(抵押补充贷款)的新型基础货币投放工具,以这种定义和期限类似再贷款的贷款利率更好地确定和引导中期政策利率。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再贷款是一种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央行可能将再贷款工具升级为PSL,未来PSL可能大部分取代再贷款,PSL的所谓引导中期政策利率,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基建、民生支出领域的低成本资金,也可以降低这部分社会融资成本。

周小川还提到他认为利率市场化在两年内可以实现,他表示“感觉中国的最高层领导对改革有紧迫感,只争朝夕,所以我依然按此准备。

”在讲话中周还提到与美联储就货币政策进行了沟通,此外,对于近期媒体热炒的中行洗钱报道,他表示“昨天刚刚发生,时间不够,需要花点时间弄清楚事情,所以今天做不了太多回答”。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时事新闻的报道: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中国和美国讨论了金融监管。

耶伦就美联储削减量化宽松政策向中国做了简短说明。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没有详细讨论美联储削减QE的话题。

中国没有就美联储削减QE进行广泛调查。

耶伦在北京的评论和FOMC声明一致。

周小川:宏观经济角度讲,央行强调整体低通胀的目标,维持总体物价水平稳定同时也调控了房市。

但房市有时也有自己的走向。

从央行角度讲,通过宏观审慎管理来管理房市方面的需求,也就是通过LTV(抵押贷款和价值比),给予房地产开发商融资一定指导。

周小川:针对中国银行洗钱的指控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调查。

周小川:将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减少外汇市场干扰。

周小川: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

中国央行想要让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

中国央行正在为短期和中期利率准备两个或三个政策工具。

一些国家央行有相似的政策工具。

中国的新工具需要抵押品。

周小川:国际市场依旧不太平静,各国货币政策调整会引起一些波动。

中国保持谨慎态度,在波动太大市场不太平静时,保持适度干预;如果市场比较平静,中国汇改的步伐会更快的。

周小川:利率自由化需要时间框架。

利率市场化时间表当然也还是依靠各种外汇条件、国际国内经济。

但我们还是认为两年内应该可以实现。

周小川:中美会谈中未谈及亚洲基建投资银行话题。

央行未来金融工具PSL谁是谁非 2014-6-27随着外汇占款增长规模的台阶式下降,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的逻辑正在改变。

再贷款正成为基础货币补充的重要工具。

此外,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也是目前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据《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6月18日报道,为了更好地确定和引导中期政策利率,央行正在创设一种新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抵押补充贷款(PSL,全称初译为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

从PSL的定义、期限来看,和再贷款非常类似,或将逐步取代再贷款。

推出PSL的目标,是央行试图借PSL的利率水平,打造出一个中期政策利率。

PSL是一个中期利率工具,对地方债等中长期贷款的利率将有更大的主导作用,这样的新工具与已经铺开的SFL相比是它的周期更长,而与传统的央行再贷款相比它是一个抵押货币发放工具,而不是央行再贷款的信用发放货币的方式。

对中国的商业银行的货币疯狂,保留再贷款成为一种银行的惩罚潜规则是有益的,也就是哪一家银行申请银行再贷款,哪一家银行行长要下课。

PSL是非常适合中国的,因为中国的银行贷款绝大多数是抵押贷款,本身是有抵押品的,以新工具调节银行间的流动性是适合中国的金融创新。

这样的新工具对降低整体利率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但这个工具的作用更体现于微观,是央行与具体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发放,有助于精准的发放了流动性紧缺的领域,这也体现我们现在提出的应对经济压力的微刺激的政策,以后这个工具的利率提高和收紧,也可以变成微紧缩,是一个微观调控的手段。

央行创设新工具,通过新工具的利率标准影响市场,而不是整体降息的宏观政策,PSL利率本身对市场的利率的指导性可能更强,在原有整体利率下我们正在实现利率的浮动,放宽利率浮动空间,以后的利率调控水平要变成PSL利率将更可能。

中国的利率与美国的利率的不同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央行利率实际上是我们的客户端管制利率,美国的美联储利率才是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率。

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下,管制利率是要被淡化并逐步取消,变成由市场确定利率的状态的,这样我们的央行就要有新的利率工具。

央行的逆回购正回购央票等的利率是一种证券票据利率为基础的利率,不是银行存贷款反应银行信用的利率,PSL是直接与银行存款贷款资产挂钩的中长期利率,对央行市场利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2013年央行创设了SLF常备借贷便利,并且在2014年春节前后将这个工具推广到10个省市级央行分行进行试点,但SLF利率是短期利率,虽然中国的以短养长的金融操作很多,但并不是直接的中长期指导利率,所以PSL的出台是值得中国金融业期待的重要一步。

中国的金融需要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货币信用的独立而不是依附于外汇,央行的不断创新,新的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将为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带来新的动力。

因此我们期待PSL的具体政策尽快出台。

央行将创设基础货币投放工具PSL2014-6-18随着外汇占款增长规模的台阶式下降,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的逻辑正在改变。

再贷款正成为基础货币补充的重要工具。

此外,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也是目前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为了更好地确定和引导中期政策利率,央行正在创设一种新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抵押补充贷款(PSL,全称初译为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

从PSL的定义、期限来看,和再贷款非常类似,或将逐步取代再贷款。

推出PSL的目标,是央行试图借PSL 的利率水平,打造出一个中期政策利率。

在经常账户顺差水平大幅下降、外汇占款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央行终于获得了基础货币调控的主动权。

再贷款、定向降准等工具频出。

央行在资金市场价格引导上,也日渐建立起了弹性利率走廊框架。

但短期利率走廊难以传导到中长期利率水平,通过PSL打造中期政策利率,如此,新时期央行政策框架,已经可以被定义为——弹性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

维持准备金率高位以利央行调控“主动权”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工具调控体系到价格型工具调控体系,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央行能主动掌控基础货币吞吐。

从2003~2013年这10年,基础货币主要是外汇占款供给,而外汇占款供给是被动的。

中国央行只能回收而不能提供基础货币,这导致了数量型工具调控体系为主的格局。

2013年左右至今,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水平大幅下降,外汇占款增长下台阶,央行对基础货币调控才开始拥有吞吐的主动权。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试图建立起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调控机制以稳定短期利率水平,同时还建立中期政策利率以稳定社会融资成本,或者引导融资成本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

“中央银行有许多渠道可以满足市场的资金需求,不一定非得动用存款准备金。

因为当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这部分资金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商业银行手中,在目前货币存量较多的情况下,这显然不利于稳定总量。

从这个角度说,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是可以暂时不动的。

”一位央行人士称,同时,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备付金都是付息的,这些利息肯定不能与资金用于放贷款获得的收益相比,但仍然是可以覆盖其存款成本的。

如此,可以说,只要不出现大幅的资本外流、资本外逃,为了这种基础货币吞吐的主动权,央行将维持总体存款准备金率水平的相对高位,在基础货币紧平衡上发挥央行的调控主动权。

在紧平衡之下,央行可以借逆回购、再贷款、定向降准、PSL等很多工具体系来调控基础货币,并且赋予某些政策性、结构性功能。

不过,央行目前并不公布再贷款利率,包括未来PSL利率的公开性也存疑,不公开又试图引导中期利率水平,则是市场疑问。

定义PSL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美、欧、日、英主要发达经济体为代表,进行了大量的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创新。

这为中国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创新起了很好的探路作用,中国央行将创设的一个新型工具将加入这一阵营——抵押补充贷款(PSL)。

央行目前正在研究PSL的创设,其目标是借PSL的利率水平来引导中期政策利率,以实现央行在短期利率控制之外,对中长期利率水平的引导和掌控。

自2013年底以来,央行在短期利率水平上通过SLF(常设借贷便利)已经构建了利率走廊机制。

PSL这一工具和再贷款非常类似,再贷款是一种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不过市场往往将再贷款赋予某种金融稳定含义,即一家机构出了问题才会被投放再贷款。

出于各种原因,央行可能是将再贷款工具升级为PSL,未来PSL有可能将很大程度上取代再贷款工具,但再贷款依然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篮子当中。

在我国,有很多信用投放,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支出类的信贷投放,往往具有政府一定程度担保但获利能力差的特点,如果商业银行基于市场利率水平自主定价、完全商业定价,对信贷较高的定价将不能满足这类信贷需求。

央行PSL所谓引导中期政策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引导投入到这些领域。

这也可以起到降低这部分社会融资成本的作用。

构建利率框架筹谋利率市场化央行为什么不通过总体降低基准利率水平,来实现总体的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比如通过降低基准利率来实现。

这可能体现出央行试图通过较高的总体利率水平,推动有关行业的去杠杆,体现出“压”;但在要“保”的基建、民生领域则直接定向降低其利率水平。

通过维持利率的某种“双轨制”,试图约束市场价格资金往基建等领域配置,但这是否可以起到降低基建等领域对资金的“虹吸效应”,还有待检验。

央行在短端构建弹性利率走廊机制,在中长端通过PSL构建中期政策利率,这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相关?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曾提到,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实现,并提到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在短期内可能会上行。

但是,企业是否存在财务软约束,包括银行自身是否存在软约束,市场主体对利率是否足够敏感,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的快慢或成败。

在这种背景下,央行认为,除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央行对市场利率的调控能力成为利率市场化成败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