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电路实验二 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实验二 实验报告

实验二单管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一、实验数据处理
1.工作点的调整
调节RW,分别使I
=1.0mA,2.0mA,测量VCEQ的值。

CQ
2.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的影响
分别在ICQ=1.0mA,2.0mA情况下,测量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输入信号vi是幅度为5mV,频率为1kHz的正弦电压),包括测量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幅频特性。

幅频特性:ICQ=1.0mA
得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
ICQ=2.0mA
频率f/Hz 28 80 90 200 400 680
电压增益
18.60 47.10 51.69 88.63 116.44 128.31
|Av|
频率
0.4 0.6 0.8 1.2 2.0 2.5
f/MHz
电压增益
138.33 132.58 126.12 111.39 86.87 74.43 |Av|
fL 245Hz fH 1.6MHz
得到的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
(注:电压增益均取绝对值,方便画图)
3.负反馈电阻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改接CE与RE2并联,测量此时放大电路在ICQ=1.0mA下的动态特性(输入信号及测试内容同上),与上面测试结果相比较,总结负反馈电阻对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

电压增益Av 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
-6.46
10792Ω3349Ω
幅频特性:
频率f/Hz 10 27 80 230 400 680
电压增益
3.83 5.61 6.25 6.41 6.42 6.43
|Av|
频率
0.1 0.5 0.7 1.0 2.0 2.8
f/MHz
电压增益 5.61 5.56 5.50 5.39 4.83 4.36
得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
可以发现,负反馈电阻电路的幅频曲线曲线与任务2中得到的曲线形状有差异,但是与仿真得到的曲线图相近,应该不是测量误差导致的。

二、测量方法总结
1.工作点调节的原理与方法
实际上,静态工作点Q 可以通过调节静态电流I CQ 来设置,因为根据电路结构与KVL ,可知
I BQ
=1
I CQ V CEQ ≈V CC −(R C +R E1+R E2)I CQ
故当I CQ 确定后,I BQ 与V CEQ 也成了确定的值,即工作点Q 被确定。

搭好线路后,调节变阻器的阻值,同时用万用表红表笔接触晶体管的C 极,黑表笔接地,则I C =V/R C 。

若R C 两端的电压值相等,原因可能是面包板上电阻或晶体管的引脚没有接进电路中,此时应检查电路的连接情况。

若R C 两端的电位有可观的差值,则可用万用表测一测各电阻(除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检查电阻是否有短路的情况,若发现某电阻短路,则应更换此电阻再设置静态工作点。

排除开路和短路的问题后,即可得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另外,若后续的测量中仍出现工作点不合适的问题,可参考思考题1中的做法,即当输入信号幅度增大时,让输出电压波形同时出现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

2.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
电压增益、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的计算公式如下:
A v =V o V i =−β(R C //R L )r be
R i =R B1//R B2//r be
R o ≈R C
当I CQ 减小时,由V CEQ 公式可知V CEQ 增大,则工作点降低;当I CQ 增大时,V CEQ 减小,则
工作点升高。

工作点越高,I
CQ 越大,则r
be
越小,故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越大,输入
电阻越小,而输出电阻应基本不变。

另外,若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适,则后续测量中
得到的波形可能会严重失真。

如果V
CEQ
过大,波形会发生截止失真(顶部失真);如果
V
CEQ
过小,波形会发生饱和失真(底部失真)。

误差原因分析:
(1)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温度、湿度等)影响了电路的特性,产生了一定的误差;(2)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进行了近似(频率较低时忽略电抗元件的作用),也产生了一定的误差;
(3)交流小信号的输入使测量的误差较大,同时噪声的影响难以完全消除;
(4)用示波器的自动测量时,信号波动会产生测量误差;手动测量时,误差主要源于各人的测量位置与读数方法的差异。

3.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
若在电路中采用发射极负反馈电阻的接法(即将C
E 并联到R
E2
上),会使电压增益大大
减小,同时输入电阻会大幅度增加,而输出电阻近似不变。

4. 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1)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在频率比较低的时候,可不考虑电抗元件的作用,故可用输入电阻代替输入阻抗。


被测的输入回路中串联一个已知电阻R
1,分别测量电阻R
1
两端对地的电压V
i
与V
’i

则输入电阻为:
R i=|
V i
V′i−V i
|R1
若求得的R
i 阻值与R
1
相近,则取求得的值;否则,将R
1
换为阻值更接近求得的R
i

电阻,再次测量直到求得的R
i 阻值与R
1
相近。

类似地,可用输出电阻代替输出阻抗。

要测输出电阻R
o ,先测量电路的开路输出电压V
o
,然后接入合适的负载电阻R
L
,测量
输出电压V
oL
,则输出电阻
Ro=(V o
oL
−1)R L
同样地,若求得的R
o 阻值与R
L
相近,则取求得的值;否则,将R
L
换为阻值更接近求
得的R
o 的电阻,再次测量直到求得的R
o
阻值与R
L
相近。

(2)增益、幅频特性的测量
电压增益A
v 定义为输出电压V
o
与输入电压V
i
的比值,分别测量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
的大小即可计算出电压增益。

由于所测电路频带较宽,可选10kHz以下,1kHz以上的某频率测量输出电压有效值
的最大值A
Vm。

计算得到A Vm/√2,逐渐减小输入信号的频率,使得输出电压有效值约为A Vm/√2,记录此时的频率f L;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频率,使得输出电压有效值约为A Vm/√2,记录此时的频率f H。

至此已得到频带的宽度,要得到幅频特性曲线,须
在频率f
L 、f
H
附近多测几个点,以及在转折处多测几个点,而在输出电压有效值基本
不变的范围测一两个点,就能得到较好的幅频特性曲线。

另外,由于输入电压的幅值较小,使用示波器同时测量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时,要用好示波器探头。

比如,输入电压较小,就应该使用通道1的探头,选用“×1”档,输出电压较大,就选用通道2的探头(此探头只有“×10”档,即十倍衰减)。

幅频特性曲线之所以呈现两端衰减的形状,是因为频率较低时,耦合电容不能再视为短路,它们的作用使得电压增益的绝对值减小;频率较高时,二极管的集电结电容、发射结电容和导线之间的杂散电容等开始起作用,使得电压增益的绝对值减小。

三、思考题
1.若将图
2.1所示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调至最佳状态(即当输入信号幅度增大时,
输出波形同时出现饱和与截止失真),列表说明此时若R
C 、R
L
各参量单独变化(增大

减少)对输出信号动态范围有何影响?如果输入信号幅度增大时,上述各种情况下输

信号波形首先将产生什么性质的失真?
答:为了使最大不失真电压尽可能大,应将Q 点设置在放大区内负载线的中点,即其横坐标值为
V CC +U CES
的位置。

其中,V om1、V om2表示不失真的电压范围(取较小者),V om1=V CEQ -V CES ,V om2=I CQ *R C (交流时要并上R L )。

当直流工作点已调至最佳状态时,两者相等。

所以,当V om1不变而V om2增大时,由于较小者的值不变,电路的动态范围也不变。

2.能否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图2.1所示放大电路的增益及幅频特性,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数字万用表不能准确测量交流小信号电压,且其交流电压档的频率上限较低,当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用万用表测量会有较大的误差。

3.测量放大电路输入电阻时,若串联电阻的阻值比其输入电阻的大得多或小得多, 对测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请对测试误差进行分析。

答:输入电阻的计算公式如下:
R i =|V i
i i |R 1
当串联电阻阻值与输入电阻相近时,V i 约为V’i 的二分之一,这样误差就会比较小;若串联电阻阻值相比输入电阻大很多,则V i 与V’i 的差值就会比较小,这使得Ri/R1较大,则测量的误差就会很大;若串联电阻阻值相比输入电阻小很多,则V i 的值就会很小,这会使测量产生较大的误差。

相关主题