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替传译

交替传译

外国语学院教学大纲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口译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职业,肩负有沟通不同文化,为不同语言搭建理解桥梁的使命。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中国与世界越来越频繁的交往,进行英汉双语互译的口译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合格的口译工作者也将成为越来越稀缺的高级人才。

交替传译是口译中的一种,是进一步掌握同声传译技巧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综合应用所学各种英语知识和技能的高级课程。

学习者应该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并且通过学习掌握更加深厚扎实的双语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因此交替传译课专门为已经经过将近三年英语专业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开设,通过讲授基本的口译理论,交替传译的特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交传的基本技巧,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译学科的理论,了解交传的特殊之处,掌握基本的口译笔记,注意力分配,公众演讲技巧,记忆方法,英汉语言对比和翻译处理技巧等,最后能够胜任各种正式场合1-3分钟间隔的交替传译。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基本的口译理论知识,交替传译的特点以及英汉、汉英交传中常用的翻译技巧;2.了解相关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3.培养对中英文的听力理解及信息处理的能力;4.掌握基本的口译笔记方法;5.胜任各种正式场合1-3分钟间隔的交替传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口译的基本形式;认识口译和笔译的异同;了解交替传译的特点;做交替传译的基本笔记技巧。

教学难点:词汇量的扩充;英语听力的即时理解;中英双语在短时间内的转换;注意力的分配;掌握和找到适合自己记笔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以课本理论为根本指导,在教授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后,辅助以大量最新的新闻、专题、时事、演说、重要讲话等题材的实战交传练习。

学生的实际交传练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在每次练习中,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理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互相找到问题所在。

也就是以模拟真实的交传场景,分析改进交传技巧的学习讨论会的形式为主,辅以教师指导,并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同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某个领域的专业术语。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68学时)1.口译学科简介2.交替传译的特点、标准和过程了解 13.交传的听力理解(交叉进行)掌握 34.交传的记忆方法掌握 15.公众演讲技巧掌握 16.笔记基本技巧训练掌握87.英汉语言对比掌握 68.上下文的作用(交传时的预测)掌握 29.各个不同专题的中英交传模拟训练掌握4210.各种不同文体的交传处理技巧 了解 4五、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听力理解30%2.英汉交替传译(总量约200单词的英语讲话一篇)35%3.汉英交替传译(总量约300词的汉语讲话一篇)35%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吴冰主编.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主要参考资料:(1)冯建忠主编.实用英语口译教程.译林出版社.2002(2)林超伦编著.实战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撰写人:陈喜华系审核人:王振福学院审核人:李红梅)翻译实务(Specialized Translation)翻译实务是一门培养学生在实用文本,诸如科技、商业等方面的翻译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翻译人才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尤其是具体的翻译实战技巧,指导其从事相关实用文本的翻译实践,使其较快地掌握不同实用文本的翻译规律,达到较高的翻译水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熟悉并初步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科技、法律、商业、医学、生物、旅游、艺术、农学、园艺等方面的文体特点;2.使学生接触并掌握一定数量的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3.使学生具备翻译所学领域文献的能力,包括英―汉和汉―英翻译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翻译实用文本的能力;2.培养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

教学难点:制作相关课件;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实用文本。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课堂活动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形式展开,对相关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文章进行分析和阅读理解。

此外,鉴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在课外完成相关的翻译练习。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翻译各种实用文本的能力,包括在科技、法律、商业、医学、生物、旅游、艺术、农学、园艺等方面的英汉互译。

《翻译实务》安排在第5学期,共32学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32学时)1.科技文本 掌握 42.法律文本 掌握 43.商业文本 掌握 44.医学文本 掌握 45.旅游文本 掌握 46.艺术文本 掌握 47.农学文本 掌握 48.园艺文本 掌握 4五、考试题型与范围每周一次的英-汉、汉-英翻译作业 50%期末考试 5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教材:自编2. 参考书目(1)方梦之.科技英语实用文体.上海翻译出版社.1989(2)蒋太培.科技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海洋出版社.1985(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修订版).书林出版公司.1997(4)夏培厚.科技英语汉译技巧.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8(5)邹人杰.汉英科技翻译技巧.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6)严俊仁.科技英语翻译技巧.国防出版社.2000(7)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撰写人:李占喜系审核人:王振福学院审核人:李红梅)翻译理论(Translation Theory)翻译理论是运用系统化的方式对翻译现象进行概括得出的结论,所谓理论,是概括地反映现实的概念和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的结果,是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社会、心理、审美等多种人文、社会学科内容,对翻译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与探索综合了社会科学、文艺学的多种理论及其运用模式。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了语言学翻译理论方法,翻译研究已运用了包括文学理论、文化理论、信息论、符号学理论、美学理论在内的各种理论方法,建立了翻译学科的众多理论分支系统。

学习翻译理论,认识各种理论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翻译理论水平,在实际运用中,有意识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介绍几种主要的翻译理论流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扩大学生知识面,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巩固和提高基础翻译理论水平。

2.能运用翻译理论初步解释一般常见的翻译现象,并且能将理论联系实际来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教学难点:解构学派、多元系统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进行启发式教学,采取灵活多变的讨论形式,辅之大量相关的知识,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课内检查。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32学时)1.信达雅了解 22.文艺学派了解 63.语言学派了解 64.翻译研究派了解 65.阐释学派了解 66.解构学派了解6五、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术语解释 20%(2)译文评析 25%(3)译文欣赏 15%(4)英汉互译 20%(5)回答问题 2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参考资料:(1)谭载喜.1991.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2)Davis,Kathleen.2004.解构主义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Gentzler,Edwin.2004.当代翻译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Bassnett, Susan & Lefevere, Andre. 2001.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5)Hatim Basil & Ivan Mason. 2001. 语篇与译者.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6)Nord,Christiane.2001.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7)Nida,EugeneA.2001.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中国翻译.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刊(撰写人:夏家驷系审核人:王振福学院审核人:李红梅)文学翻译(Literature Translation)本教学大纲是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和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编写的。

该课程为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必选课,旨在培养外向型人才,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强调基础语言、文学知识、基础翻译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强化文学与翻译、文学翻译原理、文学翻译批评、文学翻译欣赏、文学翻译实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大量的文学翻译实践,使学生将其认知和感悟到的文学翻译与批评的规律、技巧等知识内在化,为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翻译教学与研究、出版、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文学与翻译的关系、文学翻译的基础理论、原则和艺术,并掌握常用的文学翻译技巧,文学翻译的批评方法,能将中等难度的文学篇章进行英汉互译文和进行翻译批评。

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约为每小时200—250个词语,参与课堂讨论并能写出2000字左右的文学翻译批评的文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不同类型的文学翻译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

2.掌握文学翻译批评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译性;诗歌翻译。

2.文学翻译批评与文学作品翻译欣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课上布置完教材上应阅读的内容和应作的翻译练习之后,在下一次课堂上每讲课均安排半小时课堂讨论并讲评所批改的作业。

每章讲完后均有课下思考题,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及实践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32学时)1.文学与翻译理解 12.文学翻译概论掌握、理解 53.文学翻译研究方法理解、掌握 14.文学翻译与批评理解、掌握 15.文学作品翻译与欣赏理解、掌握 66.诗歌翻译与欣赏理解、掌握 47.散文翻译与欣赏理解、掌握 48.影视文学翻译与欣赏理解、掌握 49.名著翻译作品比较与欣赏理解、掌握 6五、考试范围与题型1.读书报告会(2000字)2.口头报告(小组活动)3.笔试短文翻译(英译中)35%短文翻译(中译英)35%译品评价3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自编讲义《文学翻译的基本原理与批评导论》2.参考资料:(1)Peter Newmark. 2001.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Susan Bassnett & Andre Lefevere. 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cy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3)Andre Lefevere. 2001. 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4)Katharina Reiss. 2001.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5)Edwin Gentzler. 2001.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6)辜正坤.2003.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清华大学出社(7)辜正坤.2004.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社(8)何高大.2000.散文欣赏学英语.台湾万人出版社(9)何高大.2000.英语情书情话欣赏.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0)刘宓庆.2005.文化翻译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1)刘士聪.2002.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译林出版社(12)马红军.2005.翻译批评散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3)孙致礼.1996.我国文学翻译概论.译林出版社(14)杨晓荣.2005.翻译批评导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5)喻云根.2005.英美名著翻译比较.湖北教育出版社(16)许渊冲.2001.英汉对照《唐诗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17)王秉钦.1995.文化翻译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8)中国文学出版社编.1998.汉英对照中国文学书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文学出社(19)张南峰.2004.中西译学批评.清华大学出社(20)张今.1994.文学翻译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21)周仪等.1999.翻译与批评.湖北教育出版社(撰写人:何高大系审核人:王振福学院审核人:李红梅)法语(French)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为法国等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超过一亿人以法语为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