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师:我姓姚,大家可以叫我姚老师,姚老师的儿子也姓姚,可以说他是姚氏之子。

指着一位学生:你姓什么,可以叫什么?
生1:我姓杨,可以叫杨氏之子。

生2:我姓赵,可以叫赵氏之子。

生3:我姓李,可以叫李氏之子(女)。

师:子代表儿子,女代表女儿。

师: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板书:杨氏之子,一起读题。

(生齐读题目)什么意思,谁来说?
生:杨家的儿子。

师:“之”在古文中一般解释为什么?
生:的。

师:我们今天学的是一篇古文,学习古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第10课,读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大声读课文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通了没有?继续读。

师:好,谁来试试,这位同学你来。

一女生站起来读。

师;读得怎么样?不仅很正确,有一个字,“孔君平诣”的“诣”好几个同学不认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得很好。

有谁能超过他?
另一男生站起来读。

师:你也很流畅,如果再慢一点儿会更好。

师:古人喜欢吟诵,今天老师也来吟诵此文,师范读。

师:我和大家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生1:字与字之间有停顿。

生2:读得更慢。

师:什么地方更慢了?你听出来了吗?特别是哪个地方?
生:“甚”字后面。

师;还有吗?
生:“家”后面停顿了。

师;刚才两位同学怎么读的?
生:比较慢。

师:老师怎么读的?为什么这样读?
生:老师读得很有味道,很像古人曰那样。

师;读古文要注意停顿。

师范读最后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让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有滋有味地读读全文。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

师:老师再请同学来读。

一女生站起来读。

师: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刚才强调的停顿之处,读得怎么样?
一男生站起来读。

师:你很注意停顿,但有一处不太正确,“孔君平诣其父”,谁来读正确?
又一女生站起来读。

师:好!一起读一遍。

师;真不错,刚刚接触古文就能读得这么流畅,这么好。

像这样的古文可以怎么
来读懂它?
生1:我们可以通过正文下面的注释来读懂它。

师:看下面的注释,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还有吗?
生2:开可以看词语手册。

师;查资料。

生3:平时多看看古文版的书。

师;注意积累。

生4:如果你前面知道的话,就联系上下文。

师;你听说过这样的话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老师给你们介绍一种方法,出示:——
师:如果你有什么字、词、句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个记号。

(师巡视指导)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方法自由读文学习。

师;课文意思大致读懂了吗?每句话的意思明白了吗?
师:既然读了,咱们就不说了。

你读了课文,觉得杨氏子这人如何?孔君平
拜访的是杨氏子吗?
生1: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生2:他的确是像课文里说的那样,是聪慧。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直接写出了杨氏子“甚聪慧”?(板书:甚聪慧)一起读这一句。

(生齐读。


师:“甚”就是——
生:很。

师:“聪慧”就是——
生:聪明。

师:对,参考下面的注释,“聪慧”就是聪明的意思,谁来读读这句?
指名一女生读。

师:你突出了“甚”字,非常聪明。

再指两名学生读——齐读
师:杨氏子甚聪慧,从哪儿感受到?想一想,找一找,找到后同桌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后,有的做记号,有的同桌交流(师巡视)。

师:你找到了哪里?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慧?
生:从他们的对话当中。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你找到了他们的对话。

为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甚聪慧?
生:这两个普通的一问一答中,其实可以看出孔君平的话带有讽刺的意味。

因为杨梅里带头是个杨,而孔雀带头是个孔。

师:你理解了吗?孔平君为什么要指着果子说:“此是君家果”?
生:因为当时桌上有很多果子,这是为了讽刺这个杨氏。

师: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是为了讽刺杨氏子吗?
师:孔君平来拜见杨氏,杨氏不在,杨氏子出来招待,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
师:杨氏子会讽刺孔君平吗?
生:招待客人摆水果本来就是人之常情嘛。

师:杨氏子的回答抓住了话里的规律,有些同学对这句话的意思不太理解,“杨家果”是杨家种的果子,孔家禽是孔家的鸟吗?
生1:肯是在测这个小孩聪不聪明。

生2:可能是逗逗这个小孩。

生3:可能是开个玩笑。

师:明白了这意思,你想一想,为什么姚老师要在这一处停顿?
师:孔君平的话与杨氏子的回答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自由读对话部分。

生:从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鸟。

师:孔君平不是说杨梅是杨家果吗?为什么杨氏子说他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家鸟呢?
生:如果说孩子说“此是孔家禽”来回答他就太没礼貌了。

师:“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会生气。

在这时候,会巧妙地说话,就是甚聪慧。

师:如果我是孔君平,我说:“此是杨家果”。

你怎么回答?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谁还想来读?
请多名学生读。

师:现在我不是孔君平,我是毛君平,你会怎么说?
生1:未闻毛毛虫是夫子家虫。

生2:未闻毛竹是夫子家竹。

师:如果我姓李,谁来与我对话?
生3:未闻李四光是夫子家仆。

生4: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师:从对话中,我们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慧,还从哪儿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慧?
生:他说“儿应声答曰”就是说很快地答出。

师:“应声”是什么意思?
生:很快地。

师:这么妙的回答他脱口而出。

现在我是孔君平,咱们来对话。

师——此是君家果。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课前老师查了资料,杨氏子不仅甚聪慧,还很懂事。

你从哪儿感到他很懂事?
生:未设果。

爸爸不在,然后他自己摆出水果来招待客人。

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儿子不出来就代表他很没有礼貌。

师:前面已说到“夫子”,什么意思?
生1:你。

生2: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师:杨氏子称孔君平为夫子,说明他很尊敬。

“夫子”表示学识渊博的人,我们称孔子为“孔夫子”。

还从哪儿看出杨氏子对别人有礼貌?
生:君。

师:读古文不仅要流畅,还要读出味道。

谁来读?
先后两名女生站起来有滋有味地读着。

师:你的朗读古今合璧。

师:有谁能把古文背出来?
一名男生比较流利地背诵下来。

师:大家试着背一背。

会背的把书合上,不会背的看书。

学生自由试背。

——齐背。

师:这个机智的故事,选自哪一本书?一起说。

——生:《世说新语》
出示:《世说新语》简介。

师读。

课后找这书来读读,相信会有收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