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测试答案(4)

4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测试答案(4)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测试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等。

这体现的是教育的( C )A.终身化B.全民化C.民主化D.多元化2.最能够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的班主任领导方式是( B )A.权威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消极型3.我国实施的是( C )A.一B.二C.三D.四4.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教育对智力的影响5.教育研究的基础是( A )A.教育科学理论B.教育实践经验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6.“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这一观点源自于( D )A.联结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B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合适的认知策略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专专科学历的公民不得申请教师资格的类型是( D )A.幼儿园B.小学C.初级中学D.高级中学9.“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意志( D )的表现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10.在教“鸟”这一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运用了( C )A.变式B.案例C.正例D.反例11.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评价是( B )A.标准参照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C.描述性评价D.团体测验12.某校一名学生在跑八百米时突然死亡,后查明该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学生家长事先将此事告知过该生的班主任。

该班主任的行为( B )A.触犯了刑法B.属于不作为侵权C.没有违法D.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13.容量平均值约为7个组块得记忆是( B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形象记忆D.动作记忆14.某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其归因是(A )A.内部、不稳定、可控B.外部、稳定、可控C.外部、稳定、不可控D.内部、稳定、可控15.关于课程的内涵,持“课程即教材”观点的是( A )A.夸美纽斯B.杜威C.泰勒D.布鲁纳16.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反而使听觉比正常人更敏锐,这是(D)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感觉补偿17.除国家另有规定之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A )周岁的未成年人。

A.16B.18C.14D.1518.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D )A.德育课B.思想政治课C.奖励与惩罚D.教学19.《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A )的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B.启发性C.因材施教D.巩固性20.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基本矛盾是( C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21.主张启发式教学,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又不打消其学习积极性(C )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 道而弗牵22.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到(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3.最优化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B )A.瓦·根舍因B.巴班斯基C.布鲁纳D.泰勒24.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B )A.教育传统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25.作为一名教师,最需要拥有的注意品质是( C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26.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C )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属于(BD )A.代表(符号)学习B.有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概念学习2.我国学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包括(ABCD )A.知识的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心智技能学习D.社会生活规范(品德)学习3.属于操作条件作用范型的有(ABC )A.积极强化B.消极(负)强化C.无强化D.顿悟4.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使学生能(ABC )A.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B.进行自我管理C.投入到学习中去D.安静和驯服5.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ABC )A.社会B.知识C.学生(儿童)D.教师E.校长6.教育提升人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ABCD )A.发现人的价值B.发掘人的潜能C.发挥人的力量D.发展人的个性E.完成自我构建7.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遗传B. 个体能动性C.环境D.教育E.社会实践8.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是(BCDE )A.身体健康B.正确的人生追求C.宽广的胸襟D.理性地适应生活E.寻找身边的欢乐9.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般按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ACDE )A.形象记忆B.感觉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E.情绪记忆10.在心理辅导中,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ACDE )A.强化法B.合理情绪疗法C.代币奖励法D.示范法E.自我控制法11.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把课堂纪律分成以下四种类型(ACDE )A.教师促成的纪律B.制度促成的纪律C.集体促成的纪律D.任务促成的纪律E.自我促成的纪律12.教师(包括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有(ABCD )A.日常观察B.家访及谈话C.分析书面材料D.调查研究13.学校美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ABCD )A.课堂教学B.课外文化艺术活动C.大自然D.日常生活14.常见的直观教学的手段有(ABCD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多媒体教学15.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ABCDE)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E.整体性三、简答题1.简述布置作业的原则。

答:(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布置作业);(2)作业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要进步);(3)作业分量适宜,难度适度;(要考虑作业的量和难以程度,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选择性;(应有口头的、书面的、实际操作的等,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实效性);(5)作业要求明确,规定完成时间;(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时间、方法和质量应有明确具体的规定);(6)作业反馈正确、及时;(及时批阅、订正、讲评)。

2.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答: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小组。

(1)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支柱: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考虑学校实际可能;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简述当前我国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六是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4.简述人生全程发展的主要观点。

(人的终身发展)答:(1)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构成;(2)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3)个体发展存在极大的可塑性;(4)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5.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应用。

答:最近发展区是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范围。

提供教学支架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所谓提供教学支架是指通过提供教学支持,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起初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并最终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支架的类型有:示范、大声思维、提问、调整教学材料、言语指点、提供线索等。

四、论述题1.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答题要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主要由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等七种能力构成。

这一理论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教学问题,应树立以下教育理念:(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2)科学的智力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教育应鼓励不同的学生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2.现在部分教师成天忙忙碌碌,但是又觉得没有效果,有的怀疑自己不是当教师的料,有的产生了职业倦怠。

请你就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要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一是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二是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三是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从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来说:首先,在社会上,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其次,在学校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以及努力创建进修、培训等有利于教师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

良好的校风建设、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教师的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并发展这些知识。

其次,向他人学习,如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经验等,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教师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五、案例分析题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午放学的铃声早在四十分钟前就响过了,不知疲倦的李老师依旧在教室里慷慨激昂地讲课,似乎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如果我们敬爱的李老师扫视一下班里的同学,她的激情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有的同学在焦急地看着窗外,也许早就约好了哪个小伙伴一起玩吧;有的同学看似在听讲,可你若是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目光呆滞,神情惘然,根本不是在听课;有些同学在玩一些小玩意,转铅笔之类的,衣服无所谓的样子;还有的同学表情痛苦,哦,原来是饿了啊,听,肚子还咕咕叫呢!请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