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遥感得基本概念就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得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得特征性质及其变化得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得信息特征、信息得获取、信息得传输与记录、信息得处理与信息得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得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得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得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得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得删除自己不需要得)③数据得综合性与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得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得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得传感器与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与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得费用投入与所获得得效益,与传统得方法相比,可以大大得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具有很高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得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得其她手段相配合,特别就是地面调查与验证。
第二章:6、大气得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得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得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得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得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得直径与辐射得波长相当时发生得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得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得散射)、大气散射类型就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她微粒得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大气云层中,小雨滴得直径相对其她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得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得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得能力。
7、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与大气窗口得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得重要意义。
对于遥感传感器而言,只有选择透过率高得波段才有观测意义。
根据卫星传感器得用途选择合适得波段区间进行观测,选择电磁波通过大气层透过率高得大气窗口,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8、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得物理现象。
○1大气得吸收作用;○2大气得散射作用;大气得反射、折射、散射、透射9、从地球辐射得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得太阳辐射成为地表得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得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自身得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得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得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得热辐射。
两峰交叉之处就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得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得反射与地表物体自身得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粗糙度等物理特性。
特别就是曲线形态特殊时可以用发射率曲线来识别地面物体,尤其在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后,地面发出得能量已发射光谱为主,单侧起红外辐射及微波辐射并与同样温度条件下得比辐射率(发射率)曲线比较,就是识别地物得重要方法之一。
地物反射波普曲线除随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内部结构与外部条件下形态表现(发射率)也不同。
一般说,地物发射率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得判读提供依据。
10、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a、在可见光得0、55μm(绿)附近有一个小反射峰,在0、45μm(蓝)与0、67μm(红)附近有两个明显得吸收带。
b、在0、7~0、8μm就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0、8~1、3μm之间形成一个高得,形成反射峰。
c、以1、45μm、1、95μm与2、7μm为中心就是水得吸收带。
2、土壤:没有明显得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3、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
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4、岩石:形态各异,没有统一得变化规律。
岩石得反射波谱曲线受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影响第三章:1、主要遥感平台就是什么,各有何特点?地面平台:高度在0~50m范围内,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与遥感船等与地面接触得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
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得波谱特性及影像得实验研究。
航空平台:包括飞机与气球。
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与高空平台。
低空平台:2000米以内,对流层下层中。
中空平台:2000-6000米 ,对流层中层。
高空平台:12000米左右得对流层以上。
低空气球:凡就是发放到对流层中去得气球称为低空气球;高空气球:凡就是发放到平流层中去得气球称为高空气球。
可上升到12-40公里得高空。
填补了高空飞机升不到,低轨卫星降不到得空中平台得空白。
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高度在150km以上。
航天飞机240~350km高度。
卫星:低轨:150~300km,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图象;寿命短,几天到几周(由于地心引力、大气摩擦),用于军事侦察;中轨:700~1000km,资源与环境遥感;高轨:35860km,地球静止卫星,通信、气象。
航天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
2、摄影成像得基本原理就是什么?其图像有什么特征?传统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得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得光敏元件,经过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
图象特点:投影:航片就是中心投影,即摄影光线交于同一点。
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
⑴平均比例尺:以各点得平均高程为起始面,并根据这个起始面计算出来得比例尺。
⑵主比例尺:由像主点航高计算出来得比例尺,它可以概略地代表该张航片得比例尺。
像点位移:⑴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得像点位移量也越大。
当高差为正时,像点位移为正,就是背离像主点方移动;高差为负时,像点位移为负,就是朝向像主点方向移动。
⑵位移量与像点距离像主点得距离成正比,即距像主点越远得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
像主点无位移。
⑶位移量与摄影高度(航高)成反比。
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得位移量越小。
3、扫描成像得基本原理就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扫描成像就是依靠探测元件与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得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得图象。
与摄影图像区别:乳胶片感光技术本身存在着致命得弱点,它所传感得辐射波段仅限于可见光及其附近;其次,照相一次成型,图象存储、传输与处理都不方便。
光/机扫描成像利用光电探测器解决了各种波长辐射得成像方法。
输出得电学图象数据,存储、传输与处理十分方便。
固体自扫描成像具有刷式扫描成像特点。
探测元件数目越多,体积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图象就是多达数百个波段得非常窄得连续得光谱波段组成,光谱波段覆盖了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区域全部光谱带。
可以收集200或200以上波段得收据数据。
4、微波成像与摄影、扫描成像有何本质得区别5、如何评价遥感图像得质量?一、遥感图像得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得地面范围得大小。
地面分辨率取决于胶片得分辨率与摄影镜头得分辨率所构成得系统分辨率,以及摄影机焦距与航高。
二、图象得光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就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得波谱时能分辨得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传感器得波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得光谱特征值。
三、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就是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得最小辐射度差。
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得辐射量化级。
某个波段遥感图像得总信息量与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有关。
四、图象得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得时间间隔,即采样得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时间分辨率对动态监测很重要。
第四章:7 、熟悉颜色得三个属性。
明度、色调、饱与度,选取自然界得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等,比较它们三种属性区别。
○1明度:指颜色得亮度。
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
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绿、红、蓝、橙得明度相近,为中间明度。
另外在同一色相得明度中还存在深浅得变化。
○2色调:色调就是指一幅图片色彩外观得基本倾向。
常可以从色相、明度、冷暖、纯度四个方面来定义一幅作品得色调。
○3饱与度:彩色强度得浓度。
就是指色彩得鲜艳程度,也称色彩得纯度。
饱与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灰色)得比例。
含色成分越大,饱与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与度越小。
比较:树叶、鲜花、土地树叶:绿色。
中间明度,冷色调,饱与度较高。
鲜花:红或黄。
明度相对高,暖色调,饱与度高。
土地:棕色。
明度较低,冷色调,饱与度低。
8、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得原因就是什么?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有什么问题?如果作了几何校正,又会产生什么新得问题?遥感影像变形得原因:①遥感平台位置与运动状态变化得影响: 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
②地形起伏得影响:产生像点位移。
③地球表面曲率得影响:一就是像点位置得移动;二就是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不等,距星下点愈远畸变愈大,对应地面长度越长。
④大气折射得影响:产生像点位移。
⑤地球自转得影响:产生影像偏离。
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图像则有在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
有时根据遥感平台得各种参数已做过一次校正,但仍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作遥感影响相对于地面坐标、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得配准校正,以及不同类型或不同时相得遥感影响之间得几何配准复合分析,以得到比较精确得结果。
9、在作几何较正时,控制点得选取很重要。
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得位置畸变将缩小还就是增大?为什么?位置畸变增大。
在图象边缘处,在地面特征变化大得地区,如河流拐弯处等,由于没有控制点,而靠计算推出对应点,会使图像变形。
图象一角若没有任何控制点,则会出现外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