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第十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和主要微生物类群解析
11第十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和主要微生物类群解析
四、沉淀作用 废水中有机物质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用 下无机化后,处理后水往往排至自然水体中,这就要求排 放前必须经过泥水分离。 活性污泥,特别是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使泥 水分离,澄清水排走,污泥沉降至池底,这是废水生化处 理必须经过的步骤,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第二节 好氧生物处理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
缺点:出水水质上往往不及推流式。
三、好氧生物膜法
生物膜主要由细菌的菌胶团和大量的真菌菌丝组成,其中还 有许多原生动物和较高等动物生长。它们粘附在生物滤池滤 料上或生物转盘盘片上,形成一层带粘性、薄膜状的微生物 混合群体。
主要类型: 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 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
沉淀池
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 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 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 1.普通活性污泥法
• 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处理工艺很多,最为普遍使用的活 性污泥法工艺如下图
空气 清水 初沉池 曝气池 二沉池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废水先通过初沉池,除掉一些悬浮固体(一级 处理的目的),然后进入一个有曝气装置的构 筑物,活性污泥就在这种装置中将废水中的 BOD降解掉(二级处理的目的),并产生新的 活性污泥。当BOD降到一定程度时,混合液一 起流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排 放,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曝气池中, 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而排放。
池 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氧化法(淹没式生 物滤池)
生物转盘
生物膜法处理工艺
第三节 氧化塘
• 一、水体自净 • 是指水体在接纳了一定量的污染物后,通过物理、化学和 水生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受污 染前的水平和状态的现象。
1. 物理净化过程 废水或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可沉降性固体逐渐沉至水底形成 底泥。悬浮体、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则因混合稀释而逐渐 降低浓度。
• 一、曝气方式 1. 鼓风曝气法 2. 表面加速曝气法 3. 射流曝气
二、好氧活性污泥法
普通活性污泥法是依据水的自净作用原理发展而来的
废水 → 初沉池
→
曝气池
→
二沉池
→ 出水
剩余 污泥
回流污泥
初次沉淀池
曝气池
二次沉淀池
污泥消化池
化学营养物 预处理
生物处理
(二级处理)
(一级处理)
曝气池
沉淀池
后处理 净水外排
第十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和主要微生物类群
1
第一节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 一、絮凝作用 废水进入生物反应池后,废水中的产荚膜细菌可分泌出粘液 性物质,并相互粘连形成菌胶团。菌胶团又粘连在一起, 絮凝成活性污泥或粘附在载体上形成生物膜。
二、吸附作用 微生物个体很小,并且细菌也具有胶体粒子所具有的许多特 性,如细菌表面一般带有负电荷,二废水中有机物颗粒常 带正电荷,所以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吸引作用。
三、氧化作用 被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吸附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在微生物胞 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可溶性的有机小分子物质,然后透 过细胞膜进入微生物细胞内。这些被吸收到细胞内的物质 ,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途径,被 氧化为无机物CO2和H2O等,并释放出能量;同时,微 生物利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和呼吸作用释放 的能量,合成细胞物质。
2. 化学净化过程 化学自净过程取决于废水和水体的具体状况,如在一定条件 下,水体中难溶性硫化物可氧化为易溶性的硫酸盐;可溶 性的二价铁、锰化合物可转化为几乎不溶解的三价铁、四 价锰的氢氧化物而沉淀下来。
3. 生物净化过程 悬浮和溶解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在DO参与下,经需氧 微生物作用氧化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CO2、H2O、 硝酸盐和磷酸盐等,使水体得到净化。
2、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又称接触氧化稳定法或 生物吸附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含悬浮物和 胶体物较多的废水。 进水 出水 接触氧化池 沉淀池
稳定池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接触氧化稳定法
曝气池分为接触氧化池(吸附池)和稳定池(再生池)。废水先进入接触氧 化池,和活性污泥充分接触,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后,混合液流入沉淀池 进行固液分离,回流污泥在稳定池内进行再生,曝气使吸附的有机物进一步 氧化分解,恢复污泥活性后,再引入接触氧化池。
二. 污水生物体系
• 根据在污染水体中生物种类的存在与否,划分污 水生物体系,确定不同污染程度水体中的指示生 物。反之,根据水体中的指示生物的存在亦可确 定水体污染程度,又称柯克维茨(Kolkwitz)和麦 尔松(Marsson)体系法
污水生物系统(2)
• 污水生物系统中各带特点 • 多污带:有机污染严重,溶解氧含量低,细菌极多,无好氧 生物,无鱼类生存; • 中污带:包括α-中污带(有机污染较为严重,溶解氧略有 回升,多为耐污性生物种类,)和β-中污带(中等程度的 有机污染区域,溶解氧较高,有多种藻类和原生动物,有鱼 类出现); • 寡污带:溶解氧恢复正常或达饱和,水质透明,细菌数量少 ,藻类种类和数量多。 • 污水生物系统的应用 • 主要应用对象是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水域,对重金属和其他工 业废水引起的污染水域的应用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 应用该法来监测和评价环境比较全面,但工作很繁重,耗费 时间,而且需要具有熟练的分类知识,同时调查结果也不易 表示。
3、完全混合式曝气法
原污水、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原有的混合液充分混合。池内水 质匀,各部分工作情况基本一样。
特点: • 耐冲击负荷性强,可处 理浓度较高的废水,只要 适当延长曝气时间即可。 适于处理工业废水。 • 可把曝气池的工况控制 在最佳的位置上。
进水
出水
曝气池
沉淀池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二. 污水生物系统(1)
• 污水生物系统法的原理 • 受污染的河流由于自身的自净过程从而导致自 上游往下游形成一系列在污染程度上逐渐减轻 的连续带。随污染物浓度的降低,生物种类也 发生变化,每一带都生存有大体上能够表示这 一带特性的动物和植物,由此可以将河流依次 划分为四个污染带,即多污带、 α-中污带、 β-中污带、寡污带,从而可以根据一条河流 中一定区域内所发现的动物区系和植物区系来 鉴别该区域的有机污染程度。
污泥回流
污泥及余渣消化罐
曝气池
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 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 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
曝气池主要由池体、曝气系统和进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 池体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和圆 形等。曝气方法主要有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