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原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病原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病原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供卫生检验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检验(Experimental Pathogenic Biology Technique)课程号:
课程属性:专业课
先修课程: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
学分:3
学时:72 理论学时:0 实验(实践)学时:72
二、教学目的要求
病原微生物检验是病毒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的配套实验课程,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实验内容包括病毒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技能、分离培养及鉴定技术、血清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细菌学检验和病毒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检验方法、研究手段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认识和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培养、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整个实验课程要学生自己完成,每2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单位,共同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

基本要求:熟悉实验步骤,掌握实验关键点和影响因素,能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结果,结论,讨论。

五、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实验1 动物接种技术及动物标本采集
1、动物接种:小鼠的腹腔接种、尾静脉接种、脑内接种以及灌胃
2、动物标本采集:胸腺、肝脏、脾脏、摘眼球取血
要求:熟悉动物实验常用的接种途径和标本的采集
实验2 鸡胚培养、原代细胞培养
1、原代细胞培养:选用10日龄的鸡胚,进行鸡皮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2、病毒的鸡胚培养:选用9~10日龄的鸡胚,采用尿囊腔途径接种病毒。

要求:熟悉原代细胞培养及尿囊腔接种病毒的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

实验3 传代细胞培养
选择生长良好的MDCK细胞,通过消化、分散、分装后进行培养。

要求:熟悉传代细胞培养的操作、要点。

实验4 流感病毒分离培养
在长成单层的MDCK细胞上,接种病毒后进行培养,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及细胞病变的类型。

要求:熟悉病毒的细胞培养的操作、要点,以及判断病毒感染细胞的程度。

实验5 血凝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
本实验包括一个单位血凝素的滴定、一个单位血凝素的确定和正式试验。

要求:掌握血凝效价、血凝抑制效价的判断,熟悉实验的影响因素和操作要点。

实验6 RT-PCR检测流感病毒
利用RT-PCR技术检测致病微生物致病基因,通过凝胶电泳观察结果。

要求:熟悉RT-PCR技术的操作要点、影响因素及凝胶电泳的结果观察。

实验7 病毒学检验讨论
利用所学病毒学检验知识对病毒性感染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

要求: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熟悉判断疾病的病原的要点。

实验8 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完成某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要求:熟悉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的操作步骤、试验结果的判断以及试验的注意事项。

实验9 消毒剂的定量杀菌试验
完成某消毒剂定量杀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时间的测定。

要求:熟悉消毒剂定量杀菌试验操作技术及结果计算方法。

实验10 细菌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从细菌中提取质粒,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提取出来的质粒,在凝胶成像分析仪中成像,分析。

要求:熟悉质粒的概念,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熟悉琼脂糖凝胶电泳,学会使用凝胶成像分析仪。

实验11 病原性球菌分离鉴定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为病原性球菌的代表,从模拟污染样品开始,完成细菌的增菌、分离、生化鉴定全过程。

要求:熟悉病原性球菌分离鉴定的操作步骤,以及结果判断。

实验12 致病性肠道杆菌分离鉴定
以沙门菌或志贺菌为致病性肠道杆菌的代表,从模拟污染样品开始,完成细菌的增菌、分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

要求:熟悉致病性肠道细菌分离鉴定的操作步骤,玻片凝集试验的基本要领,以及结果判断。

实验13 霍乱弧菌快速检验
以水弧菌代替霍乱弧菌,完成细菌快速检验,包括:动力观察、制动试验、染色镜检等。

要求:熟悉霍乱弧菌快速检验的目的和操作步骤。

实验14 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从模拟污染样品开始,完成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的增菌、分离、生化鉴定和毒素检测。

要求:熟悉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的菌落特征、生化特性和毒素检测,掌握判断依据。

附:学时分配
六、教材
1. 李洪源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张朝武主编:细菌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七、参考书目
1.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余倩、许欣主编:卫生微生物检验学细菌学分册,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八、成绩评定
本实验课程以考核加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考勤、实验操作、学习态度等)占70%,期末实验理论闭卷考试占30%。

系:卫生检验与检疫系
编写(修订)人:左浩江汪川
2014年2月1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