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二次实验报告

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二次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课程
实验报告
1.实验题目:基于simulink的文件建模与仿真
4.实验内容
要求分别采用StateSpace模块和积分环节建立系统的Simulink
阶跃输入情况下的状态变化和输出变化情况,要求仿真时间为
长为0.01s,采用输出仿真结果到工作空间再绘图的方式进行结果分析,比较两
其中o为未知数,默认值为6。

要求以u为输入,y为输出,建立系统的仿真模
并将其封装称为子系统,要求采用封装对话框的方式对a进行封装。

4、拦截系统建模与仿真
根据提供的拦截系统建模与仿真程序框架,分析不同导引比、同一初始条件情况。

其中心= 60deg,0T=-90deg, Kv= 600m/s, V T =lOOm/s;巡航弹初始高度h=2000m,初始水平位置xt=3000m。

要求分析比例导引增益分别N=2.5、N=3、N=3.5情况下,拦截轨迹以及攻角变化曲线。

State Space模型
参数设置
m文件
clear
sim('zwj6131');
2.封装子系统
模型
3.单摆系统建模与仿真模型
4.拦截系统建模与仿真
程序:
global N;
N=2.5;
sim('S_example4');
data=[Data(:,1:16),t,Data(:,17)]; save('data25');
N=3;
sim('S_example4');
data=[Data(:,1:16),t,Data(:,17)]; save('data30');
N=3.5;
sim('S_example4');
data=[Data(:,1:16),t,Data(:,17)]; save('data35');
rad2Deg=180/pi;
load('data25')
6.实验结果及分析
1.simulink基本操作
两种模型绘图
可以看出两种模型运行后结果一致。

2.封装子系统
3.单摆系统建模与仿真角度随L变化曲线:
攻角变化:
轨迹变化:
7.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基本的simulink使用方法,学会了一些较为基础的建模,以及
封装知识。

能够自己编制一些基础的模型并运行,并且可以对一些基本的模型进行逆向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