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 即时通讯工具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1.2 即时通讯工具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1.2 即时通讯工具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1.2.1 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历史
根据即时通讯私有化至公有化乃至全面普及的时间发展顺序,将其发展历史整理如下:
创作者首次公开发表日期类型Tallkomatic Murray Turoff 1973 单一协议UnixTalk Unix 1983 单一协议Talker Mark Jenks and Todd Krause 1984 单一协议IRC Jarkko Oikarinen 1988 单一协议ICB Sean Carrick Casey 1989 单一协议UnderNet Danny Mitchell 1992 单一协议ICQ Mirabilis 1996.11 单一协议AOL即时通信 (AIM) AOL 1997.5 单一协议mICQ Mattew D. Smith 2001 单一协议Pidgin Mark Spencer 1998.11 多协议腾讯QQ Tencent 1999.2 单一协议Fire Eric Peyton 1999.4.1 多协议Yahoo! Messenger Yahoo! 1999.6.21 双协议Miranda IM Miranda IM project 2000.2.6 多协议Trillian Cerulean Studios 2000.7.1 多协议Psi Justin Karneges 2001 单一协议YSM rad2k 2001 单协议Kadu Kadu团队2001.8 单一协议
Adium Adam Iser
Evan Schoenberg
2001.9 多协议
JAJC Mikel Ivanov 2002 单一协议SIM Shutoff Co. 2002 多协议KMess KMess团队2002.4 单一协议
aMSN Alvaro J. Iradier Muro 2002.5 单一协议iChat Apple Co. 2002.8 多协议BitlBee Wilmer van der Gaast 2002.8.9 多协议Trillian Pro Cerulean Studios 2002.9 多协议
Skype Niklas Zennström与Janus
Friis
2003 单一协议
Tkabber Alexey Shchepin 2003 单一协议IM2 IM2 Limited 2003.4 多协议VIPole Hiliard Management 2003.9 单一协议Eva IM client yunfan 2004 单一协议Xfire Xfire.inc 2004 单一协议Tapioca Tapioca Project 2006.12 单一协议Teltel Teltel 2006.3 单一协议Kopete Kopete团队2008.8 多协议WhatsApp Facebook, Inc. 2009.8 单协议Signal Open Whisper Systems 2010.5 单一协议LINE LINE株式会社2011 单协议FastMsg即时通信fastmsg 2011.4 单一协议Tox Tox基金会2013 单协议Telegram Telegram Messenger LLP 2013 单一协议Google环聊Google 2013.5 单一协议Ring Savoir-faire Linux Inc. 2014 单协议
根据上述手工整理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历史,可以简单将整个IM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部分:以Talkomatic为代表的第一代多用户在线聊天系统时代,以ICQ为代表的第一代即时通讯软件时代,以腾讯QQ为象征的即时通讯软件数量激增时代和以Whatsapp 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即时通讯软件全面普及的时代。

从Talkomatic到今天,历时45年,IM在个人及企业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多,用户对即时通讯的需求越来越苛刻,以IM为核心的软件数量呈现指数激增的态势,很好地体现了即时通讯具有巨大的潜力。

1.2.1 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即时通讯何去何从?毫无疑问,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即时通讯工具会逐渐进步,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丰富、更完善的沟通功能,将会提供更加完美的服务。

随着TeamTalk这类软件的出现,即时通讯软件完成了由纯粹的P2P变成G2G,再从G2G转变为能够支持多场景,跨平台的即时协作系统。

IM行业前景无限,即时通信市场快速增长,IM软件功能的完善、应用的拓展、激烈的竞争都促使IM的体系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

因此,对即时通讯工具的展望,更多的是根据时下热门技术对即时通讯的未来做出假设。

未来即时通讯市场很可能朝四个方面发展。

1.2.1 语音AI的深度定制
随着端云一体语音交互模组的标准化、低成本化,会说话的公共设施会越来越多,未来每一个空间都至少会有一个可以进行语音交互的触点。

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的提升,移动设备上的实时语音生成与真人语音可能将无法区分。

因此,IM领域语音AI在企业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好的将信息反馈给上级下属无疑是提升企业运作效率的最好方式,而语音AI的发展为IM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除此以外语音AI系统可以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尤其在以电商平台为主的IM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语音AI和旺信的深度定制,既可以大大节省客服成本,又可以让顾客得到更加个性化,更加专业化的私人订制服务,这对整个IM行业无疑都是一种促进。

1.2.2 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的发展
未来几年,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将加码推出。

跨系统的数据追踪溯源相关的技术,比如水印技术,数据资产保护的技术以及面向强对抗的高级反爬虫技术等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

这对于如今IM领域中移动支付和IM相互重叠带来的隐患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当今中国几大即时通讯饮用无一不集成电子支付系统,信息的安全性的要求表现得日益强烈。

以前很多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都是明文存储、明文传输、密码输入、加密简单,I 被盗、隐私暴露、病毒入侵等烦恼一直困扰着用户。

而企业层面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更为强烈。

如何在享受即时通讯带来的快捷的同时保护好用户资料、企业内部资源甚至商业机密,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的发展为这几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极大地增强人们对IM集成电子支付的有关软件的信心,对IM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2.3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近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前几大话题,在各行业数字化的进程中,物联网技术将支撑链下世界和链上数据的可信映射,区块链技术将促进可信数据在流转路径上的重组和优化,从而提高流转和协同的效率。

在跨境汇款,供应链金融,电子票据和司法存证等众多场景中,区块链将开始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以区块链技术为主的商业应用即将进入IM领域,具体体现在不经第三方处理的电子合同等全新场景应用,将全面促进企业级IM的公信力,同时简化传统电商合同确认环节,提高信息安全性,提高交易效率,促进B2B相关领域的发展。

1.2.4 5G网络催生全新IM情景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使移动带宽大幅度增强,提供近百倍于4G 的峰值速率,促进基于4K/8K超高清视频、AR/VR等沉浸式交互模式的逐步成熟。

网络向云化、软件化演进,网络可切片成多个相互独立、平行的虚拟子网络,为不同应用提供虚拟专属网络,加上高可靠、低时延、大容量的网络能力,对于IM的直接影响是人们很可能想减少对电子邮件的以来那样减少传统意义上在IM应用手动输入信息的需求,短信和即时通信文字将被广泛实时应用的即时视频需求所取代,用户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企业级IM数据处理能力极大提高,文件传输能力的提高将极大增强IM的协作性和应用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