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隋丽娟 兼爱与非攻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隋丽娟 兼爱与非攻

[隋丽娟]兼爱与非攻[画外音]: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清史的教研工作,少年时期的她在一次偶尔的机会接触到了《墨子》,由此对《墨子》这部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一个年幼的她来讲,《墨子》还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那么应该怎样读才能理解《墨子》呢?用隋丽娟教授自己的话说,读书对每个人来说,感受都会各有不同,即使读同一本书,也会有千差万别,就像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产生一千个人心目中的哈姆雷特,那么在隋丽娟教授心目中《墨子》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呢?隋丽娟教授将走进一个陌生的世界,感悟她心目中的《墨子》。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特别节目,隋丽娟读《墨子》——兼爱与非攻第一个阶段:各位观众朋友,今天借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一同谈一谈,历史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经典著作——《墨子》。

我对于《墨子》的了解其实时间很晚很晚,我大约了解它的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78年,那个时候呢是我在读初中三年级,这是我第一个阶段当中的开始,也就是我对于《墨子》刚刚有兴趣的一个开始,是什么事件诱发了我突然之间对于《墨子》有所感兴趣呢?那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学了一篇课文,有一篇古汉语它节选的还不完整,叫做《止楚攻宋》,那么在这个古汉语当中,我第一次听说了还有墨子这个人。

那么这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呢?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说南方的大国楚国想向中原进攻,中原有一个小国叫宋国,用墨子的话来说呢,楚国方圆五千里,而宋国小到什么程度呢?宋国小到只有方圆五百里,楚国为什么要打这个小的宋国呢?是因为这个时候楚王吸引来了一个人才,这个人才我一提大家就知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制造业的鼻祖,或者说木匠的鼻祖鲁班,在这里墨子称他为公输般,公输般来到楚国以后,为楚王制造了军事进攻性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攻城用的云梯,据说楚王屡试不爽,所以楚王就发话,要准备进攻宋国,这个时候有这么一个年轻人:[画面字]:本名翟(音di),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如人。

当时有很多史学家考证他,他当时大约在二十九岁左右,这个年轻人在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听说长江流域的楚国要打中原的小国宋国,就夜以继日赶了十天十夜,当他到了楚国之后呢他就请求见公输般,见了公输般的第一句话当然是要劝解他不要发动对于宋国的这个战争,可是他没有直接说,用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政治家们和社会活动家们惯用的一个说服人的方法就是事先给他设计了一个逻辑的这样一个结论,他先对公输般说,说我在北方有一个仇人,我想让你帮我去杀他,公输般当时就非常不高兴,然后墨子就对公输般接着说,你杀了他吧,你杀了他我给你高价钱,公输般回了一句话说,我不会以这样的不义的形式去杀人,墨子一看他落到了自己所预定的逻辑结论当中之后,墨子就接着说了,我听说你为楚王制造了云梯,而且近期就要攻打宋国,那么宋国有什么罪呢?然后他又接着说;楚国缺的是人口,楚国不缺土地,而宋国是一个小国,它方圆只有五百里,以一个大国去打一个小国,用你自己的不足(就是人口不足)去打一个小国,获得的还是土地,而你损失的继续是人口,如果这样做的话是不智的,也就是不聪明的。

你不为我一个人去杀人,可是你去让大国楚国去杀宋国(的人),你应该说是不义的,你还不去劝说楚王,应该你是不忠的,你劝说的过程当中你没有劝好应该说你是不强的,所以墨子用一系列的这样的推导的方式,把公输般陷到了不仁、不义、不忠而又不聪明的这样一个角落上去了,所以公输般也觉得墨子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他又不能取消攻打楚国的计划,因为他不是楚王,所以公输般就带着墨子去见了楚王,见了楚王之后呢,公输般依然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劝说楚王,楚王也觉得墨子说得非常有道理,那么有道理怎么办呢?他还不甘心,因为现在他认为有云梯,攻打宋国是垂手可得,然后墨子看出了楚王的想法,然后他就说了,你打宋国也未必能赢。

于是,他解下了身上的自己的腰带,把它圈在了前边,像一个城一样圈在前边,他用自己做的木片来做为守城的器械,他让公输般来攻打他,公输般用了九种攻城的方式,墨子用九种方式化解了。

这个时候呢,公输般攻城的手段没有了,而墨子守城的手段还有很多。

这个时候,公输般就当着楚王的面说了一句历史上非常知名的一句话,就是说,我现在我攻城赢不了你,但是我有一个方法能赢了你,然后楚王马上问:是什么方法?墨子马上就戳破了公输般所指的方法,墨子说:他想杀了我!他杀了我以后他就认为宋国可以被攻克了。

然后公输般接着说了,我早已做好了准备,我已经派了我的学生禽滑釐(qinhuali)带着三百人已经用我的方法守在宋国的城头了,你杀了我也没有用,公输般和楚王看了这样一个情况之后,真的没有办法了,于是取消了这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楚国攻打宋国的计划。

1978年,我第一次听说了墨子,这个墨子就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了,这个时期的29岁的年轻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这个年轻人,居然打败了我们心目当中的木匠的鼻祖(制造业的鼻祖)鲁班,这个应该说是令人感觉到非常震惊的,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所以,那时候时候,初三的我就对墨子有了这样一个印象,这是第一个阶段。

[画面字]:《止楚攻宋》的故事选自于《墨子—公输》。

《墨子》是先秦墨家学派及其创始人墨翟思想的重要著作,内容主要记载墨翟的言论和政治活动。

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道理深刻。

但是作为著子百家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我们对于《墨子》的认识为什么没有象《论语》《庄子》那么深刻呢?隋丽娟教授是如何理解《墨子》这部经典之作的呢?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我上大学的时候,1981年我就到了大学去读书,我读的也依然是历史专业,所以第一个学期就学习中国古代史,又学习先秦史,我们又再一次接触了《墨子》。

这一次接触《墨子》应该说对于我来说,是对于《墨子》有关的一些资料和一些它的情况,有了一次更丰富的了解。

但是那个时候我的年龄很小,只有十七岁,所以对于《墨子》很多精髓性的东西还很难以理解,当时呢我知道的《墨子》更感兴趣的第一件事情是有一件事情令我实在太震惊了,《墨子》这本书居然是我们国家先秦时期的一部类似于百科全书似的书。

这个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我们看过《论语》、看过《孟子》,它讲的多半是一些社会上的,比如我们所说的伦理上的、社会上的这样的一些治国的一些东西。

可是《墨子》这部书当中呢,它不仅仅涉及哲学的、伦理的、逻辑的,它还涉及很多先秦时期的科学。

比如说天文、比如说这个时候的军事、还包括一些非常先进的自然科学、比如说这个时期它第一次书当中记载了力的作用、还有杠杆的作用、还有光线的直射等等一系列的这样先秦时期非常先进的自然科学。

这个令我感觉到特别的惊奇,也引起了我的好奇,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呢?是先秦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家当中,很少有人是站在劳动者的角度,替劳动者说话的。

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为弱势群体去说话的。

而墨子恰恰是这个时期的第一位社会活动家,他恰恰就是站在劳动者的角度说话的,所以,这个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

但是这个时候我尝试着在我们图书馆借来了一本《墨子》,我读不进去。

《墨子》可能很多人去接触它,都没有深入接触下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墨子》这本书当中它的语言缺少华美的修饰,缺少文采,我们从文学理论创作的角度来看,缺少一些必要的修饰,确实是影响了我们有关于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读《老子》,读《老子》的时候呢,《老子》可以说是字字珠玑,而且是富含着那样的一种辩证的美的语言在里边,比如说:[画面字]:[帛书老子校注,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你读起它来的时候你有可能会对这句话理解相对于不深刻,但是你读起来就顺畅无比。

比如说你读《庄子》的时候,《庄子》给你感觉到汪洋恣肆,大到可以容到天地之下所有的道理都可以容纳到它的文章当中去,用富含哲理的寓言的这样的语言,让你感觉到读起来非常的爽快,有可能你会对庄子的某些寓言和哲理理解得不清楚,但你读起来的时候(会)感觉到心胸非常的开阔,比如说在《庄子》当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画面字]:[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惟一你读起来很顺畅,没有疙疙瘩瘩的东西,你要读《论语》,孔子的东西呢,那就是更给人一种感觉到长者的谆谆教诲,而且很多东西我都感觉到是耳熟能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可是《墨子》不是,《墨子》我们今天人不大理解,墨子为什么会用那么朴素的语言去写他的东西,即使是当时的人也不理解。

楚王曾经问过他的学生田鸠,说墨子不大喜欢用文采,为什么呢?田鸠的回答就非常的巧妙,田鸠先给楚王讲了一个故事,他说秦王曾经嫁女,嫁哪呢?嫁到晋国去,但是他要求晋国给他的女儿和他的陪嫁要非常华丽的衣服,他一共为了陪嫁他的女儿呢,陪送了七十个女孩儿,这七十个女孩儿都穿着非常漂亮的衣服,一起来到了晋国。

可是到了晋国之后,由于这七十个陪嫁太漂亮了,穿的衣服也太好看了,所以晋国人喜欢这七十个陪嫁而不喜欢他的女儿,所以他做了一个总结,他说了,他说:秦国善于嫁这些陪送的女孩儿而不善于嫁女。

他说:现在呢说华丽辞藻的人太多了,说华丽辞藻就会冲淡他的主题,君王们听到了他华丽的辞藻,被他的华丽辞藻所蛊惑,而并非真正的理解他的学说,墨子知道这一点,所以墨子为了让自己的学说得到大家的认可,他不用华丽的辞藻,所以在这里你就真正地理解了《墨子》这部经典,它朴素语言的背后所蕴含的那个伟大的道理。

这是我说的我的第二个阶段。

[画外音]:由于没有华美语言的修饰,《墨子》在先秦诸子著作号称难读之书。

直到今天,书中尚有不少疑难未解,所以在《止楚攻宋》中我们只看到墨子的侠肝义胆,但并不知道其何目的,据班固《答宾戏》中记载,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他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目的是为了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那么,他的政治主张究竟是什么呢?隋丽娟教授从墨子的政治主张中感悟到了什么哲理呢?第三个阶段:我读《墨子》的第三个阶段是什么时候呢?是我大学毕业以后工作,当时中国古代史呢系里因为很缺老师,我就直接被分到了先秦史,去讲先秦史。

先秦史对于我们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呢,应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先秦史离我们很远,而且先秦的经典我们读起来它理解起来它都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你既然是讲先秦史的,你还要讲《墨子》,你还要讲《孟子》和孔子,他的著作你就必须得读,在这读着读着的过程当中,给我的震惊就是越来越多,开始的时候不是因为文字上的震惊,是因为我突然之间知道了《止楚攻宋》的后果。

《止楚攻宋》在我那段课文当中只选到了楚王不再打宋国了,而其后的墨子的经历却没有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