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
▪ 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发展 阶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也表现出 不同的 特点。
▪ 研究一个国家(区域)处于何种阶段,既是 实施决策论断的首要条件,也是认识基本国 情的必然途径。
▪ 研究指出(牛文元,1993)人类的历史可划 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前发展阶段、后发展 阶段、高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
▪ 人类基本生存方式的反思:生产、生活和组织方式的 反思。“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 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 国的发展失衡,应当发展富裕和繁荣的新概念。” (21世纪议程)
▪ 人口增长的反思:数量增长及其认识
▪ 科学主义反思:二元论(主体与客体对立,我思故我 在—笛卡尔)、崇拜科学技术的无穷力量(知识就是 力量,认识客观就能驾驭自然万物—培根)、简单 化(世界是简单的,给我空间与运动,我就可以造出 宇宙来—笛卡尔)、理性崇拜(理性人,理性世界、 理性社会)。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人类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 人类文明演化规律分析:简单到复杂,低级到
高级,无序到有序。 ▪ 生存阶段与农业文明 ▪ 发展阶段与工业文明:人口、物质、环境、文
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பைடு நூலகம்化) ▪ 可持续发展阶段与生态文明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人类发展阶段的序列
一、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古代文明的哲理 ▪ 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论衡: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
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及其特点
比较项目 前发展阶段 后发展阶段
时间长度 1万年以前 农业革命之后
空间尺度 个体、部落 流域或国家
哲学思考 启蒙状态
追求是什么?
自然态度 自然拜物主义 自然优势主义
高发展阶段 工业革命之后 国家或洲际 追求为什么? 人文优势主义
可持续发展阶段 信息革命之后 洲际或全球 追求将发生什么? 天人协同
能源输入 人力
人、畜及天然力 非生物能源
清洁可再生能源
环境响应 无污染、干扰 低度缓慢退化 污染长期退化 协调、资源再生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 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古来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 展概念则是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 告中首次提出的。
▪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 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 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needs) ▪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 (1)《寂静的春天》—对人类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 (2)《增长的极限》—引起全世界反响的“严肃思考” ▪ (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 ▪ (4)《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 ▪ (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责任与义务的体现
▪ 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 返道,劳而无获。
▪ “人地关系论”创始人李特尔:整个土地呈现出生动的 图景,在其上自然的与文化的产物、自然的与人文的面 貌,所有这些均被巧妙地安排成一个整体,完美地体现 了人与自然的最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土地影响着人 类,而人类亦影响着土地。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我国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的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 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 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 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 展”。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 1962年《寂静的春天》 ▪ 1969年《环境危机研究》 ▪ 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环境大会《人类环境宣言》 ▪ 1980年联合国《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 1987年联合国《我们共同的未来》(Sustainable
环
水体污染
境 类型 固体废弃物
污 环染 境
污染 噪声污染
状况 以城市为中心 仍在发展向农 村蔓延
问
题
生 态 类型 破 坏
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
水土流失
状况
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范围扩大 程度加剧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江民锦 江西财经大学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中国21世纪议程
▪ 庞大的人口压力 ——中国21世纪人口、环
▪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境与发展白皮书
▪ 深刻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不把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 国一道作为我国基本的发展战略,与此相关 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我国突出 问题
人口过多 资源短缺
后
环境恶化
果
制约我国经 解决方法 济发展
迫切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系中华民族生存 和发展
重要性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种类多
我 国
的
数量大
自
然
资
类型全
源
经济迅速发 展
庞大的人口 数量
生产技术、 工艺落后
资源需求 量大
资
源
人均占有
相
量少
对
短
资源利用
缺
率低
深刻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经济水平 天然食物链 经济特质 采食渔猎
初级水平(农业 高级水平(工业 优化水平(知识经济为主)
为主)
服务业为主)
自给型经济
商品经济
协调型经济
系统识别 无显著结构 简单结构
复杂结构
控制的网络结构
消费标志 个体延续需要 低水平维持需要 高水平维持需要 全面发展需要
生产模式 从手到口
简单技术工具 复杂技术体系 智力转化与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